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法国人从垃圾堆里捡起的照片,成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回忆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Thomas Sauvin(苏文)是一个法国摄影收藏家,他于2003年定居中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一个废品收购站里发现了成堆的、用麻袋装着的旧胶卷。这些胶卷,用来熔化提炼硝酸银的原料。

出于职业的敏感,他高价买下了这些底片,数量超过50多万张。拿到这些底片后,苏文开始研究它们曾经记载的内容。

这些照片的年代横跨1985-2005年,记录了20年来几十万个不同的瞬间,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了各种含意的视觉世界。

Sauvin从不去追溯他手头那些照片主人公的来历以及他们的未来,他希望保留一些神秘。但世界就这么大:处理了一天的照片他出去散步,走到一家医院门口,公告板上有员工的照片,“噢,那是我的人——就是那张家庭合影照里的丈夫。”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从照片中认出那是他发小的婚礼,而遗憾的是,新人已经离婚了。

在刚刚改革开放的那个年代,生活水平开始逐渐爬坡,人们习惯于跟家里新购置的一些电器合影。大量的主人公站在自己冰箱、电视机、电话机旁边留影。这些照片朴实无华,也相当有趣。

拍摄者用相机对准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拍摄无数人的出生、童年,爱情、工作,无数普通人生活的点滴。

那时的人们,每到一处都喜欢在标志性建筑旁合影。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见证了每个人成长的交卷,最终都流向了废品站。

这些照片不仅仅记录于北京,苏文甚至还找到了当时人们出国游的旅行照。

所有的回忆跟随胶卷流失到废品站,那曾经纪录的时刻,不知道相片里的主人公会不会回忆。

用这些底片里找出来的照片,苏文办了一个摄影展,《北京的银矿》。这些无名摄影师的作品,原本是被用来提炼金属银的原料,现在得以重获新生。

那是胶片相机出现并流行的20年,也是改革开放中国加速弯道超车的时代。人们通过手中的相机,无意间记录下了那段白驹过隙的岁月。

有人曾评论说:“那些拥抱冰箱和电视机的幸福时刻,演绎着各种发噱的喜剧故事。没有任何职业摄影师的作品,能比这种大规模的影像人类学档案,更真切地表达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国人的私人梦想。”

在修身、瘦脸技术没有没普及的时代,

最真实的青春与美丽。

外来“时尚”与本土文化不断交融,

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审美。

冰箱、彩电、洗衣机,

那些与“三大件”合过的影,

还找得到么?

平日的照相是带有仪式感的,

到了景区,

才舍得多浪费几张底片。

驼色风衣、回力鞋,

都说时尚是个圈,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物质生活匮乏,

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一点都不少~

取景是可以安排的,

但“安排”不了心情~

什么样的家庭,

能搞辆拉达汽车来拍照?

还记得上次在天安门放风筝

是什么时候么?

记忆随时光逐渐消逝,

熟悉的人也逐渐模糊了脸。

随着“北京银矿”的在社交媒体翻红,

许多网友也纷纷在 Thomas Sauvin 的平台

分享出他们自己的独家记忆。

©? glad_xue

 

 

 

 

冰箱、彩电、洗衣机,那些与"三大件"合过的影,还找得到么?

 

 

驼色风衣、回力鞋,都说时尚是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物质生活匮乏,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一点都不少。

 

还记得上次在天安门放风筝是什么时候么?

 

记忆随时光逐渐消逝,熟悉的人也逐渐模糊了脸。

 

这么美的穿搭,妈妈们都是时装博主吗?

 

爸爸们穿得也很潮。

 

这些穿搭让人感叹时尚就是一个循环!现在多少小姐姐寻求的古装风不就是爸妈的衣服吗?

 

看来大家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去海边。

 

还热衷于做同款海边拍照pose。

 

 

一些游客照很有纪念意义,比如依旧挺立的珠峰和不再完整的巴黎圣母院。

 

当年的埃菲尔铁塔和当年的维多利亚港。

 

旧时还有矿泉啤酒,也是很新奇的说法。

 

各种合照、集体照瞬间拉回过去的旧时光。

 

最喜欢的还是普通日常,小市民们的生活杂记是时代记忆最有共鸣的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