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故事。庄子被一只大鸟撞到了额头,庄子于是捡起一个石子,准备弹击这只大鸟,折花死后看到螳螂在捕蝉,而这只大鸟又全神贯注地准备一举两得,全然不知道深厚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还有庄子站在那里正准备对他下手。这一切庄子全部看在眼里,顿时觉得非常无趣,原来这个世界都是“物固相累,二类相召”物与物之间都有那种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关系。
正当庄子认为自己看得很清楚的时候,看守栗林的人认为庄子是来偷他的栗子的,所以一边追一边骂,庄子也很郁闷,回来以后三个月没有出门,在反思这件事情,最后总结“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如果我们只向心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么你的心一定会乱,方寸一定会大乱的,这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外在的东西不管它怎么变化,其实都是有一个天均的力量、天道均衡制约的力量,无论你琢磨得怎么周全,都无法于天道均衡的力量抗衡,因此,庄子告诉我们“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外在的变化既然是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既然它总体一定是平衡的,我们又何必去琢磨它,又何必把思虑放在上面呢?因此,不如转过头来调和我们内心的是非,静观其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确是最好的方法。
“嗜欲深则天机浅”这个“欲”就是物欲,我们一旦被外物牵着跑的时候,被我们看到的这种表象牵着跑的时候,我们的天机就无法深藏,就藏不住,这个天机就会飘上来,随着外界的风吹草动就会荡然无存。外在是天道的均衡力量,我们内在就是天机在动,静下心来处理自己的烦恼,处理自己细节的烦恼才是当务之急,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和合的状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世事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到我们,这并不是逃避,这是对天道的尊重。
“化其万物而不知禅之者,焉知其所始?焉知其所终?那个无形的力量,外在的是天道,内在的是天机,它一只在推动着万物的运化和运转,只是噢我们看不到这种无形的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这种无形的运化力量,而只相信人的头脑谋化,头脑的计算,那看看《胠箧》qū qiè篇庄子说的齐国的国君,齐国国君防范得非常周密,从上至下滴水不漏,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然而田成子一杀齐君,十二世而享有其国,虽有盗贼之名,而处于尧舜之安,大国不敢非,小国不敢议。这就是一种更替的力量。
化其万物而不知禅之者,这个“禅”就是推动和调整。“禅”这个词最早就是来自于庄子,在《庄子》文中很多次提到这个“禅”字。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等等。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dan,以黄金注者昏。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以瓦块下注的时候,他能够把游戏玩得出神入化而换成了碎银两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开始恐惧了,技术就开始变形了,换成了黄金下注的时候,他已经是头昏脑胀了。
这就说明我们去观注外在的变化,不但是无济于事反而是扰乱了我们的身心,干扰了我们的天机,干扰了我们那种先知先觉的能力,静下来,来处理好自己细节上的烦恼。庄子把这种细节上的烦恼,叫做“幽忧之病”你把这种细节的烦恼处理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处理好细节上的烦恼,就是让我们内在的天机运转起来,最后一步,就是调整说不出来的那种烦恼,把这个调整以后,你似乎可以一眼望穿苍穹,一眼望穿苍穹以后,你就可以一念代替万念。要发大愿,要有那种冲天之志,你再看这些细节上的烦恼,就像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在看蜩与学鸠的嘲笑,在看斥晏的嘲笑,是一样的。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1月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