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活在都市有文化云云,通通都是扯。大家去都市的根本原因,或者都市形成的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无病呻吟的博物馆文化氛围,而是为五斗米折腰的讨生活。
古代都市的形成,一是围绕商业的交通枢纽,二是围绕统治的政治/掠夺中心。越往西方越以前者为主,越往东方越以后者为主。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自古以来,包括所谓丝绸之路,就是东方从西方输入技术,然后反向输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路数。东方貌似有时候有人口更多的都市,但是这些都市其实就是一个少数统治阶级和大量服务人员的居住区。并不具备多少有益的经济带动功能或者生产功能。实际上还是经济黑洞。把统治区域内的各地搞得凋零疲惫贫困不堪。就为了皇帝的面子。而平均生活水平,东亚的普通人/奴隶是不如大草原的牧民,更别说更西方的普通人的。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西方大都市的兴起,更多的才是经济增长的产物。特别是初级工业化和大航海世界贸易的兴起。地中海地区的先天地理优势,造成了交通交易比较便利,而大一统却比较困难。这样使得技术发展比较有环境,生产率一向高于东方。加上没有大一统的盘剥,有能力也有需求供养更大比例的工商城镇人口,而不是纯消耗的官僚相关的城镇人口。从而形成良性经济循环发展。但也因此并没有发展成太多的大都市,直至工业化开始。
工业化早期由于技术限制,要求大规模人口集中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就好比农业社会,农民必须分散住得离各自的土地近一样,工人必须集中住得离各自的工厂近。而工厂码头火车站又必须尽量挨着。于是就开始形成都市。这和文化什么的没有一毛钱关系。农村老农民老农场主的讲究也多着呢,难道不是文化?更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差别就是城市人口密集,容易形成人气追捧罢了。真说是吃过见过,三代穿衣,五代吃饭,还不一定谁更土呢。
而且从三界之外的角度看,随着初级工业化自西向东的扩散,都市规划的理念也随之成为阶梯式的时髦。当波峰传导到东方的时候,波浪发明地起源点反倒已经回归了平静。酝酿着下一波不同频道的新玩法。洋气也是有时差的。当美国进化到走出工业化都市的时候,中国刚刚走入这座都市。从中国移民美国,就是某种来到未来。反之就是回到过去。想明白这一点,很多拧巴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为什么白左的平权运动从来不指向真正不公平的落后文明地区,而是总指向其实是做得最好的地区。或者说对白左越狠白左越无声无息,对白左越好白左越上蹿下跳。就是因为白左并不信仰自己的理论,更没有自己的原则。白左的理论都是机会主义的包装。所以它们并不关心费力去提升过去的文明,只是想投机取巧地尽快进入未来文明撒泼耍赖搭便车。这一点和中国主义分子的拿来主义,只学物质不学精神,非常相似。都是以意识形态上的避重就轻来达到物质利益上的短平快。竭泽而渔。
西方在工业化以前是封建制而不是大一统,各个领主也不会允许国王进行竭泽而渔的资源集中。这也是西方平均生活水平一向高于东方的一大原因。直到资本开始集中资源和人员。即便如此,大都市模式的形成也是在美国。因为有众多新移民,或者说是讨生活的流民(民工),容易接受都市生活水平较低的要求。而一旦进入内陆,随着平均富裕程度的提高,马和马车的普遍应用,城市的密度就大幅度降低。而汽车的普及,和飞机的普及,都是以网状交通取代了火车等线性交通。而电报电话到互联网,又解决信息流通。
于是大都市的根本经济需求,逐步不复存在。初级工业化导致大规模合作生产对时间距离和信息距离的要求,逐步摆脱了对物理距离的依赖。如果经济活动不需要人口物理上聚集了,那么居住也就不需要聚集在生产周围了。实际上现在生产一个产品的产业链早已经是日不落模式,散布全球。人们也越来越不需要生活在都市里去讨生活。都市的存在只是历史惯性。底特律也只不过是先到先得而已。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机器人订制生产,都是在抽走都市的最后一滴血。
而且都市是一种无形的阉割机。进入都市犹如进入锅炉的煤炭。火热光辉但是最终毁灭。乡镇犹如烧劈柴,活力也许不那么旺,但是森林生生不息。锅炉却等不了几万年去造媒,烧完就熄灭了。都市文化都是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乡土文化,直到被下一波乡土文化所覆盖。因为原来的都市文化随着上一代农民工的绝育而灰飞烟灭。直到都市本身穷途末路。因为经济技术的发展,没有了密集工业,没有了新的农民工。从根本上断了都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