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起始的大教堂及…

 

 

2022-17

到佛罗伦萨,网络上有许多吃喝玩乐的游记攻略。如果只知道这些吃喝和去网红地打卡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一点点浪费。其实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意大利城市著名之所在,并不难,多花几分钟阅读而已。徐志摩译名此城翡冷翠,很文艺浪漫,是欧洲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遍布全城。因为老城市中心不大,走路十几、二十分钟,几乎可以覆盖主要景点和艺术杰作之处,不妨略知其艺术一二。

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分成几个国家,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共和国,以地中海贸易和强大海军成就海上霸权。而塔什干地区的共和国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大银行家)富甲一方,热衷于文艺。因其长期统治,佛罗伦萨在十六世纪中期成为大公国。按当时天主教教廷法规,多神的古罗马和希腊都属异端邪说,但宗教改革运动削弱了天主教教廷的权威。当地一些学者艺术家们开始偏离独尊基督教正统而研究古罗马。正巧东方的拜占庭帝国岌岌可危,导致许多希腊语学者和有关古希腊的著作及艺术品流入意大利,造就重新认识与学习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风气。具有古罗马和希腊的古风又有创意的新文化艺术开始呈出不穷,历史学家们称为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的几位先驱勇于探索,又有世俗的美第奇家族几代的欣赏与赞助,开风气之先。1401年,佛罗伦萨为大教堂的洗礼堂的铜制浮雕大门,举行设计竞赛。两位二十出头的小金匠的设计进入决赛,这标志文艺复兴的开端,两位天才的小金匠此后各自成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宗师,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也因两个著名竞赛及其结果,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这篇简介这两位因这次竞赛而起的故事,两位小金匠是决赛赢家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输家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另外还简介画家马萨乔Masaccio。他们对早期文艺复兴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还是就其作品来聊聊。

 

先说说铜门浮雕设计赢家吉贝尔蒂,他是金匠学徒出身的雕塑家。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本名是圣母百花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由三部分组成:洗礼堂Baptistry,(乔托设计的)钟塔Giotto Tower、巴西利卡大堂Basilica1401年才22岁时,击败大他一岁的布鲁内莱斯基,赢得竞赛制作圣母百花教堂洗礼堂的北大门上青铜浮雕。他的工作室花了21年创作制作门上28幅浮雕,表现圣经新约故事。不久后再次受托制作洗礼堂东门(面对大教堂大殿)上的10幅浮雕,表现圣经旧约故事。这次每一幅的叙事内容、构图,表现技巧更复杂,有的浮雕人物几乎脱离成为独立的立体雕像。这两组铜门雕像尽管仍是圣经题材,但脱离中世纪僵硬拘谨的风格,构图新颖、形象写实自然,对后世雕塑家影响深远,米开朗基罗称东大门为乐园之门”Gate of Paradise”。吉贝尔蒂以雕塑名垂青史。

我刚去洗礼堂时,见到这两铜门前用铁栏杆围着,周围还有不少游客,没法拍全景。把手机伸进栏栅缝里费好大劲拍细节。后来参观大教堂博物馆才知道,原作在博物馆里,人不多又无铁栅栏,拍照方便多了。多花点钱还是值得的,把前面拍的劣照全删除。

 

再说输家布鲁内莱斯基,富家公子出身,少年时受到良好的艺术与数学教育,但热爱手工艺,学徒于著名金匠,精通青铜雕塑铸造工艺,成为雕塑家。自铜门浮雕设计竞赛输给吉贝尔蒂后,心高气傲的他开始关注其他领域,专程去罗马研究古罗马遗迹。此后成为画家、建筑师、工程师,是西方史上获得专利的第一人,第一位文艺复兴全才。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巴西利卡大堂建造时,基本上是按哥特式布局与建筑,但不采用哥特式飞扶壁结构和无数小尖塔装饰,因为佛罗伦萨人认为其是北方世敌们使用的丑陋式样。尽管新教堂相当雄伟,但无建筑历史性特别之处。

1418年,仅剩设计中的圆穹顶空着。市里又举行竞赛征集穹顶设计。又是吉贝尔蒂和布鲁内莱斯基双双进入决赛。这次已经有相当建筑设计经历,研究过罗马万神殿圆穹顶的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一个八角形带肋条的双层穹顶,赢得设计竞标。他巧妙运用哥特教堂的工程技术解决重力分布,并用桶篐圈的原理用几个石或铁链圈住八角形,用双层穹顶分别处理内部结构支撑和外部遮风避雨的功能,用八角形达到万神庙圆形穹顶的视觉效果,而且穹顶比古罗马的半圆高得多。他设计制作的模型仍保存在大教堂博物馆中。

 

大圆穹顶建成后无论外观内看都极其壮观恢宏,史无前例。教皇专程从罗马来主持开幕式。这个新建筑形式,被后人广泛应用在重要建筑上,包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大厦。

参观教堂大堂免费但要排队,若买套票还可以进入洗礼堂、登圆穹顶、登钟塔顶、参观大堂地下老教堂遗址、教堂博物馆。我连续登各自400多级的穹顶和钟塔,累个半死,还是值得的。

古罗马人的半圆拱结构粗厚,布鲁内莱斯基早年为Hospital of Innocents孤儿院内庭院和外立面都设计拱廊。外廊下层用古罗马柱头的细石柱支撑石边的半圆拱,重复多个,拱间圆徽章中幼儿剪影提示孤儿院的特性。上层白墙上于半圆拱上方有-长方窗,上面希腊式三角形装饰,简明几何形式。整体无需大理石等你昂贵装饰,就显得比例协和、简洁有序、轻灵文静、典雅脱俗。

内庭迴廊仅一层楼,更简洁大方。

此形式成为又一个文艺复兴建筑经典模式,常见于许多南欧的庭院和柱廊,尤其是修道院和庄园里庭院的标准形象。佛罗伦萨的几个教堂的庭院,都有类似迴廊。比如Basilica di San LorenzoBasilica of Santa Croce。布鲁内莱斯基以伟大的建筑师声誉流芳百世。

如果有吋间,博物馆值得参观。除铜门、教堂建筑过程介绍,还有其他宝贝,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座Pieta雕像。

前述两位既使公众不知其名,但他们的作品都是旅游热点,但画家马萨乔虽才能出众但二十几岁早亡,人及其作品则不为常人所知,我却觉得值得一提。有史家称其为第一位文艺复兴大画家,因为他摒弃中世纪哥特风格而偏爱古风,带动画风转变。中世纪的画人物都是正面受光,二维平涂色彩。马萨乔用侧面光造成阴阳的三维立体效果。中世纪的画中无裸体人物,基本上没有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题材。马萨乔开始在画中画裸体。单消失点透视图曾经出现在古罗马的画中,但中世纪已经失传。据说布鲁内莱斯基与其数学家朋友研究过透视,并作画向朋友们演示,但是没有他的证据和画作留传后世。运用单点透视的现存最早文艺复兴画,是马萨乔的壁画Holy Trinity ,现在Basilica of Santa Maria Novella。背景中半圆拱卷门的天花纹饰有明显的单点透视。至今在消失点仍残留当初钉子洞眼,画家用来拉绳辅助划透视线。这幅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壁画,在教堂左墙上毫无特别保护或VIP待遇,不注意很易忽略。

以前的画中人物有时也有大小,按照人物的重要性而分。此后人物、建筑等各物,都前大后小,按照透视原则排序,制造空间感和视觉幻象,成为文艺复兴画作和浮雕的标准规则特征。前述吉贝尔蒂创作第二个铜门时就采用此形式,名画包括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的雅典学派,背景建筑都有鲜明的单点透视。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学习了,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