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30日电(评论员 冬日)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成长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1.4%,同比增长4.3%。数据发布后,在中美舆论界引发热议,不同的人对美国经济表现对于中国防疫政策的意涵做出不同解读。
我们认为,这种将美国经济表现与中国防疫政策成败进行挂钩,做出各取所需的解读的做法是不客观、不可取的。不管是美国环比下降1.4%,还是同比增长4.3%,以目前美国的经济表现来评判当前防疫政策的成败,为时尚早。
从新冠疫情开始以来,中美两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实际情况,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防疫政策。从前两年看,防疫成效与经济表现孰优孰劣已经昭然于世。随着疫情的变化,今后防疫成效如何,经济表现好坏,还有待观察。
有人刻意突出美国首季GDP下降1.4%,以证明美国对奥密克戎“躺平”了,也依然“又死人、又赔钱”,并把经济成长不利归咎于许多美国人“非必要不消费”。
这种说法既存在误解,也存在误导。误解在于,美国GDP统计数据是季度环比年化,即本季度跟上季度相比折算成年率。今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与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减少0.4%,年化折算为下降1.4%。如果以中国和国际上通行的同比来看,亦即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美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实际增长4.3%,表现还是不错的,尽管低于经济学家们此前的预期。
误导在于,第一季度美国人的消费,扣除了通胀因素后,环比增加2.7%。尽管创下41年新高的通胀率打击着美国民众的消费信心,但不可否认,美国正处于消费旺季。导致美国第一季度GDP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库存减少、贸易赤字增加、政府开支不足,而不是消费不足。
正因如此,多数经济学家目前并不担心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美国定义的经济衰退迹象是连续两个季度经济收缩。这也是为什么数据公布当天,华尔街股市并没有应声下跌。
一方面,我们没有必要渲染美国社会重新开放导致经济变得更糟糕,这不是事实。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根据其实际情况做出政策调整,有时是主动为之,有时是被迫为之。美国对于疫情的“躺平”,可以说是被迫为之。因为从一开始,疫情就没有得到控制,死了近百万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能乾脆放开,让活人不要太艰难。而且美国人对于新冠的容忍度比中国人要强得多,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表现不错的现实,也不意味着中国应当学美国。我们相信,当前“动态清零”仍是最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政策,至少在目前应当继续坚持。
当前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状况是,人口是美国的4倍,公共卫生体系和医院设施远不如美国健全发达。中国老年人所占比重高于美国,但老年人和幼儿的新冠疫苗注射率仍然偏低。中国人对于新冠病毒的容忍度和接受度也远低于美国人,多数中国人尚未做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心理准备。
一旦骤然放开,感染、重症、死亡病例飙升,一定会引发民众恐慌,从而产生挤兑医疗资源,抢购生活物资,弱势群体无人照顾等乱象,进一步造成社会动荡并非不可能。这从上海此次应对一度失控的疫情的过程已见端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的全国乎?
在豺狼环伺的地缘战略环境里,中国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企图颠覆中国发展的势力拿来大作文章,趁机兴风作浪。如何在疫情防控中防止乱象,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严肃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防疫问题。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齐心协力,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就是这样度过种种艰难险阻的。在追求大局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这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成功经验。
在奥密克戎传染性增强、致命性下降,但新冠病毒变种尚存巨大不确定性,防控疫情的社会经济成本加大的今天,“动态清零”是明智的政策。“动态清零”追求的不是绝对零感染,而是追求社会面的感染处于可控状态。“动态清零”强调的不只是清零,其前提是“动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表现灵活性,执行过程更须人性化、精确化,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尽量降低防控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29日召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中共中央要求,要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美中不同的防疫政策下,两国的经济和民生表现,不可避免地成为中美治理模式竞争高下的显示器。西方有些人正等着看中国的笑话,中国更应当继续以稳定的疫情与稳健的经济,让那些唱衰中国的人失望。
我们相信,中国防疫政策会相机行事,根据形势变化和自身准备情况,主动调整。毕竟“动态清零”政策下,要想放开很容易,主动权在我。但如果仓促放开了,想收回就很难了,这几乎是不可逆的过程。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表明,渐进主义是成功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如此,疫情防控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