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枪到最后一代

没人看时,就算独白;有人来访,便成呐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

刹那间往事涌在我心上

只有泪水 没有悲伤

如果这是最后的一枪

我愿接受这莫大的荣光

哦哦,最后一枪

哦哦,最后一枪

。。。。。。

 

崔健的“最后一枪”到底写的啥,只有他知道。但在我听来,在我心里,他只可能在为天安门的将死者歌唱。每次听到,我眼睛泛酸,往事涌上心头。

 

快进三十多年。 上海穿印有“警察”字样白色防护服的人员命令一家新冠阴性市民去方舱隔离,并威胁称:“如果你拒绝被转运,将会受到治安处罚。处罚以后,要影响你的三代!”而那位年轻男市民答道:“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 看着短视频·, 我再次眼睛泛酸,但其后很多复杂思绪涌上心头。

 

六四是中国现代史上极沉痛一页。所以,说”最后一代”比”最后一枪”更悲凉不是件容易事,但我似乎不得不如此说。

 

“最后一枪”代表的是身死。牺牲者是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般的气概,以为后世驱暴力争盛世的心态,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中国的进步。所以总基调是悲壮,在悲中存着希望: 我身虽死,中国还是有希望的。

 

“最后一代”代表的是心死。无论是不生下一代的决心,还是不把下一代生在中国的决心,总基调是绝望,是看透了中国的一切之后对中国的彻底绝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别,大概是因为三十多年前的中国人,刚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而又对中共四九年以来的德政记忆犹新,是黑屋子的门打开一点后见到了一线光明,所以是为那阳光普照而抗争。黑暗是现实,但对太阳的存在是确信无疑的,对更大光明必将到来也是确信无疑的。

 

现在就不同了。中共居然在取得有限的进步后又大幅度后退,不仅把黑屋子的门又关上,而且以高科技手段层层加锁,断绝再次开门的希望。这对所有相信黑屋子开了就关不上的人都是致命一击。所以不生下一代,至少不生下一代于中国,成了有良知者的合理选择。也有一种可能,就是那些曾出了黑屋子的人,发现黑屋子外,比如西方世界,也依然有那么多的黑暗,由此产生对人类文明的绝望,那又是另一层次的悲哀了。

 

无论发出“最后一代”的呐喊的青年是出于何种动机,我都希望这样的青年不是最后一代。愚昧黑暗的体制是系统工程,从孩子做起,政府学校家庭都是重要参与者。如果有良知者都停止生育,那么中国将只有无良知的父母和政府学校通力合作,把下一代塑造得更无良知,更趋黑暗。为了中国的未来,我们似乎应该鼓励有良知的青年创造下一代。

 

但是,转念一想,我有什么资格如此希望,我有什么资格鼓励中国的年人考虑中国的未来?他们难道不应该为他们自己考虑吗?中国的悲剧的一大根源难道不是人人被要求为所谓的国家社会集体考虑而不为自己考虑?这个年轻人首先考虑自己的命运,和三十年前首先考虑国家命运的年轻人比, 或者也有一些进步呢?

 

想到这里,我的困惑在增长,但似乎“最后一代”录像带来的绝望冲击在减少,而又有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萌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