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

听音乐会

  “上大学的时候曾有交响乐团来校演出,指挥让乐团分段演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告诉大家每种乐器的音色和特点;分段演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告诉大家如何欣赏交响乐。说实话,文革时期就喜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沂蒙颂》的音乐和交响音乐《沙家浜》。‘文革后期(1973年末)批判的无标题音乐真是无法理解’,‘听西洋乐曲,是生活的一部分’,‘听几小节就知道是什么曲名’,‘吹牛’。”

  “1981年11月16日我们几个同学相约晚上到延安路上的上海音乐厅听交响音乐会。可是当天有女排世界杯决赛。同学联系了朋友,下午在南京路上的锦江饭店看女排决赛的电视转播,那一天第一次尝了洋酒,不记得是Cognac还是Scotch,只是觉得挺好喝。从哪以后就逐渐想喝洋酒、还有看洋画(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听洋曲、看洋画(西方电影)。”

  “那场比赛,中国队先赢了两局,算小分比日本队好就已经是冠军了。看时间还早,再看一局,输了。下一局,又输了。当然第5局中国队赢了,获得了冠军。我们高高兴兴的跑着,穿过人民广场,来到上海音乐厅。”

  “来晚了,大门开着,但二门(音乐大厅的门)关着,许多人在等待入场,鸦雀无声。人们静静的等待第一支曲子演奏结束,才入场就座。我感叹上海人的素养。”

  “的确,听众很熟悉演奏的曲目,知道乐曲在那一小节结束,立即鼓掌致谢;知道有时两个曲子之间指挥会离开舞台,听众要一直鼓掌直到他回来...”。“有的乐曲最后几小节前有个停顿,你要是鼓掌了,就太土了”。“说到底,最起码要知道了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不能鼓掌。现在好了,在家就能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看看就懂了”。

  “听西洋乐曲和听中国戏曲不同。听西洋乐曲时中间不能鼓掌,不能走动。听中国戏曲时时你要叫好、(像相声里说的)手巾板横飞”。“解放后没有了好不”。

  但是,听音乐会的时候,还有情不自禁的。看看这一段:

  “这是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来华演出时的视频,看看西方演奏员的表情。是不是第一次见到跟着交响乐唱歌的情景”,“情有可原”,“你有什么感觉”。

  实际上西方听众也有激动的时候:

  “坦率地说普契尼的歌剧是著名,但还是演给西方人看的(这句是废话),这个《贾尼·斯基基》整部歌剧就这两分钟好听。还是听听《Mamma Mia!》里的流行歌曲比较好听”。“我不排斥中国音乐”。

  原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