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理解普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谁能理解普京?
 

柏林墙倒塌30周年纪念日前夕,德国《明镜》周刊视频组编辑安娜·萨多夫尼科娃(Anna Sa­dov­ni­ko­va)在莫斯科戈尔巴乔夫私人办公室,就东西德统一、苏联改革和解体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这位前苏共总书记。

《明镜》周刊:你认为当今这个世界,和冷战时期相比变得更好了吗?

  戈尔巴乔夫:我一点都不怀念冷战时代,我希望那样一个时代永不再来,即便我们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现代安全防务框架。结果是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是新的鸿沟却也产生了,现在的北约已经把边界扩展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

  《明镜》周刊:现在俄罗斯和西方各国的关系,和冷战时期苏联和西方的关系相比,哪个更差?

 戈尔巴乔夫:如果人类一再陷入同一个困局中,那肯定没什么好结果。有很多迹象显示西方和俄罗斯都在逐渐明白,一个畅通且充满活力的对话渠道是多么的重要。阐述历史的话语体系也在缓慢地改变。这是积极的第一步,当然双方要全面恢复互信的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个人觉得突破口或许是弃核计划。我最近在呼吁全世界各个拥核国家联手发表一个声明,反对核战争。相应地,俄罗斯和美国这些有核武器的大国就如何改善外交关系,好好坐下来谈谈。

  《明镜》周刊: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在关心俄罗斯的动向,他们觉得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放弃政治体制改革了,你是怎么看的?

  戈尔巴乔夫:我觉得局面还没有像你说的那样戏剧化。现在的俄罗斯人民也理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新挑战——全球化。

《明镜》周刊:已经完成统一后的德国应该对俄罗斯持有怎样一种态度?

  戈尔巴乔夫:德国人民以及德国政治家们要深层次理解俄罗斯,这很重要。俄国的历史上曾长期经历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还有过斯大林的高压政治时期,现在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启动了改革计划,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失败。我们俄罗斯距离真正的民主究竟还有多远,这个问题确实可以探讨,但我们不会再回到集权专制时代,今天的俄罗斯在过去的成果基础上继续前进,在东西德走向统一的过程中,我们遵守了承诺成全了双方,今后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继续贯彻下去。

前苏联最后一任国家元首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遗产在俄罗斯一直引致批评。签署于1990年9月12日的俗称的《二加四协定》中确立的德国统一扮演了关键角色。最主要的指责:这位前克里姆林宫首脑对于同意两德统一向联邦德国政府开价过低也未能阻止北约东扩

俄罗斯外交政策专家、杜马议员普施科夫(Alexej Puschkow)在即时通讯平台Telegram上写道,戈尔巴乔夫当时"至少"应能就重新统一的德国的北约成员身份提出条件。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称戈尔巴乔夫有错他表示,在谈判过程中,戈尔巴乔夫本应向北约要求提供具约束力的保证。

《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二战的4个战胜国--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外长共同签署。  这份7页文件结束了40年之久的德国分裂状态。  

 该文件对边界作了约束性规定,澄清了安全问题,其中包括北约成员国身份、大规模裁减德国武装力量,从联邦德国一国就有的约50万人减少至统一后德国的37万人、苏联军队撤出前民主德国。相关谈判从1990年5月至9月举行前期会谈则在柏林墙倒塌后不久即已启动。

戈尔巴乔夫在相关谈判时是否有一份清单,人们无从知晓。这使得对他的"错误"作分析相当困难。他自己一度不相信会有快速的德国重新统一,并曾批评科尔总理于1989年11月公布的有方向性意义的《十点计划》。

不过,1990年初,莫斯科领导层的看法改变了。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写道,与核心圈内人士的磋商表明,大家确信,德国统一"无可避免",并作出决定,推动4个战胜国与两个德国的谈判、评估驻德苏军撤出的可行性。

1990年2月10日,与科尔在莫斯科的谈判中出现突破。科尔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获得了戈尔巴乔夫对二加四进程的同意、尤其是他对德国统一的内部安排的绿灯。"他写道,他说服了戈尔巴乔夫,不是战胜国,而是两个德国应确定其未来,因此,需要有"二加四"这一模式。

尤其有争议的是重新统一的德国未来是否应是北约成员。莫斯科最初表示希望德国中立,波恩的西德政府和华盛顿持反对立场。戈尔巴乔夫最终妥协。   

《二加四条约》规定,在东德地区不得驻扎北约部队、不得部署核武器。在谈判期间,虽涉及了北约东扩议题、西方外交官表示,不会有东扩,但协定上并无规定。   

戈尔巴乔夫的批评者们认为,他当时应要求西方盟军也从统一后的德国撤出。俄罗斯科学院德国研究中心主任贝洛夫(Wladislaw Below)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方当然能提出有关在德国驻扎的外国军队这一问题",但"这一可能性未被利用"。

贝罗夫表示,莫斯科本也应要求美国核武器撤出德国。他指出,德国社民党在同戈尔巴乔夫的会谈中曾在这一点上表示过不满。波恩大学东欧史专家奥斯特(Martin Aust)则表示,这一点无法实现。他指出,它是个老模式,--统一的德国作为中立国家,斯大林就曾提出过这一模式。他强调,"当年的阿登纳已断然表示不予考虑。科尔政府很可能也会拒绝。"

对戈尔巴乔夫的第二项主要指责涉及金钱。批评者们认为,莫斯科为其同意两德统一而得到的钱太少。当时,苏联在经济上一蹶不振。波恩提供了帮助,最初运去了食品。1990夏,莫斯科获得50亿马克贷款。 

《二加四条约》即将签署前,科尔和戈尔巴乔夫再度就后续付款作过谈判。科尔总理提出支付100亿马克,戈尔巴乔夫提出至少应是150亿。1990年9月10日,双方达成一致:德方为苏军撤离支付120亿马克,另提供30亿马克贷款。

其实,当时,联邦政府明显会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前科尔的外交顾问特尔奇克在2010年7月的一次采访时曾说过,"若戈尔巴乔夫当时说,'联邦总理先生,我同意,但这得花费联邦德国500亿或800亿马克',--我们怎能说不?"戈尔巴乔夫的顾问法林(Valentin Falin)甚至相信,莫斯科甚至能索要高达1000亿马克的付款。

德语词“普京理解者”(Putinversteher  

俄罗斯国内的批评者报怨说,戈尔巴乔夫本应坚持要有一个更长的过渡期,历史学家奥斯特则对科尔当时注重快速表示理解。他指出,从德国的视角出发,今人对统一事业得以迅速完成深感万幸,为此,德国得感谢戈尔巴乔夫。联邦政府也以自己充任莫斯科在西方的"律师"而表达了这一谢意。德国曾助推曾经的7国集团接近俄罗斯、帮助俄罗斯加入欧洲重建与开发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奥斯特教授指出,这些步骤在有关戈尔巴乔夫政治遗产的讨论中常常不被提及。 

https://www.dw.com/zh/%E5%BE%B7%E8%AF%AD%E7%83%AD%E8%AF%8D%E6%99%AE%E4%BA%AC%E7%90%86%E8%A7%A3%E8%80%85-%E6%8C%87%E7%9A%84%E6%98%AF%E8%B0%81/a-61418958
如果能够成为维基百科中的一个条目便是某种程度的认可,那么全世界都应该关注德语词“普京理解者”(Putinversteher)的新英语页面,该词的字面意思是“理解普京的人”。这个词结合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名字和德语名词“Versteher”,意思是“理解者”。

在德语中,当“理解者”(Versteher)被加在词末时,通常是为了表示讽刺和奉承。例如“女性理解者”(Frauenversteher)通常指一个过度吹嘘他与女性关系的男人。同理,“普京理解者”也经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对普京表示同情的人,这个具有负面含义的词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就开始被使用。

当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攻击时,那些称得上是“普京理解者”的人 —— 包括知名的德国政治家和脱口秀主持人 —— 可能会提出像是“北约的东扩才应该被理解为对俄罗斯的真正威胁”等说法。

“普京理解者”并不一定支持当前的暴力,但是他们对普京和他领导俄罗斯的方式可能带有“是这样没错,但你必须理解普京的立场…”的想法。在“普京理解者”中还普遍存在一种被广泛称为“那…又怎么说”(whataboutism)的策略,或通过指出西方国家犯下的不同侵权行为来转嫁对俄罗斯的批评。
不同政治派别中的“普京理解者”

这种情绪可以在德国的整个政治光谱中发现,特别是在民粹主义政党中 —— 有些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被贴上“普京理解者”标签的政治家可能后来反悔了,或者至少不再公开表示支持。

早在这个词拥有维基百科页面之前,“普京理解者”这个词已经在各种英语文章中出现。 2021年1月发表在研究俄罗斯政治的网站Riddle上的一篇文章中,政治历史学家Dmitiri Stratievski研究了曾担任德国中右翼政党基民盟领导人的拉舍特(Armin Laschet)是否应被视作“默克尔式的普京理解者”,因为他支持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休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雷戈里(Paul Gregory)在《福布斯》上有一个博客,他在2014年4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使用了这个词:“对魔鬼的同情心:德国的普京理解者们如何包庇俄罗斯”。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德国政治高层是如何不顾俄罗斯政府糟糕的人权记录和对克里米亚的吞并而与俄罗斯站在同一边的。
格雷戈里举了1998年至2005年领导德国的前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为例,称他“是最恶名昭彰的普京理解者之一”。施罗德在担任总理期间与普京一起策划了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后来还成为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Rosneft的监事会主席。他被认为私下与普京交情不错,即使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时候,施罗德也避免发表可能使俄罗斯政权入罪的言论,以至于他办公室的所有员工都递出了辞职。

3月中旬,施罗德甚至飞往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当面交谈。但是,随着乌克兰战争中越来越多暴行被报道出来,制裁施罗德的呼声在德国越来越高,而那些常被“普京理解者”挂在嘴边的论点无疑已经失去了可信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