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晚年曾写过一本名为《流动的盛宴》一书。在书中,他追忆了自己20岁时在巴黎度过的美好时光,并在扉页上写着:“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自这位大文豪把巴黎定义为“流动的盛宴”开始,这一无声的名片就开始在世界传颂。可海明威旅居巴黎的时间是1920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不久。虽然法国在一战中惨胜,但持续四年的战争,让法国1/6的国土化为焦墟,4%的人口战死。之前以放高利贷著称的它,也因为战争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战后协约国中最大的净债务国。
巴黎
巴黎
巴黎
巴黎
这种境况下的巴黎,怎么看都不像是歌舞升平、熠熠生辉的“流动盛宴”。而海明威称之为“流动的盛宴”,或许只是对他自己青春韶华的一段追忆罢了,就像他在同一本书中写的:“巴黎是个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又如此年轻,因此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就连贫穷、意外之财、月光、对与错以及月光下你枕边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 这就是巴黎早期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很穷,却很幸福。”
如果说海明威旅居的巴黎不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那我在20几岁时去过的巴黎却真的是。干净、清爽、优雅,是我给巴黎贴上的标签。秋天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绿树成荫,没有那么宽阔的行车道,也没有那么多车水马龙的机动车,更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那是定格在我记忆中的巴黎。可6年前的巴黎,“盛宴”却变成了“馊饭”。圣诞节期间的巴黎,阴雨天不断,还透着渗入骨髓的冷。先生在地铁上被偷和我们在地铁站看见的不知是人还是狗的一大坨“黄金”的遭遇,都让我对巴黎的印象糟透了。
塞纳河
塞纳河
塞纳河
第三次再来,我多么期望夏日里的巴黎会重回我心中“盛宴”的舞台。我抱着这样的热望走下飞机,发现巴黎戴高乐机场内所有的标识和语音,都是法文、英文和中文,华为手机的广告也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中国,难道跟法国已经做到“水乳交融”了吗?在一面墙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Paris will never forget you”,后面的中文翻译成了“巴黎之忆为君载”。我第一个反应是,翻译得不精准啊。这句话的意思是,“巴黎承载(记载)着你的回忆(记忆)”,这似乎跟“never forget” 相距很远,可凭着我“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文学功底翻译出的“巴黎忆君水云间”听起来也不怎么高级。
走出机场,租好车,我直接开去了世界文化遗产-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宫,然后开去了离之不远的巴比松(Barbizon)小镇。介绍上说,这里有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淳朴的民风,因此成了画家最中意的题材,于是此村慢慢变成了一个画家村,还形成了巴比松画派。可我们到的时候,只看见了用绿色植物遮挡得严严实实的一个个别墅和称不上美丽的乡村景色。整个小镇一片寂静,本想在此就餐的我们悻悻然离开了这里,开去了巴黎的酒店。
巴比松小镇
巴黎
巴黎
没想到,我们接近巴黎市区时遭遇了史上难得一见的堵车,而这堵车并不是因为车祸或修路,本来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开了3个多小时。当以爬行的速度开到酒店的时候,我心想,这巴黎,哪有一点儿“盛宴”的影子呢?
为了与塞纳河相依,为了不付高昂的停车费,我把酒店订在了远离市中心的塞纳河旁。酒店周边的环境很干净,民房看上去也很高档,酒店下面的Twilsons快餐非常好吃。只是我们最初傻乎乎地不懂法语,只会点汉堡,其实,里面还有类似日本餐的盖浇饭。因为堵车,我们到达酒店的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第二天是星期天。之后我们才知道,法国晚上七点以后和星期天停车是免费的,这意味着我订巴黎的酒店根本就不用考虑停车费的问题。不过,这无心的错误,却让我们在次日走了近30公里后,看到了巴黎的“盛宴”。
Twilsons快餐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
我们从酒店出发,走过静谧的穆斯林小区,横穿碧波荡漾的塞纳河,兴奋地在两旁是奶白色建筑的大街小巷中游走,掠过闹市中桃源盛景的蒙索公园(Park Monceau),跨过奥斯曼大道,“披荆斩棘”来到爱丽舍宫(Elysee Palace)。我眼中巴黎的“盛宴”就从这里开始,然后一直延续到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塞纳河两岸。
爱丽舍(Elysee),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至福乐土。至福乐土是古希腊人的最初乐园,就像基督教中的伊甸园,只有众神钟爱的英雄才会被送到这里生活。寓意如此美好的宫殿建于18世纪上半叶,最初是一个酒店,后被路易十五买下供情妇居住,因而它被反对者称为“国王的妓女之家”。当法国最富有的人之一的宫廷银行家接手这里后,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巴黎首屈一指住宅之一”的奢华艺术画廊。几经转手后,它成了拿破仑的财产,他的皇后约瑟芬曾居住在这里。今天它成了法国总统的官邸。
爱丽舍宫外花园
爱丽舍宫外花园
作为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典范,两层楼的爱丽舍宫外表非常漂亮,也很恢弘。可惜,它大门紧闭,四周都是荷枪实弹的警察,门口的街道也被清空,到处都是英国国旗,不知道是不是有英国的重要任务来访。我们恋恋不舍离开宫殿,并没有直接去与之相邻的香榭丽舍大街和香榭丽舍花园,而是横穿香榭丽舍大街,去了大街对面的大皇宫(Grand Palace)和小皇宫(Small Place)。
两个皇宫彼此相对,“脉脉含情”地注视着对方,而这注视,都是因为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为了迎接这个博览会,两个皇宫在原建筑物的基础上拔地而起。大皇宫是艺术展览和各种表演的场所,小皇宫是艺术博物馆。从外表看,大皇宫比小皇宫更有气魄,正立面上雕刻着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面对香榭丽舍大街的一侧是不朽战胜时间的雕塑,而面对塞纳河的一侧是和谐战胜不和谐的雕塑。相比于气势宏大的大皇宫,小皇宫就寒酸得多,正立面上刻着“共和国为荣耀法国艺术而献身的纪念碑”。不过,大皇宫因为整修关闭,而改成了市美术博物馆的小皇宫仍然开放。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基本属于白痴一类,所以也没花冤枉钱进去受罪。
大皇宫
大皇宫
小皇宫
小皇宫
与这两个皇宫一同诞生的,还有它们旁边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这座107米长、40米宽,巴黎最华丽的的大桥以盛气凌人的架势在塞纳河上划下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虽然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但还是被它在艳阳下的华丽惊了一下。因为此桥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捐赠给法国的,所以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这座桥中间没用任何桥墩做支撑,只在两侧用了4根巨柱固定桥墩,可见当年建造的难度。为了不影响与它同在一条轴线上,也是我巴黎之行的重点-荣军院和大、小皇宫的视野,这座桥的桥身特别低矮。
整座桥看上去金碧辉煌。桥身的一侧是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和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侧是象征巴黎与塞纳河成长历史的两个侏儒;桥的两端是两根象征科学和文艺的立柱以及象征工业和商业的两匹骏马,镶嵌着水生动植物和花环的图案。桥上的路灯是被高高托起的小爱神,还装饰着精致的女神雕像和石雕飞马。这是我看过的最奢华的桥。
亚历山大三世桥
亚历山大三世桥
亚历山大三世桥
当我们在烈日当空中沿着轴线,走完通往荣军院的公园并逛完荣军院后,我们又按原路折回了被称作巴黎最美街道的香榭丽舍大街(Champs-Elysees Avenue)。已经看过它两次的我,这一次先走到了它的西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让法国国威达到史无前例顶峰而建的凯旋门。这个凯旋门是巴黎当仁不让的地标,巴黎12条大街全部以它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此设计之后成为了欧洲大城市建设的典范。
从凯旋门向东,经过一个个名牌店,再经过香榭丽舍公园,即是巴黎的另一个地标-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这是我第一次全程走完近2千米的香榭丽舍大街,街上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摩肩接踵,谈笑风生,却没有一个戴口罩的,似乎疫情根本就不存在。
荣军院
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
到达位于塞纳河边,始建于18世纪中叶的协和广场,人一下子少了很多,这让我可以静静欣赏协和广场及广场上的方尖碑和喷泉。广场面积巨大,周边是法国海军部和美国驻法大使馆。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此广场曾设置过断头台,波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路易十六和他的皇后以及其他知名人士都是在这个断头台上含恨而去的。广场上来自埃及的方尖碑我并不陌生,我在埃及看过好几个这样的方尖碑,只是这个方尖碑上用象形文字赞颂着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在方尖碑两侧,是与方尖碑同在巴黎南北轴线上,建于19世纪中叶的两个喷泉,靠近塞纳河的是代表法国海洋精神的海上喷泉,半裸雕塑代表地中海和大西洋,而其它雕塑则代表海洋产业。另一侧的名为河流喷泉,巨大的雕塑代表罗纳河和莱茵河,其它雕塑则代表法国的小麦和葡萄以及花卉和水果,上方的雕塑代表工农业和内河航运业。
凯旋门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
方尖碑
协和广场上的喷泉
如果不是因为太热,如果不是因为广场上无遮无染,我们真舍不得离开这个视野宽阔、可以遥看凯旋门的绝美广场。不过,离开绝美广场的我们又走进了与之相连的绝美公园,这个公园就是杜乐丽花园(Tuileries Garden)。这个隶属于杜乐丽宫的公园比其它建筑都早,由发动了法国宗教战争的亨利二世妻子于16世纪中叶建造,她按照她娘家佛罗伦萨风景设计了这座公园。今天,被称作“莫奈后花园”的橘园美术馆即坐落在这里,公园的尽头是大名鼎鼎的卢浮宫。我曾去过两次卢浮宫,此次再来,我从它的身边绕过,沿着塞纳河,经过卡鲁塞尔桥(Carousel Bridge)和观看日出绝佳地点的艺术桥,走上了巴黎最古老,也是巴黎第一座石桥的新桥。新桥的所在地是巴黎的发源地-西岱岛(Île de la Cité),岛上有巴黎的另一个地标-巴黎圣母院。
我很庆幸我在巴黎圣母院失火前来过这里并登过顶。如今的巴黎圣母院只有正立面是完整的,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明媚光晕。如果不是巴黎这些令我永看不厌的“盛宴”吸引着我,我可能没有体力一直走到这里。除了这些“盛宴”,吸引我来到这里的还有巴黎圣母院旁边的银塔餐厅(Tour d'Argent)。据说这家位于塞纳河畔,有着400多年历史的米其林餐厅曾接待过亨利四世、裕仁天皇、伊丽莎白二世、约翰·肯尼迪、玛丽莲·梦露等众多名人,可等我们兴冲冲地来到这里时,它关门大吉。此时,我们走得脚后筋都要折了,再也没有寻找米其林的体力了,于是随便在塞纳河边找了一个餐厅吃晚饭。我一边吃晚饭,一边看着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水,看着染上柔光的圣母大教堂,开始回顾巴黎的过往。
杜乐丽花园
杜乐丽花园
杜乐丽花园
虽然法国的很多城市在罗马帝国时期都过得风生水起,但巴黎却不在此列。罗马人在公元四世纪中叶才在西岱岛上建了一个宫殿,这被认为是巴黎建城的开端。可这个时候,离西罗马帝国灭亡只有一个多世纪的光景。巴黎真正的奠基人是蛮族中第一个皈依基督教,也是法兰克王国开创者的克洛维一世。他不仅把首都定在了巴黎,而且死后也没有像他祖先一样,埋在今天比利时的图尔奈,而是葬在了巴黎。自巴黎成为这位被法国人尊崇为祖宗的克洛维一世的皇陵以后,巴黎和法国才正式走入了人类历史的漫漫长卷中。那为什么信奉基督教的克洛维一世要把首都定在巴黎并长眠于此呢?
也许跟君士坦丁大帝定都君士坦丁堡一样,都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虽然巴黎的战略地位不如君士坦丁堡,但它所处之地却很适合生存和贸易。它地处占据法国国土1/4面积的巴黎盆地中心,盆地四周不是高原和山脉,就是丘陵和高地,这让巴黎盆地像一个聚宝盆一样成为北法的农业中心。盆地内蜿蜒流淌,横穿过巴黎市中区的塞纳河经年累月浇灌着这片沃土,使其盛产小麦、甜菜和燕麦等农作物。同时,这块沃土也有畜牧业和酿酒业。这样的自然禀赋为法兰克王国以巴黎为中心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卢浮宫
卢浮宫
卢浮宫
随着法国另一个农业中心,即以里昂和马赛为中心的罗纳河河谷的部分地区被阿拉伯人侵占,曾经以地中海为主体的贸易中心也逐渐北移至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巴黎随之成为各商路的汇集点。之所以会这样,并不仅仅因为巴黎地处巴黎盆地中心,也是因为它位于“三江口”地带。马恩河(Marne River)与塞纳河在巴黎汇集,而瓦兹河(Oise River)和塞纳河也在巴黎交汇,这样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让巴黎在凯尔特人占据这里时,就成为了南北贸易的主要路线之一和水陆贸易路线的集散地,巴黎还有自己的硬币。
这样的天时、地位,外加法国逐步建立起强大中央集权的“人和”,让巴黎在千年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除了成为法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以外,也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还一度成为欧洲科学、艺术、文化的中心。可是,千年的历史车轮,足可以把巴黎的光晕一点一点碾去。随着天灾、人祸和人口增长,到拿破仑侄子,也就是拿破仑三世统治法国时,巴黎已经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妇人,不堪重负。这时,一位名叫乔治·奥斯曼的男爵一手毁了巴黎,却也用另一只手重塑了巴黎。这个巴黎,就是我走了一天,累得差一点骨断筋折,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从1850年开始,这位“新巴黎”的总设计师就开始对巴黎大拆大建。他一口气拆除了近2万座中世纪建筑,以至于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它有像比利时布鲁日那样中世纪城市的风貌。同时,奥斯曼又遵循新古典主义建筑原则,兴建了尽显皇家高贵气质的3.4万座建筑。这些白墙灰顶的建筑,一致沿用至今,成为令人赞叹的建筑瑰宝。
在奥斯曼的“新巴黎”,城市街区间没有阻隔,城市功能通过网络和系统来实现。他改善了通往巴黎中央的交通路线,开辟了将巴黎东南西北连接起来的新路,广设公厕和林荫大道,并在街道边安置长椅,这开创了现代化城市的布局。他还强迫症似的追求极致对称,并且坚持城市中的各个环节成直线排列,为此不惜成本,让苏利桥(Sully Bridge)斜跨塞纳河,以便它能跟先贤祠(Panthéon)和巴士底广场(Place de la Bastille)上的纪念柱处于一条直线上。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修建了600公里长的新式排水系统,此系统让巴黎即使遇到倾盆大雨,路上也不会积水,因此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将之称为“城市的良心”。
巴黎
巴黎
巴黎
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由奥斯曼和他的优质团队打造出的新巴黎,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中如出水芙蓉般呈现在世人面前。当我们漫步在巴黎的母亲河-塞纳河畔,看着两岸既古典又华贵的各式建筑,我们早已忘了巴黎“旧妇”的悲声怨语,只记得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新人”的欢歌笑语。我们在奥斯曼建造的这个现代时尚花都,“绿酒一杯歌一遍”,“缓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
巴黎餐饮
巴黎餐饮
巴黎餐饮
基本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