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位同乡男士在新泽西某镇参加美声歌曲演唱会的视频,
他们演唱的是莫扎特及威尔第歌剧里的唱段, 大多是独唱SOLO咏叹调,男高音,男中音, 女高音及男女对唱DUET。 几部歌剧都是150年前的剧本及故事背景。 他们此次演出地点是在新泽西的一间教堂里。 演唱者们男士着西装或女士们着席地晚礼服, 在有恢弘彩色玻璃窗的教堂讲坛位置演唱那么高雅有难度的歌剧片段 。这确实是大雅之声,而且很难见到。 我意思是我很少见到华裔在纽约本地出席或参与正式场合, 还是演唱西人擅长的歌剧片段。歌词我听不懂(意大利语), 演唱有钢琴伴奏,音色传递还好( 有掌声时播放时视频声音有些刺耳,估计是录音收音设备没有)。 我挺为他们自豪,这么一群中年以上华裔人士, 在一位台湾女声乐老师的带领教导下, 合作呈现了这么一场高雅之音, 确实是有实力有精力的华裔向西人文化致敬并学习及融入的努力。 在新泽西这片稍显荒凉的工业州,能有这么一支业余文艺团体, 真是令人惊讶感佩!我多希望华裔能多有这样的高雅场合一展才华。 。。
我去新泽西不多几次,(主要是去BROOKVILLE看樱花, 去美国梦购物中心逛逛,去FORT LEE参加过一次万圣节聚会, 顺便去了附近的大瀑布及恢弘华丽的印度神庙。) 我两年前在BROOKVILLE遇到过一群常年健行的中国人队伍 , 也在三四年前的夏天某公园看过新泽西的华人合唱团演唱的华语歌曲 演出,出乎意外的精彩( 像这样水平的业余合唱团我在纽约还未见到)。 现今看到的这场华裔主办华裔主唱的歌剧选粹音乐会视频, 让我对新泽西华裔文艺团体的活跃及声乐技巧的专注和孜孜以求有了 挺深印象。。。原来新泽西住着一批对高雅音乐有追求的华裔, 因着音乐团结在一起,不论台湾人/大陆人,不论中国南方人/ 北方人,因着对音乐的热爱走在一起。。。 我很倾慕他们这个小圈子。有一回他们来纽约法拉盛印度宫演出, 我同乡愿发给我免费票,可惜我没时间去一睹他们的丰采, 他们再次演出就是在新泽西Ridgefield park,更远更不便了。还好有网络,有utube, 让我能最终见到他们的学习成果。。。 我这同乡也曾介绍他的老师给我,我也没时间联系。。。
我另外的声乐课努力是我原来学习的大学有合唱团,挺有规模, 一两百人的那种。我曾试图加入,因误过了报名时间,没参加上。 我找时间看了他们的演出,一场(创世纪) 合唱剧。那合唱团99。5%由本地美国人组成,大多中老年( 少数学生年轻人),(我见了唯一一位参加合唱队的亚裔大姐) 他们分声部演唱美好的赞颂上帝的合唱歌曲,声音技巧似挺好的, 就是歌词我听不大懂,故事背景也不甚明了。。。我明白了, 即使我参加上了这个合唱团,也是和这一群当地人一起学唱歌, 跟那位亚裔大姐一样,有点孤清寡淡啊。。。这文化的差异。。。
我这同乡其实我也不熟悉,只约略知道他生于西安,后移居北京, 很早出国,少时跟他父亲学会弹钢琴。是西安同乡中少有的老卡腊。
故他的声乐基础是大多数国人不具备的。。。我只能敬佩学不了啊。 。。不光是我,我周围大多数华裔也学不了, 唱不了他们的大雅之音。那我们听唱什么呢?
大俗之声-广场舞歌曲。我最近跟跳的广场舞歌曲是(欢歌唱起来) 。其实它是一首挺带劲儿挺有感召力的艺术歌曲。 在初冬的公园小广场上,我听着那充满生命活力的歌词, 心里无比敞亮。。。“悠悠的一曲飞歌,唱红了太阳哎, 闪闪的一身银装,点亮了多彩高原。。。。千年的古歌唱起来啊, 吉祥的铜鼓我们敲起来,香甜的米酒我们举起来啊, 这是我们的天堂”。作为纽约华裔, 我大概在大众公园欢跳广场舞的一刻,才会感到这是我们的“天堂” ,其他时候很少有这么美好的感受。。。我们能共情这首歌, 其实是想过歌里那样的欢乐生活。。。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退而求其次吧。。。
我有时想,都是由声乐教授教出来的歌手,中外歌手, 一些唱咏叹调,一些唱民歌,那为何中国民歌手就唱得“土”了“ 俗”了?用我的耳朵听起来,这中国民歌手一点儿也不俗, 大雅与大俗,其实并没有绝对界限。中国古时, 周朝采风官采集各国各地民歌组成(诗经),其中又有(国风)( 尔雅)。封建士大夫后来又创立了宫商徵角羽等乐谱记录形式, 再后来宫廷音乐和民乐才有力分离, 但其实各朝各代宫廷都很注意收集民间音乐, 因为真实的世俗生产生活那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来源。。。
美欧大雅音乐--歌剧也是同理。在纽约看歌剧演出很贵,我曾在看(美迪亚)歌剧高清影院版时听到本地两老太聊天,她们真是花三百美元看过现场,懂很多行道。。。我在社区大学时又见黑人女同学表演她唱咏叹调的才艺。。。我对此了解的不多, 到纽约后也只看过几部(图兰朵)(美迪亚)等, 其内容及形式确实震撼,但于我来说, 最有感觉的音乐部分是图兰朵里的茉莉花曲调, 及由帕瓦罗蒂演唱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今夜无人入眠) 经典咏叹调单曲。。。
我能感受到文城里有些老一辈上海人文友,解放前就家境优渥, 收到很好的教育及音乐教育-如会拉弹乐器, 听过很多国外音乐唱片( 原来反映上海资本家及中产阶级生活的老电影里的电唱机不是装饰品 ,是其生活需要。)即使是刚解放, 他们还有余暇去上海外文书店搜寻进口歌剧唱片或进口奏鸣曲唱片, 文革困难时期也保持着音乐欣赏的习惯。。。 我心下觉得他们真是精神贵族啊, 在一个举国几十年物质和文化产品贫瘠的年代,真的是很“奢侈” 的追求啊。。。 同时也意识到他们的音乐修养是普通家境普通背景的国人无法企及的 。。。这是中国曾贫穷落后几十年的状况造成的。。。 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中国人要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追赶, 要赶也得赶几代人吧。。。海外华裔好些,海二代更好些。。。
所以我跟美国本地人的音乐欣赏习惯和对象有很大差别, 如威尔第的歌剧咏叹调和中国民歌的区别。。。
有差别就差别吧!
大雅与大俗,对谁合适就是雅,不合适就是俗,合适就好!广场舞歌曲俗就俗吧!我能共情最重要,能满足我的精神需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