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教育和群族

 

 

一个群族的发展取决于两大要素,生育和教育。没有生育,不能保证量,没有教育不能保证质。没有量或者没有质都不能保证传承的延续。最终决定群族的存续。

 

生育有三大档,零之一孩家庭的低档;二孩家庭的中档;三孩及更多的高档。

 

教育也有三大档,缺乏系统教育,小学及以下的低档;只有职业教育,中学到大学的中档;素质教育,不仅仅只是为谋生的,敢于开拓勇于冒险,有强烈社团意识和牺牲精神的高档教育。

 

高档教育必须配高档生育。没有高档生育,不仅小家庭的团体体验差,而且也缺乏社区团结的压力和动力。因为多子女家庭与社区的互动要求要多得多。不仅是人多接触多,而且是必须有更高档社区护助资源共享才可能有效地抚养多子女。而因此也才可能实现高档教育。因为多子女家庭,尤其是大社区抚养,才可能可以支撑一部分下一代从事开拓性但是又风险高的事业。当这些先锋成功的时候,不仅个人得到丰厚的回报,社区也可以从中分利。而当其失败和牺牲的时候,社区尤其是家庭不会因此彻底沉沦。社区和团体起到均衡成功与失败的中枢作用。而家庭也因为多子女而起到一定的均衡成功与失败的作用。所以高生育是高教育的必要条件。或者说要想高教育,必须高生育。

 

但是高生育并不一定导致高教育。很多时候反而是低教育。基本原理依然是以数量来对抗风险带来的损耗。所不同的是,高教育是主动地冒险,低教育是被动地承受不可避免的风险。高教育是不断进步,低教育是维持现状。高生育高教育在扩展空间机会上受限的时候容易内斗。高生育低教育在没有外来灭绝力量来控制数量的时候,也容易内卷。

 

高生育一定难以维持中档教育就在于此。因为中教育既不对外冒险消耗,也不被外来势力减口。最终必然内斗内卷而变成中低生育配中档教育。比较能够长期维持的就是中档生育中档教育。社会稳定但是也进展缓慢。

 

而低档生育中档教育,基本上是自我灭绝缓期执行。个体的享乐轻松建立在牺牲下一代的基础上。

 

中档生育低档教育,抗风险能力不高。遇到比较大的灾难,难以恢复。但是依赖比较先进群体的科技扩散,自然灾难的风险已经大幅度降低。所以这种群体也比较能够长期存在。

 

最次的是低生育低教育,基本上就是在生存边缘挣扎的群体。没有大的转机,将很快灭绝。

 

综合下来,最好的社区群族是高生育高教育;其次是中生育中教育;再次是高生育低教育;然后是中生育低教育;次最次是低生育中教育;最次是低生育低教育。

 

历史上英美的大发展和其拥有大量的高生育高教育社团有直接关系。近年来衰退了不少,但是在美国中北部还有大量保留。

 

老钟团体目前基本上是中生育中教育,是模范群族的根本原因。缺点就是因为来自于历史上基本上是高生育低教育,而今天基本上是低生育低教育或中教育的中国,缺乏走向高生育高教育的意识和传承。

 

现在世界的主流,要么是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生育中教育,要么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高生育低教育。

 

中国的状态则是少量发达地区的低生育中教育和大多数不发达地区的低生育低教育。

 

美国则是中部是高生育高教育和中生育中教育,两岸是低生育中教育和中生育低教育。

 

平均而言是中国的低生育低教育对美国的中生育中教育。中国是必败无疑,甚至种族灭绝都有可能的。中国最多也就用灭绝两代人人积累的一点家底赶快折腾一把。否则以后就更没戏了。不用美国,印度就够了。

 

而老钟的问题就是别让小钟给白左给CS忽悠成低生育高教育的一次性闪耀者。而是应该不要再追求超过中产生活需要却又改变不了中产生活的多一点的薪水。而是把时间精力更多地用在多养孩子,多参与社区,比如从军从政从商这种没有短期收入却有长期收益的事情上。

 

 

 

BananaeEggs 发表评论于
生育率是由每個家庭各自決定的,政府只能鼓勵,不能強迫(指民主體制下)。德國在二戰後,由於人口損失很多,但是工業技術老本依然雄厚(日本也是),所以雇用大量外籍勞工,而本國學生則依興趣,可去技術學校或大學,而學生唸研究所則完全由國家資助。德國的世界級產品眾多(日本僅是汽車工業),除了汽車,還有尼維亞保膚霜,光學儀器,等等,所以經濟爬昇很快,有錢好辦事(不是人多好辦事),有錢才能制定好政策。
ahniu 发表评论于
美国问题,富人不花钱,穷人不工作,中产不生娃。
中国问题,富人不工作,穷人不花钱,中产不生娃。

哈哈。
6ba6 发表评论于
向犹太社区学习
东北女人在纽约 发表评论于
从出生到六岁,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mikecwu 发表评论于
把目光放远一点,先多生育,母亲全职在家养孩子。美国教育是义务制,免费,因此不用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人是目光短浅,就盯着母亲出去工作那一点点钱不肯放弃,结果导致孩子数量大大减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