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女王的爱情 蜡像馆的惊魂一刻 86年伦敦穷游记(3)
女王的爱情 蜡像馆的惊魂一刻 86年伦敦穷游记(3)
像文人一样爱写,像文盲一样犯傻;像女人一样爱美,像男人一样爷们;横眉对老公,俯首为朋友
8月26日星期二
又是阴天。
今天的主要目标:蜡像馆Madame Tussauds London
但是途中突然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很像泰国庙宇尖顶的高高穹庐下安坐一位铸铜雕像。这是谁呀,如此极尽荣耀?
原来是著名的Albert Memorial!
我们一行人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啧啧赞叹细细观赏。
这是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英年早逝的丈夫——于1861 年死于伤寒病的阿尔伯特亲王建筑的。纪念亭采用哥特式教堂风格,穹顶下的阿尔伯特亲王坐在宝座上,手捧的书是1851年国际博览会的目录。
这个历经11年才建成的纪念亭,尖顶高达53米,采用了名贵石材、彩色玻璃、青铜以及其他建筑和装饰材料,底座的浮雕带都是当时的著名作家及艺术家。整个雕塑庄重华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彰显了英国皇家风范。
大英帝国的女王要给自己的亡夫建一个纪念碑,怎么极尽奢华都可以办到。但是,维多利亚女王能把对阿尔伯特的爱情进行到底也令人感佩。据说她大婚时曾经穿着白色婚纱,开启了白色婚纱的先河,但是阿尔伯特逝世后,她几十年如一日只穿戴黑色。哪怕是孩子们的婚礼上,哪怕是自己登基60周年的庆典上,哪怕后来有了忠实的布朗,年轻的阿卜杜勒。
前几年有部英国电影《维多利亚和阿卜杜勒》,写了陪伴女王走完最后旅程的印度仆人阿卜杜勒,非常好看。女王是大名鼎鼎的朱迪·丹奇(Judi Dench)饰演,007的大老板。
查维基,设计建造纪念亭的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 (1811 年 7 月 13 日 - 1878 年 3 月 27 日),是一位多产的英国哥特式复兴建筑师,主要与教堂和大教堂的设计、建造和翻新有关,斯科特是许多标志性建筑的建筑师,包括位于伦敦的圣潘克拉斯车站的米德兰大酒店、阿尔伯特纪念馆和外交和联邦事务部、格拉斯哥的圣玛丽大教堂、格拉斯哥大学的主楼 爱丁堡圣玛丽大教堂和伦敦国王学院礼拜堂。
斯科特爵士于 1878 年去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这个游览的“计划外项目”,给人印象深刻。
感叹:当年没这么丰富资料给我预习。
杜莎夫人蜡像馆排了长长的队伍,上百人吧。我们7人又找到3个华人,组成一个group,不仅票价优惠,还可以不排队,享受VIP待遇。多么聪明的中国人哪,大摇大摆在无数羡慕的目光下走进蜡像馆。
我入境瑞典前先去了丹麦,在哥本哈根也去了蜡像馆,相比之下,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如今杜莎夫人蜡像馆在全球开了很多分馆,在香港开设的分馆是亚洲第一个,接着在中国大陆连开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四家!当然跟美国的7个分馆还没法比。
蜡像馆的蜡像们应该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吧?1986年的蜡像都是谁呢?我的日记记着:“一进门围观最多的是安徒生《睡美人》为主题的蜡像,接着是夏绿蒂三姐妹,塔楼姐妹。周围一片昏暗,灯光只打在蜡像身上,如同舞台追光一般。第二个大厅小而明亮。蜡像们坐的坐站的站,与游客融在一起,真假难辨。”
必须讲讲我在这个大厅遭遇的惊魂一刻
有个蜡像还倚在栏杆上沉思。我上前摸摸他的脸,跟掌柜的说,像真人皮肤呢!不料,蜡像咧嘴乐了!吓得我魂魄出窍,眼泪都出来了。他是个真人哪!
第三个大厅全是伟人跟明星。
日记写:“美国总统最多,扎堆站在一起,跟他们对峙的是苏联领导人:列宁、戈尔巴乔夫、契尔年科。唯一坐着的是邓小平,为什么坐着呢?因为他太矮?坐着可以掩盖这一点?可是拿破仑也矮小,为什么站着?”
蜡像馆也有恐怖一幕。拾梯而下,便是地狱。穷街陋巷肮脏破败,凶杀斗殴掺杂着女人绝望惨烈的叫声,断头台,电椅。。。受不了,匆匆走过。
躲雨又来到Tate Gellary,英国国家美术馆。第一次走近泰晤士河,河水浑浊两岸泥浆,印象不佳。想起了狄更斯,他的童年就是在泰晤士河边的小作坊当童工。
泰晤士河的恶臭曾经举世闻名,大概就像上海几十年前的苏州河。当然,等我见到它,虽然不够美,但是恶臭是没有的。
大名鼎鼎的《红字》作者霍桑曾经出任美国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在他笔下的泰晤士河是这样的:
“横穿一座大城市的河流,往往会为展示这座城市宏伟庄严的建筑提供特殊优势,然而泰晤士河畔,所谓的‘桥下游’的景观,绝没有给人留下应有的深刻印象。事实上,它似乎剖开了伦敦的心脏,仅仅暴露了它已经腐烂破败到何种程度。林立于两岸的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破旧、最黑暗、最丑陋的建筑。衰败的仓房,窗户已被堵死,码头也一片萧条。因此,若是对世上的大都市没多大了解,我定会以为这城市已经历了商业和金融预言家所预测的本世纪大萧条。泰晤士河水流浑浊,反射不出任何影像,只怀抱着无数肮脏的秘密,仿佛一个愧疚的良心,因源源不断注入的罪恶的溪流而肮脏不堪。因而,泰晤士河也不过是流经这座城市的一条阴暗河流罢了。”——《霍桑英国漫记》
又是一天。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也许故意安排去吸引我这样的马大哈吧?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现在想着可乐,当时吓够呛!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哈哈,这真人像蜡像,也很厉害,被美女摸了脸,他该偷着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1
哈哈哈!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幸运吗?也许骂我呢!^_^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不知是哪个家伙那么幸运让花姐摸了脸LOL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哎呀呀,好羡慕。你是真正敦老爷啊!应该好好介绍介绍。巴黎去过3次,伦敦只去过这一次,如今变化一定很大!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维多利亚女王和Albert的爱情故事也很感人。2016年ITV出的电视系列剧“Victoria “,我觉得比”The Crown” 更好看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鹿葱姐记日记的习惯真是好!我在伦敦住了十几年,蜡像馆居然一直没去过,鹿葱姐写得这么生动,也许哪天作为游客我得去看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我一直以为我摸了游客的脸,也许是行为艺术的真人?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这些个名字就算我都注册专利权啦^_^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是吗?我这可真是在弄弄面前卖弄啦!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香香周日愉快。我有很多糗事呢!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不谢,写篇影评吧!
canhe 发表评论于
跟着鹿葱继续游伦敦。蜡像馆惊魂一刻很惊艳,真不知道三十多年前蜡像馆里就有行为艺术真人蜡像。我去过哥本哈根的杜莎蜡像馆,是第一次参观蜡像馆,还很感叹蜡像的逼真。谢谢鹿葱精彩游记分享!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哈哈哈,葱花:)还大蒜呢:)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我家就在king Ailbert Park。我还没去过蜡像馆呢,不过非常喜欢泰晤士河畔的公寓,当初买不起,现在还是买不起,翻倍地涨啊,等我有了钱,人家打滚儿了,就看看吧:)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鹿葱姐被蜡像馆里的真人吓到了,我忍不住笑出声来:))重庆的蜡像馆我去看过,还不错。喜欢鹿葱姐的游记,继续跟读。鹿葱姐周日愉快!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非常感谢,找到了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惊魂记,当时吓一大跳,这么糗的事!
水沫 发表评论于
哈哈,蜡像惊魂记:)鹿葱写得好看~~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把真人当蜡像,说明蜡像做得好,也看出我多么马大哈啦!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凡凡鼓励,我要努力^_^周末愉快!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董兰丫' 的评论 : 谢谢关注!叫什么都好!还有叫我花葱,葱花的呢O(∩_∩)O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非常精彩的游记,其中对历史人物故事的描写、与现实情境的对照,还有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述都给人印象深刻。把真人当蜡像的经历也让人发笑:)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鹿葱的游记写的好看!继续跟读。
董兰丫 发表评论于
花鹿你好!请不要介意我这样称呼你!以前不知道你的博客,以后常来!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给你一个链接https://www.iyf.tv/play?id=apqnZ52oVrE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欢迎欢迎,上茶,上好茶!^_^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这个86年游记系列非常好看,佩服葱鹿记性之好。可惜没找到《维多利亚和阿卜杜勒》的链接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难得能在葱鹿家坐上沙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