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优雅的相遇》有感

久识文学城,才有时间整理文字。愿与诸君共享浪花,慰藉游子之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优雅的相遇》是由英国作家尼克.钱纳(Nick Channner)著作,斯坦威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游记,主要是作者游览英国有名的作家府邸的随笔集。它讲述了基本所有英格兰、苏格兰近代著名作家、博物学家等的住宅,探讨他们的居住地与其作品的关联,甚是引人注目。。。

我的阅读体会之一是:英国文学艺术成就颇高。有一大批古典作家,和前赴后继的古典文学爱好者。他们爱好保护作家故居,保护文学遗产,是彻头彻尾的一帮新老文青。。。文化气氛真是浓厚啊。比起国内的读书气氛和氛围,真是两重天(当然中国推崇中国文学作家的人更多,也理解)。我们当然也会保护本土作家的遗存(可能因为文革有些中断,后来又建立起来一些。像早些年,我出差去上海虹口区探访鲁迅故居,那时那地儿还没建立纪念馆,还是居民占据的小楼。再后来几年,上海就在那里建立了纪念馆)。

体会之二是:写好作家故居随笔,既需要做大量调查,也需要以好的语调进入主题。

作者用某种顺手些的语调及着眼点进入每一个名宅子的书写。开头颇多变化,耐人寻味。

体会之三:文青的国度,才有这种随笔集的市场。而作者精妙的驾驭能力(对宅院主人--著作者文风、身世、才情的理解和体悟),让我觉得他不仅是作家,更是学者,历史文化资源的坚守者和解读者。我等知识储备难以望其相背,他的随笔集给我关于如何游览英国的启示。

体会四,像这本书,这么深沉隽永的文章和文字,似乎在美国这边很少见(也许我没注意到),也增添了我想到英国一游的强烈兴趣。大文豪们的故乡。

难道国内仅西语系毕业的国人,才会有兴趣于此。。。我中文系毕业的少壮校友,不遗余力地在其微信上推荐经典读物,也是心怀理想的文青吧。。。

这么少的人读西方经典文学,是否也有点小悲伤?

结合我前面写的文章(记忆中的庄园)来说,我很欣喜自己近日发现这样一本翻译成中文的《优雅的相遇》。我也又悟到仅就庄园类建筑来讲,美国镀金时代的庄园缺了点什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英国到底是老大帝国,文化历史遗产是英国名片和长久的卖点。而一批批深谙英国文学典故的当代英国学人,和大批对英国作家宅院投注观注的民众们,才是温文尔雅的最美的风景。。。

wodewwode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很有意思的书,能给个英文名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