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北港新政功亏一篑 宝鉴再传金陵市长

求真方得理,讲理才见真。信奉真与理,把握现如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11回: 北港新政功亏一篑 宝鉴再传金陵市长

 

董适世将那号称可照出人心与未来的没用“宝贝”送出去以后,虽然松了一口气,但是心中依然十分懊悔。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带爱妻南来金陵。董适世博览群书,平常待人处事极为从容豁达,自以为能够看透一切。但此时仍然不免起了宿命之心:妻子原本前清旗人,清亡以后,自祖辈起便改姓原国号金;既已姓金,为何自己偏偏又要带她这来金陵!难道合该凤雏死于落凤坡下,石氏葬于石墟之乡!‘临了收了一个好徒弟。哪里的水土不养人,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那些妻子刚来金陵时说的无心之语,现在回想起来,竟成了一些大不祥的谶言?!董适世也知道这样的想法牵强附会,但却还是情不自禁地往这最坏的方面想。时间长了,不免精神憔悴,精力大不如以前。好在徒弟张玺才依旧十分勤快,极力经营董玩店的同时,又分出时间,耐心照顾和宽慰师父。

送走董适世之后,那季君权立刻把金陵市公安局局长吴奉君叫来。拿着董适世留下的那片复印纸,厉声责问这背面的字迹是不是他的所做所为。原来季君权从北港市市委书记平调为金陵市市长之后,把自己在原北港市的一些得力干将设法调来,安插在金陵市各个重要岗位,这特警吴奉君就是其中之一。季君权向来把自己从北港提携上来的原班人马当作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委以重任的同时,不免求全责备,恨铁不成钢。现在旁边没人,季君权当然就不用寒暄客套,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责问。再说,季君权怀疑吴奉君,自有他的道理。前些时候,这位志向远大的市长闲得无聊,上网浏览自己的发小何益民的一些新闻典故,研究有关他的际遇升迁的事情。无意间就注意到一个“中平通董适世携玺南下金陵”的网文逸事,觉得很有意思,就打电话让吴奉君抽空去调查调查。不久,其它的事情忙了起来,这件事呢也就忘了。但前些天,他突然又从报纸上看到董适世在本市登报寻妻,才又想起自己曾经让吴奉君帮忙调查过董适世。

那吴奉君倒也爽快,如竹筒倒豆子一般,直接对季君权说那字迹是自己留的,偷偷检查董适世的家居店面也是他亲自一个人干的。还说董适世应该没有那个传说中的传国玺,这一点应该可以百分百肯定了。他店里家中的所谓文物,大概呢全是假货,顶多算是当代稍微值点钱的工艺品罢了。只有一幅仿古国画,画得非常好,展开一看,便令人爱不释手,所以情不自禁地借了来欣赏。绝不承想那天会出现金原安失踪这样的蹊跷事。要不然绝不会留下字据,还望市长明察。……

季君权听得不耐烦,狠狠地骂道,“混账!你怎么做事情不动脑子!我叫你去调查调查,谁叫你登堂入室地去偷窃了!你就不能想一个更好更稳妥的办法?再者说了,你以为我会轻信那些网上的八卦文章?都已经世纪之交了,随便什么人,要那个古代的石头章子有什么用?!即便调查出来了,还不是要上交到故宫博物院去!你竟然为了这些没有影子的事儿,叫人家怀疑我们犯了人命案子!亏你还是堂堂金陵市的公安局长!做事也没有个砝码和分寸!我再问你,你必须给我说实话——那董适世的老婆无端地离奇失踪,是不是和你有关呢?!”

“绝对没有!这一点请季市长您放心!我刚才就说了,我只想奉您之命,去暗暗调查那董适世有没有私藏那传说中的玉玺。我没有任何理由对金原安谋财害命!”

“我知道你没有谋财害命之心,这一点我百分百相信。但你那天真的没有派人去跟踪他老婆?你能保证你的那些喽啰兵们,没有干些什么下三烂的事儿?!”

“绝绝对对没有!要不然我亲自介入此案,一定给您查个水落石出!”

“好了,好了,我和那董适世素昧平生,只不过一叫你调查人家,人家就正好出了大事。难免不叫我怀疑你!从今以后,这事不要再提。我每次发火,总是嫌你办事不完美,也许是我不对,我求全责备。但这其实呢都是为你好,为我们大家好。刚才我在话语上有什么得罪之处,小吴你别往心里去。咱们一块从北港一路走来,不容易。志当存高远,才能办什么事情都能精益求精,对不对?”

从市政府大楼走出以后,吴奉君长出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口香糖放松心情,边嚼边走。心中狠狠地想道:这他妈的,真是伴君如伴虎!这里离中央最高一级的军委主席还差老鼻子远呢,也不知还有没有门路接着再往上爬,就开始这样鼻子眼睛地随便骂人了。看来这次拍马屁,一不小心又拍在那驴蹄子上了。看来凡事留一手是对的。看来自己其实就是他季君权口中的一块口香糖,需要的时候呢,拿出来随便地嚼嚼。嚼完了呢——吴奉君将那口香糖噗地向前一吐,走上去用皮鞋一跐——还不就是这么着一踩,随便粘在什么人的鞋底上,身败名裂——还真他妈的不如那人间蒸发呢!

季君权虽然没有得到传说中的传国玺,有点失望,但自己经过和董适世一番闲谈,便从他那里轻而易举地套出了一个有趣的宝贝,真是意外之喜。心想,自己的父亲曾经是副国级干部,自己是共和国名正言顺的红二代与官二代。年富力强又有货真价实的名校学位,虽然自己领导的“北港新政”功亏一篑,但是自己的官位仕途,应该还是不可限量的。这样想着更加高兴,自觉正是那有道之人所说的应传宝鉴的聪明不凡之士,名至实归。回到家中,便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小绒盒子仔细察看。

只见那扁平的绒盒内果然盛有一面宝镜。镜子正面藏有一美人。那美人的秀丽眉眼,有点像明明的妈妈曾慕君;但其身形气质,则更像另外一个曾经使他神魂颠倒、欲罢不能的冰美人。而那美人和他的许多风流韵事,就发生在他以前在北港市大刀阔斧地革新时期:那时儿子季明璜十多岁,他妈非说要陪他去英国贵族学校读中学,打算常年不回家。自己正当壮年,又不是性冷淡,当时就明确反对夫妻二人长期分居的事情。谁承想妻子早已经拿定了主意,说什么绝不能让儿子在国内接受共产党的洗脑填鸭和奴化教育。季君权见说什么都留不住妻子的心,只得由她而去了。

妻子刚去英国之时,还能时常往家里打电话嘘寒问暖。而季君权也为了自己的仕途名声一忍再忍。但是,像季君权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相貌气质,官位又做到国家计划单列市市委书记这样的级别,在女人方面那还不是诱惑多多。趁着季君权的老婆远在异国他乡,本市就有一些自以为姿色尚佳的年轻女孩子,想巴结这有本事、大作为、风流倜傥的一把手上位。有明目张胆地投怀送抱的,有见缝插针地打情骂俏的,有欲擒故纵地故作矜持的。季君权对于这些有貌没品贱卖倒追的女人,也只能以假对假,逢场作戏,也就是偶尔随性地上手几个,玩玩而已。但是有这么一个本市电视台的女孩,在季君权眼中总是显得那么与众不同。那女孩姓姚名晴雨,原籍江南,从一所著名大学新闻传媒专业毕业以后,自己一个人在北港闯生活,凭借自己的非常美貌和优异成绩,当上北港电视台新闻记者和女主播。那时季君权老婆还在本市,季君权又刚刚被提成北港一把手,官位事业正风生水起,自然事必躬亲,十分勤政爱民,一心想把北港这个沿海开放城市打造成自己的政绩名片。同时也各方面小心在意,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魅力型偶像级的领袖人物。

如果说“中平模式”使何益民扬名立万,那么季君权的“北港新政”可以说是轰动全国。季君权上任北港之初,大力施展自己在北京的人脉关系,从中央那里争取到一笔数目可观的沿海城市棚户区改造专款。季君权心想,这正是自己在平民百姓中树立勤政亲民形象、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亲自挂帅,亲历亲为,亲自带领自己的嫡系开放商们实地做调研,争取把这些宝贵的款项实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利益最大化。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季君权知道,必须得像做企业那样,把这些政府的可控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季君权的宏伟目标是要把北港建设成为可以媲美韩国汉城那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对这一点,季君权可以说是信心十足,逢人便讲;相反,他的最终政治抱负,却只能和有限几个知己透露。季君权十分清楚,自己为官,有三个其他普通官员不能具备的优越条件:一是自己的红二代背景。在这个封建皇权官本位思想仍然深入人心的国度,自己的“国二代=刘皇叔”的招牌一亮,便和其他同僚大不相同,这一点无疑使季君权在人事安排和经费使用上,有其他人办不到的先天优势。季君权从来不屑和一般的庸官俗吏比赛谁为官所得的物质实惠多(为此弄得连他老婆曾慕君都不理解)。其次是“霸气”,有镇得住下属的魄力。他和有限的几个知己私下说过,在中国他只佩服两个人,一是秦嬴政,二是毛泽东。跟着毛主席,连他父亲那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当年都能带兵打胜仗。三是有干大事的眼光和能力,季君权相信凡事期乎上者得乎中,期乎中者只能得乎下。没有去纽约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考察过,对于城市主干道每边要预留六条车道,那是想都不敢想;没有好好研读过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等这些成功人士的自传,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创业的魄力与艰辛。

对于滚雪球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具体实施方案,季君权也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便是北港市这个“托拉斯”的执行总裁。治吏、修路、和棚户区改造是达成这一远大目标的三个支撑点,龙头是修路,让交通便捷之处的土地房屋价格迅速上涨;然后通过改造棚户区形成地产经济——拍卖拆掉的土地和征收房地产增值税获得巨额财政收入;而治吏的目的,是塑造亲民形象,快速达到目标的必要手段。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整顿吏治,打造班底。季君权到北港市上任第一天,便在小型工作会议上讲述自己的施政抱负:“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共产党党员们,必须坚持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时时刻刻要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保持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历史的紧迫感……”,这时,台下一位官员却照例在打瞌睡,季君权当即喊道:“那个第一排睡觉的,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做什么职位?”那个吓醒的官员站在会场上,呆若木鸡,不敢答话,旁边的人代答姓名官位。季君权当时好言抚慰,令其就坐,继续开会。但仅过两天,该官员即涉“瞌睡门”被迫辞职,有关部门向市纪委作书面检查。此事一下子搅动了平常慵懒成性的北港官场。紧接着,季君权趁新官上任,展开了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官场整顿行动:刚上任几天,便要求北港电视台长胡途红现场直播自己主持的第一次市委会议,让官员们开会再不敢走过场(季姚二人便在那次特殊的会议中初次相识);不到半月,又面向全国公选后备干部,50多名外地博士生先后来到北港挂职兼任,“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让本地官员再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撤换;半月以后,季君权又公布北港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联系电话,包括他自己和市长的电话;一月之后,季君权又公布自己和市长下班后的联系电话,要求全市公务员24小时做到“办公电话、家庭电话或手机,三通必须有一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从此,北港市官场的神经便绷到了极点。公务员开始打卡上下班,市区县级领导电话公开,对于那些不理解不执行他的“新政”的人,不换思想就换人。季君权治吏下的市委市政府,办事作风让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女士们用运动鞋换下了高跟鞋,因为跟着季书记去调研,他的步子走得飞快;没人敢关手机,一位局长没接到市委办公厅半夜打来的电话,第二天就受到纪委批评;有人亲眼看见,一个下大雨的中午,季君权撑把伞,一个人站在马路上搞视察,看到垃圾车里的垃圾顺着雨水往下流,就立刻打电话给正在吃中饭的环保局长,要求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修建公路、轻轨、地铁,舒缓交通拥堵,升值房地产。季君权上任之后,问了交通局长万仁同一个问题:“北港市二环道路加宽工程,一年内能不能修好?”万局长吓了一大跳,因为他原先加码汇报的进度,是3年才能修完。随着市委书记拍板,二环拓宽全面开工。北港市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都在挖坑修路、尘土满天、噪音轰鸣,所有道路都因二环施工陷入令人绝望的拥堵中。这一年之内,人们经常看到季书记头戴安全帽,日晒风吹里,飞尘扬沙中,工程机械间,亲临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敦促二环拓宽工程加快进度。期间,女记者姚晴雨一身干练的红色运动装,也经常是土灰色工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后来,果然不到一年,二环拓宽工程完毕,质量优等,交通拥堵大大缓解,所有怨气烟消云散,季君权赢得了公信力和美誉度。路修好了,季君权专门包了几辆大巴,把那些被强拆、想去北京上访告状的北港市民,都拉着在宽阔的二环路上绕城飞跑了一圈,让他们看看路修得怎么样,大巴能跑多么快,那些吃了亏的小民们也就没了脾气。

积累了二环经验,季君权又决定在北港修地铁。虽然改革开放之初的市府报告中,提到过北港市事可以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的,但只有季君权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并且,他把原来规划的6条线扩大到9条线路,总长三百多公里,规模之大令人咂舌。并且一声令下,所有地铁线同时开工。北港市交通刚刚缓解不到一年,因修地铁又陷入令人绝望的拥堵之中。舆论顿时一片哗然。支持者认为,季书记的“二环经验”证明了“长痛不如短痛”是对的,干脆一口气再把地铁也修完;反对者认为,这是典型的贪多图快,是新时代毛泽东式的大跃进。

第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强力拆迁,推动城中村的改造工程;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式超常规地发展城市建设。季君权在棚户区仔细调研之后,当着所有随行官员和姚记者的面,忧心忡忡地说:“北港城区如果发生火灾就是个火葬场,如果发生地震就会成一个大坟墓。为什么?因为城中村的私建乱建,造成房屋质量低劣,密度极大,里面居住的本地人和外地人都非常多,发生意外,几乎无处躲藏。”其时,北港市区内有上百个城中村,城中村占据的地皮很值钱,但它们是“藏污纳垢”之处,有损城市形象。一开始,季君权计划五年内拆掉所有的城中村,北港市五年大变样。拆城中村可谓一举两得,卖地的钱和商品房税用来修轻轨和地铁之后,地铁和轻轨所到之处地价开始暴涨。随着地产经济开始见效,北港市政府和各开发商们开始日进斗金,月进千万。季君权的拆迁魄力,也随着市府钱包的膨胀,变得越来越大。原来规划只拆城中村棚户区,后来季君权要求成片成面立体化、地下地上天空中全方位地开发北港市,五年之内,将北港全力打造成世界一流大都市。随着市委书记一声令下,拆字转瞬间贴满北港市的大街小巷,一幢幢老建筑被接连拆掉,取而代之的是高层商品楼、新式小区、和花园绿地。一时北港起谚语,“书记望一望,拆到南广场;书记手一挥,拆到北山堆;书记手一划,去留就看他;书记手一甩,好坏一齐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要是该拆你还没有拆,那是书记还没看到……”。随着拆迁工程的扩大化,季君权下令将市政府迁往郊县,重建新城,把位于原区市中心黄金地段、还可以使用20多年的市政府大楼和北港十大建筑之一的工人文化馆炸掉,重建商品楼。既然市委书记把全市的地产经济当成了企业行为,开发商们所给的拆迁费是能省即省,拆迁速度是能快即快,拆迁中的执法暴力、权利侵犯和一些人的寻租套利被忽略不计。被强令拆掉的本市小商品集贸市场里的那些千余外地商家个体户只能自谋生路,自己承受被拆迁的代价。对此,北港市的开发商们振振有词地引用季书记说过的话:西方国家在我国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时,在我国这样人均GDP的时候,哪里有什么人权呢?

季君权在北港市的宏伟蓝图非常好。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地铁全面开工,紧锣密鼓地进行的时候,中央突然因为全国各地地产经济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和全国其他被限购的城市一样,北港楼市限购令实施细则出台。房地产的“冬天”意味着政府没有了财政收入,资金链被切断,但各地大兴土木的支出却与日俱增。政府没了钱,地铁建设大大放慢了脚步,停工的地铁沿线地价应声回落。精明的开发商们一看,短时间内地铁修不通了,北港的房地产将会有价无市,赶紧停工撤资;任是季君权的嫡系开发商们,没有钱赚也不想干了。一些拆掉还没有重建的城中村成了废墟,没有投资商去竞拍,大量的土地流拍。没钱,资金链断了,经济杠杆没了,一切成了烂摊子。更要命的是,这时中央一纸调令,这位背景强大,大干蛮干,充满争议,但给北港人以希望的市一把手明升暗降,被调去南方省城金陵市当市长去了,“北港新政”正式偃旗息鼓。这么一来,只是苦了原北港的那些成千上万被许诺很快就会回迁的拆迁户们,翘首等待的回迁日早已过期,季书记的拆迁补偿成了画饼充饥,原来许诺的高档花园小区却依然停留在图纸楼花。谁不守信用?房地产商?季君权?市政府?中央政府?由于季君权在北港拓宽二环,整顿官场两件大事中表现的非凡魄力和勤政爱民,即使是在“北港新政”中受到严重伤害的市民们,也不愿看到季君权离开。季书记不走,“北港新政”就有绝地重生的希望,或者自己就真有可能像季书记承诺的那样,尽快回迁,挽回损失;现在季书记走了,这种希望也就彻底没了,北港这个大工地只留下拆字满街,废墟遍地,经济纠纷到处都是,层出不穷,一地鸡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