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陷襄阳 第一章

第一章

1267年 (南宋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 忽必烈 (1215年-1294) 将重心转到大漠以南, 从开平迁都燕京。

大都都城和宫殿也开始兴建,工程由刘秉忠主持。刘秉忠((1216年-1274)祖先在辽国做官,曾祖父是金朝的邢州节度副使,父亲是木华黎手下的都统。刘秉忠17岁开始,在邢州当刀笔吏,闷闷不乐。 终于有一天,甩掉饭碗出家。刘秉忠无书不读,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和三式六壬遁甲之术。刘秉忠隐居江湖,待价而沽。蒙古册封的佛教领袖海云禅师受藩王忽必烈召见,邀请他同行。忽必烈一眼看中刘秉忠。自学成才的全才刘秉忠,从此为忽必烈出谋划策,政治、军事、经济、宫殿和城市建设、历法和国家政治制度设计建立, ……。

除刘秉忠外,忽必烈很早就搜罗了一批汉人谋士和大儒,姚枢、许衡、郝经、张文谦(刘秉忠同学)、王恂、张易、赵璧、王鹗……。忽必烈手下,还有回回,畏兀儿人, 藏人……。蒙古人铁蹄横扫欧亚大陆。忽必烈具有国际大视野, 海纳百川的胸怀,搜罗信任重用人才,不分种族,但主人还是蒙古人。

这些汉人谋士、大儒都是汉奸。但是这些人,出生长大在北方,被契丹女真人统治。他们没有华夷概念,虽然他们说汉语读中文书,南宋并不是他们的祖国。良禽择木而栖,他们要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明主忽必烈,让他们施展抱负。他们为忽必烈尽心尽力,包括吞并南宋。 唯一的例外是赵復,南宋德安(今湖北安陆)人。1236年,窝阔台儿子阔端攻陷德安后屠城。赵復因是儒士幸免于难。以后忽必烈召见,问道:“ 我欲取宋,卿可导之乎?”。赵復回答: “宋,吾父母國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 忽必烈不生气,不勉强。赵復以后在蒙古太极书院讲学。

大都宫殿修成之前,忽必烈暂时住在大都城外的金代离宫——大宁宫内。1215年忽必烈出生那年,成吉思汗攻陷金中都,摧毁城池。大宁宫多年无人居住,年久失修。 住在那里一点也不舒服。

忽必烈模样和他祖父成吉思汗差不多,颧骨宽而扁,眼睛细小,左右眉毛和眼睛距离长。看起来都像是平平常常,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据说成吉思汗有一杆长枪,每杀死一个人,就扯下一根头发加在枪缨上。几十年下来,枪缨上的头发比他脑袋上的头发还要多。忽必烈的父亲托雷也是勇将和屠夫。冲锋陷阵,攻城拔寨,总是冲在前面。 曾经以4万骑兵,几乎全歼金军15万精锐。 忽必烈不是赳赳武夫,并不上阵厮杀。但是他并不缺少前线作战经验。1253年率军千里跋涉攻大理。1259年率军攻鄂州。1260-1264 年,打败与他争夺汗位的弟弟阿里不哥。

1267年,蒙古人大规模攻城略地已经结束。蒙古分为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以及忽必烈的大蒙古国。名义上忽必烈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其它汗国实际上是独立的,而且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是忽必烈的敌对国。忽必烈大蒙古国的版图, 包括中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北部、漠南漠北蒙古草原全境(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西伯利亚南部地区、西域大部分地区(今新疆东部和南部)、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地)、以及云南地区等地。

可以说,忽必烈的大蒙古国或者整个蒙古帝国,只剩下富饶而又软弱的小资南宋还可以吞并。南宋虽然软弱,却不容易征服。自1206成吉思汗崛起到1259年,蒙古人53年间,征服了亚洲、俄罗斯和东欧大部分领土。而南宋,从1234开始到1267年,打了33年,除了在四川占了三分之二的地方外,在荆襄、两淮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南宋这么一大块看起来好啃的肥肉,蒙古人只咬了几块皮下来。

1259年,忽必烈从鄂州撤退, 北上争夺大汗位。为了全力对付阿里不哥,忽必烈派郝经赴南宋议和。郝经被贾似道拘留,忽必烈几次派人要求释放郝经,贾似道装聋作哑。 1262年,忽必烈发诏讨伐贾似道:“约会诸将,秋高马肥,水陆並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 他正忙着和阿里不哥作战,这个讨伐书只是虚张声势而已。1267 年,打败阿里不哥已经3年。 忽必烈没有内忧,军队已经修养整顿完毕,征服南宋时候已到。

要征服南宋,得改变战略。蒙古人的优势在于野战陆战。 宋人的优势在水战,在防御。蒙古人在四川虽然逐渐蚕食宋人城池,但是代价太大,速度太慢。 山高路窄,河流遍布,蒙古人发挥不了他们的长处。攻城的器械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闷热的四川,蒙古人很不适应。攻钓鱼城,把他哥蒙哥大汗也陪了进去。两淮到处是河流,宋人水军更占优势。蒙古人在那里几乎没有占领一点土地。 从中路进攻荆襄是不是更好? 1259年,忽必烈曾经度过长江,直接攻打鄂州。屯兵坚城之下,宋人封锁长江使自己增援和供应粮草困难重重。而宋人可以源源不断,不受阻碍地增援。 如果不是贾似道急于求和,如果遇上孟珙余玠王坚张钰甚至李庭芝指挥,他说不定就葬身鄂州城下。跨江直接进攻鄂州是中下策,除非他在长江北岸有强大的水军。

不少谋士、将领都建议进攻襄阳。蒙古千户, 曾经随旭烈兀西征的郭侃曾经上疏道:先取襄阳,然后弃扬州,庐州这些弹丸之地不顾,直捣临安。临安破,其它地方不攻自平。南宋投降将领刘整给忽必烈献计:攻克襄阳,然后顺汉水而下,就可以灭亡南宋。

襄阳樊城隔汉水互相支援,同时封锁汉水。襄阳城坚城高水深,难以攻打,强攻得不偿失。即使打下襄樊,蒙军也会损失惨重,无力继续进攻。 但是宋军要增援襄樊,只能经过汉水以及汉水两旁的道路。 宋军无法突破蒙军封锁的陆路。而汉水冬季枯水季节,不利于行船。春夏涨水季节,宋军逆流而上,没有速度优势。 水上要阻止宋军也不困难。当年黄祖两只大船就封锁了汉水至长江入口,使孙权水军无法进入汉水。最后终于被董袭凌统带领敢死队突破。今天大蒙古远非刘表能比,宋军也没有几个董袭凌统甘宁那样的亡命之徒。

襄樊两城, 远离后方,孤零零暴露在蒙古人眼前。宋军增援襄阳不易,蒙军则容易得多。 从南阳出发,地势平坦,路途不远。进攻襄阳,最好是围城打援。 围攻襄阳,不需要倾全国之力。占据上游,可以阻击数量占优势的增援宋军,消耗南宋人力物力,瓦解宋人士气。 还可以实战训练蒙古水军。最后拿下襄阳,乘胜进攻,一举灭亡南宋。

忽必烈下诏调兵遣将,命令阿术刘整准备襄樊大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