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人,在我们华人眼里看都统称之为印度人。我在纽约住的时候,楼上就是一家印度人。因为他们姓辛格,我想他们可能是锡克人。我们统称的印度人妇女都披纱丽,看着都差不多,男人就有区别了,有裹包头的,也有不裹包头的。
我的一个不裹包头印度人朋友,每逢周六,家门前就停满了车。我到他家一看,他家大厅里有一个近两米高的圣像,他们崇拜的宗师的肖像。原来,每周六他在家做礼拜。他们只要有一个宗师,把宗师的言论汇编成集,就成为一个宗教了。
我还有一个包头的印度人朋友,我问他,为什么要包头呢?原来,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候,只有伊斯兰教才允许包头,包头是一种特权的象征,不是什么人都被允许包头的。但是,他们就是不屈服,就是要包头,而且还不追随穆罕默德。这就跟清朝只有皇家才能用黄色,才能用龙纹饰,但是,有人就敢犯禁,不是皇室的人也用黄色服装还带龙纹饰,俨然黄袍加身。可见印度人包头,是争取平等的斗争的结果。
一个周末,这哥们带我去他们的锡克庙。
这是他们的庙。他说,谁都可以进去,有困难就可以进去求助。他们宗教是扶贫济世的。
庙门口有告示牌:欢迎来到锡克庙,进庙必须裹头(庙内提供头巾)并脱鞋(有脱鞋专区),庙内严禁烟酒,不要鼓掌。
进门以后,他带我去到左边一个很大的脱鞋室,就跟进了图书馆一样,只是这个馆里的书架换成鞋架,看到有空的鞋格子,你就可以把鞋脱了放到一个格子里,记着自己鞋放哪里就可以。出了鞋室,有一些干净的头巾,他帮我裹了一条头巾。他们大部分都是裹好头来的,显然这些干净头巾是为他们带朋友来方便。
我裹上头巾以后,样子就很像兵马俑的造型了。
从鞋室到圣堂,必经洗脚池,到这里洗个脚。
进了圣堂,我就明白为什么要拖鞋了。原来他们做礼拜没有座椅板凳,都是席地而坐。这当然要拖鞋洗脚了,要不怎么保持圣堂里的严肃呢?从圣坛看出来,正好是男左女右,男的坐一边,女的坐另一边。
我问我朋友,这圣坛上放的是什么呢?他说是他们的圣经。我问这圣经里写的是什么?他说是他们锡克教十代宗师们的语录。圣坛前还摆着四样兵器。
这是他们宗教的标记,他解释说是四样兵器。我看着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就是伊朗国旗中间的标记吗?
教职人员布道,我听不懂,他们有英文字幕投影,皆是劝善语录。
宗教仪式。我入乡随俗,跟着起立就是了。他们有说唱,我就做南郭先生。起立坐下几次,就有人提个铁桶,到人群中,逐个发放甜米饭,一人吃一口甜米饭。这有点像天主教弥撒结束前每人发一块小饼吃一样。
法事做完以后,我的朋友就带我到地下室,他们的食堂。吃饭也是席地而坐。
我们找到一处空地坐下,他就去帮我拿饭。
吃斋。我这位朋友平时在家也是长年吃斋。他们一生吃斋。我们吃的差不多了,有人会提个铁桶,拿个铁勺,来问我们要不要在加一些。
庙外有小孩集团活动,大概他们也有他们的周日学校。
进庙走的正门。吃完饭,我们去到鞋室,穿上鞋,从边门出去,门口边有一个桶,收集用过的头巾。我把头巾摘下来放到桶里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