城乡差别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以前一直听说国家的政策之一是消灭城乡差别,那时候年少不经事,不去细想,一起玩伴都是来自乡下,家里穷叮当,但谁也不比谁更穷。少有机会到大城市,可以说是孤陋寡闻。等上了大学,才慢慢明白,原来城市里人是有牛奶喝的,订了就送到家门前。皮夹克有分真皮和假皮(人造皮革)之分,在寒冷的冬天,人造皮马上发硬,真伪立判。那90初年代已经有同学穿800上千的皮夹克,班里条件最好的,一件梦特娇体恤(娇衫?)2000多。而我那时候上大学的几百块学费都是东拼西凑。跟我父亲上山伐木,再锯成板材,木条,做成五金产品的木制包装箱,卖给乡镇企业换来的。

记得高中时候去一个省会城市看在读大二的姐姐,她在食堂要了一份酸奶给我,那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食物,吃了一口说这分明是馊了(大笑)。我姐怕我扔了马上抢过去,说是好东西,平时还舍不得吃呢。

 

小时候家里有鸡有蛋,但舍不得吃,鸡蛋换酱油。酱油/盐自己没法生产,定价权在上层领导,农民伯伯如井底之蛙和工人叔叔的优先级别不同,自然处处落下风。

 

真是慢慢见世面。好在小时候有青山绿水,鸡鸭鱼虾为伴,除了营养跟不上,快乐从不缺,不知日子之艰辛。至少寒门子弟也有读书上大学的机会(虽然比例上看,在农村上大学的少很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