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还有馅饼、酥饼、酥合子

吃完了饺子和春饼,就该吃馅饼了,因为天气暖和了,韭菜也大量长起来了。

馅饼的馅一般就是猪肉、炒过的鸡蛋和韭菜调和在一起。这个面要用温水和,不能用烫面,并且不能用手揉面,因为太稀太软了没法揉,母亲是用擀面杖来搅面,把面搅匀搅上劲,这样馅饼的皮可以做得很薄不硬还有筋性,又不容易破。

母亲包馅饼是不要别人插手的。平底锅支在烧煤的炉子上,边上放着面板、一盆醒好的面、一盆调好的馅儿和一碗加了水的油。

醒好的稀面团用刀刮出来铺在撒好面粉的面板上,母亲就开始包了:她用手做刀割下一点面团,差不多做一个包子的大小,然后用手按扁。如果需要用擀面杖擀的话,那面就和的太硬了。之后放上馅儿包起来,不是像包包子那样转着圈捏褶儿,而是很快的抓起周边的面皮揪起来,因为包好之后那块面疙瘩要揪下来不用,所以不需要捏成一圈好看的褶,这样馅饼的皮就都一样薄薄的了。把揪下来的这一小块面疙瘩放在下一个面剂中间继续包,很快的一排圆圆的馅饼坯就摆在面板上了。那一小块割下来的面疙瘩因为沾了较多的面粉会相对硬一点,放在下一个面皮的中间再按扁也增加了中间部位的强度。

母亲动作很快,她一个人一边包一边烙可以供应三四个人同时吃。一个平底锅一次可以放入四张饼一起烙。包好四个馅饼之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烙了,母亲把饼坯放在锅里用手按扁,然后盖上锅盖接着包,然后打开锅盖翻面儿。这时候是母亲的特技了,她用羹匙在装水油的碗里搅一搅,舀上一匙在各个饼上快速抹一下,盖上锅盖继续烙,之后继续翻面继续抹继续烙,差不多两三个回合饼就熟透了。

我现在想想那个水油一起抹在饼上烙太科学了,水挥发时的蒸汽帮助饼熟透,油留在饼上一点都不浪费,也减少了油烟。

这之前母亲已经吩咐过大家准备好开吃了,她的馅饼是需要一出锅就马上吃的,那是馅饼最好吃的状态,所以她一边烙我们要一边吃。现在想起来跟日本的寿司有一比,那些高级店的寿司师傅要等客人坐下来才开始包寿司,包好之后马上摆在客人面前,,那个寿司跟超市里卖的一盒一盒的寿司没法比,差几个数量级呢。

母亲也像那些很敬业的寿司师傅一样,把最好的馅饼在最好的状态摆在我们面前,看着我们一边吹气一边吸溜吸溜着咬下第一口时那个满足的样子,她也就满足了。刚出锅的馅饼馅儿满了汁水,馅饼的最外皮还酥脆着呢,她要听到我们咬饼的脆响的声音并且看到一些汤汁流下来,那是馅饼最辉煌的时刻。如果我们有人磨磨蹭蹭的晚了一点儿,母亲是要冒火的,因为饼皮不脆了,汤汁也被面皮吸收了一部分,这在她的眼里是暴殄天物。

酥盒子跟馅饼是一类,只不过饼皮不一样, 包法也不一样。酥盒子的皮也是烫面然后把面团擀开,抹上炒好的油酥,卷起来下成比饺子大一些的剂子,再擀成皮包上馅。

包酥盒子跟包馅饼包饺子不一样,是需要用两个皮包成一个酥盒子的:先左手取一个擀好的酥皮放上馅,再拿另一个擀好的酥皮盖上,然后右手把两张酥皮的边捏住一个点,接着一上一下的捏起来按进去,再捏起一个点再按进去…一圈都捏好按好后酥盒子就成型了,的确像个圆盒子似的,边上的褶子也很好看,像小姑娘的编辫子一样绕在盒子的边上点缀着酥盒子。

母亲和姐姐的手最巧,包出来的酥盒子也最好看,艺术品一样。酥盒子两边烙好了之后还要把它们一个个立起来转着烙一圈才可以出锅。

酥盒子包好之后常常剩下一些面剂,就用来烙酥饼了。我想可能是母亲故意多和了面要烙酥盒子和酥饼的。这两样我其实更喜欢酥饼,因为酥饼本身已经很好吃了,加了馅之后味蕾就有点儿忙不过来了。皮和馅都很好吃,就是一口都咬在嘴里,这两样东西有点儿搭不起来。不像饺子和馅饼,那个皮儿是帮衬着馅儿的,皮儿的嚼劲儿托着馅儿的鲜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