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观看拍摄现场的记录
近日看网上一篇文章,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姐写的(当群众演员的经历)。颇为凑巧,我也于近日围观了一个拍片现场,也写一写我的观察。
美国电影行业很发达,它制作的美剧和美国大片有一头独大,席卷全球的趋势(夸张的说法了,是产值高从业者众)。我在中国时也是追美剧一族,如(欲望都市)(六人行)等,都构造了我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强烈向往(玩笑的了。真实情况是纽约我接触到的人和环境谁也没有那样生活,是梦幻剧的了)。但美剧及好莱坞大片,制作严谨 ,情节紧凑的好剧也多。美式大片,我看过一些后,就缺乏欣赏了,雷同的英雄主义情结,让人没啥期待(可能爱好漫威英雄的人要砸。哈哈)我可能有年纪了,我更愿意看慢片,文艺片。。。
话头转到观摩拍片上。那拍片日提前三五天,我所住的街道边就贴出告示,说(NewAme)剧组要于某日早5时至晚9时拍电影,需空出附近几条街的马路牙子(停车位)。我还有些迟疑,拍电影又不是行政命令,附近居民会配合吗。那天我晨练回来,就注意到附近街区多了好几部大厢式卡车和小的面包车及小卡车。我们街道,就是那个以希腊人老户居多的不长的风景较为优美的小街(此街上有若干棵高大高树,有些躯干要一人半抱那么粗。大部分房子比较美观,其门前房后各有小花园,有几家是专有园艺公司定期打理的,有的自行打理花园。如国庆日,万圣节,圣诞节主人们都精心打扮花园,是本镇里以讲究生活美小有名声的亮点地段。如有家住宅,入户门口边上吊着藤制休闲单人吊椅,很温馨舒适的样貌)。当然这些居民大多对我和我的中国邻居不大理睬,(也是中国人住宅多住人多外表平凡,也没有花园,那花园的地儿全改停车水泥地了。。。房舍不大美丽)我意思是我跟那些希腊邻居没交集。现拍剧借用的那家宅子,女主人是位身材消瘦中等身量的六七十岁的讲究的白人老太太,我是在社区中心参加集体锻炼时见过她,身体不大好,半程后要坐在椅子上完成锻炼,我对她印象较深是她的白色头发老是波波头短发造型,一丝不苟。她的年龄,能这样讲究的不多了,她家的花园也是很简洁漂亮。。。能想象室内装修布置都考究,所以会被剧组借用,小小光荣啊。。。
话说我上午专门出门抽空去小街上看:嚯,人真多。总共有四五十人,各“兵种”齐全,有打灯光的,监控回放机的,搞各种设备的,甚或举牌阻挡路口车辆的。。。工作人员排在街上好几家的车道及门道里及路两边。我看他们先期的协调征用工作做得不错嘛,一切有序,绝无邻人跳出阻挠。。。应该有经济补偿。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谁是演员,谁是导演。我看到一个中等身量的中年男子着短风衣和花格羊毛围巾,正在被补妆。化妆师是个戴口罩的棕皮肤中年女士。。。旁边有那顶罩板的人,似为了反光效果而在入户口顶部放板(有专人举着)。。。那操作版的人已经在我隔壁家车道上,也是我房间窗下,跟同事大声说话寒暄多时了(令我关窗避音)。。。但我心中异样的是,这街上从没有这么大声操流利英文的中青年人的声音,(总是静静的,偶尔有散步遛狗的老者)。这街上也从没这么多青壮年电影从业者,着装便利舒适,个个麻利精神气的。。。很蒙太奇。。。给我们苍老版的街区布设了一道不同的人气之光。。。
我约略看过要做拍电影现场的那家门口,我住这里几年,都没见它家开过门(估计一般走侧后门)。它前门大开时,我撇见其门内墙上挂一副哈德逊河谷MOhonk的水景摄影作品,整洁干净。。。门外院内曾在搬几个搬家公司大移动筐,运进病人用的折叠活动床等物品。。。我想表达的是,拍电影多工种结合,装备布景设备一大堆。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人中,有管后勤车的,管盒饭的(中午时分每人发一袋食物(小盒饭食,一小袋切片苹果及饮料)),有管垃圾桶,管移动座椅的。。。
这场景和我原先想像的拍电影不一样。拍片现场井然有序,我看得出人人都操心着自己手里的工作,无多少寒暄的人。。。见过美国本地社区演话剧,他们现场有舞台经理,拍片现场的管理也很职业有序啊。。。
(插图一例群演。我的邻居,一位白人闲太,她家刚搬来没半年。我在室外观看拍片时,她家门开了,门口挂衣柜一片“金光灿烂”的好衣物挂着,让我以为她家暂时被用于女主演化妆室,走出的是女演员。我细一看,是着休闲运动套装的邻居女主人,精细化过妆,牵着她家袖珍狗似要遛狗,活脱脱一副要演真人秀“好莱坞主妇”的样子。她这样“应景”,令我蛮意外的,又在情理之中。。。
简言之,我遭遇住家附近拍电影,还头一次这样近距离观察,觉得挺有意思的。纽约生活,遇拍片几次,如曼哈顿金融街附近见过,过去我居于另一镇子见过(那镇子以较老式英式商业街著称),我进学时在皇后区学校见过,都没时间细看围观。如今碰到了,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拍电影是怎么回事,挺有意思。。。
我原觉得拍电影主要是编剧导演演员,是感性层面东西多,艺术创作多。近日围观总结,是各种技术实践,如灯光,布景等等,是个大的团体作战,还多露天作业,各行都不容易啊。。。
二 回忆我接触过的学纽约电影制作的学生们
美国纽约这地方是实现梦想的地方。如果你有电影梦,它的大学里有相关学科。如我看过当年我学习的社区大学两年制媒体班的毕业短片汇总之夜。我当时很惊异于某些学生作品,如非洲某国的成年学生拍的反映它那里民俗的短片,日裔学生拍的有古装日本武士及武士道旗帜为主题的像印象派画集合一样的短片。我总体感觉学媒体制作是学方法,学会这方法的人着力表达的是他们最熟悉最想表达的民族性或自我,并不雷同于美国主流趋势。这些学生,学成未必能在美国主流媒体中谋到好位置,但回到本国或本社区,其巨大能量就能释放出来。。。我另外知道纽约视觉学院有摄影摄像系,学摄像费用很贵,我女儿同学在那里学习期间,遭遇经济窘困,差点想卖血,心爱的机子也廉价卖掉了。。学吸不易,能坚持下来就好。。。
三关于华裔表达及华裔学电影及拍电影的想法
我过去老人院的韩裔同事孩子是学导演的。一代半或二代以后的移民或许能从事电影工业相关的创作性工作,一代移民嘛就先“搬砖”吧。
像纽约本地人,如演(欲望都市)Mr Big的演员Bal的Wi你,就居于纽约(其几月前麻烦缠身,他拍电影时使道具枪射击,结果里面有真子弹,他误击毙女摄像师),他们的机会很多。
而我曾退掉亚马逊会员,因为在我看了许多平平的美国免费电影之后,我觉得自己对那么些的白人社会及其生活厌倦了(他们很有资源,很会表达自己,很小的事情很小的心情也拍成电影。而我们移民生活圈内那么多苦大仇深的事儿都没人表达。实际是表达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由于纽约的大都会聚集效应,像林肯中心等地经常有电影节活动,像我关注过每年八月份的亚洲电影节,近期的纽约电影节(时间限制经常去不了,有时间时又碰巧放的电影太“奇怪”没成行,于是网上电影人的访谈稍看些)。我关注的是他们怎样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周遭的社会现实,研究一下很有趣。我喜欢看电影,现代社会有这样快速变化,媒体视频类似比我写博客信息量包容大,影响面儿也广些,可我怎么就是喜欢码字,喜欢用方块字描绘东西,我觉得这旧式一点的东西有它的魅力。
我曾在文学城看过一个在纽约上电影学院的网友写的“一百部好电影影评”系列文章。他/她写得很精炼,后来没再刊登,估计学成回国了。我多了解些电影的知识也不错,方便写好影评文章(不过我觉得纽约主流媒体没我发声的份儿,也没多少我关心的话题,留着遗憾好了)
。
也许有一天,文学城的文友们会组成一个班子,有编剧,有导演有演员有制作人,拍一部反映华裔移民生活的电影也未可知。电影梦啊,哪个写作者没有。自己的文字变成长篇小说, 再变成剧本,剧本变成电影!哈哈,我梦里都能笑醒了!(其实这是看了篇国内报道,七十四岁的大姐组织摇滚乐队,主唱(因为爱情),好励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