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伊:祝贺蒋濛
2022年6月12日,周日
蒋濛教授(Mung Chiang),1977年出生于天津,从小随父母移居香港,随后移民美国。在斯坦福八年拿到学士、硕士、博士之后,到普林斯顿四年拿到终身副教授,三年后晋升为正教授。2013年,蒋濛因“对无线网络的分析、设计和优化的基本贡献”获得艾伦·沃特曼奖。自2017年起,蒋濛任普渡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前天,普渡大学董事会宣布蒋濛为该大学的下一任校长,任职从2023年1月1日开始。
正值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蒋濛,在45岁时出任美国著名工科老牌名校的校长,可喜可贺。华人在美国大学中做理工科教授的人很多,但是担任大学管理人员的人数很少。这其中的缘由很多,包括对行政管理工作缺乏准备,对行政管理的职能存在误解。通常,如果某教授从全职科研教学转变为管理层的一员,比如当上系主任、院长、校长之后,人们会说该教授转入了“黑暗的一边”(the dark side)。这样的说法自然有其调侃的一面,但它的确表明人们对大学管理层的误解。
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管理人员往往会减少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量,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科研或教学工作。对于大学来说,管理人员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对于个人来说,做管理工作有利有弊,长远得失因人而异。比如说三四十岁的年轻人,科研工作正搞得风生水起,有望拿到大奖或取得重大发明创造,这时转换成管理人员就很可惜;而五六十岁的人早已在业务上功成名就,而且积累了大量的人事经验,这时去做管理工作,则是对事业发展另辟蹊径,甚至是最优化的决策。
科研和管理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工作,需要有截然不同的能力和资源。做科研主要靠的是智商,而做管理主要靠的是情商;做科研主要靠的是笔头功夫,做管理主要靠的是口头功夫;搞科研的方法集中在纵向深入,而搞管理的方法主要靠横向沟通,综合协调。
普渡大学的现任校长是米奇·丹尼尔斯,2013年从印第安纳州州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干了将近十年的普渡大学校长。从2016年开始,普渡搞了个“收入分享”项目,贷款给学生付学费,学生在工作后用部分工资收入偿还贷款。表面上看,这个项目初衷不错,旨在帮助学生完成教育梦想。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收入分享”变成了高息贷款,对那些提前还清贷款的学生实施高额罚款,有些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最终要支付原贷款的二点五倍。今年初,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反映,保护学生贷款中心向教育部和消费者保护局投诉普渡大学校方违法。如果普渡大学被判违法,它将失去获得Title IV联邦科研基金的资格。
普渡大学有五万学生,其中参加了“收入分享”项目的学生只有1600名。人数虽然不多,负面影响极大。上个月就有五名学生投诉校方误导学生参加“收入分享”项目:最初校方说该项目的投资方是校友会,后来证明是对冲基金。目前,普渡大学已经在2022-23学年停止了“收入分享”项目。如何处理好这个“收入分享”项目的善后工作,可能是对蒋濛的第一个考验。衷心祝愿蒋濛乘风破浪,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