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城市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千篇一律的城市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最近,《中华工商时报》针对上海缺乏品牌的问题做了专题报道。(略)

据说,目前在中国至少有43个城市提出要建成“国际化都市”,而在长三角也不止上海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而同样是在最近,中央电视台以“提升城市形象,亮出城市名片”为题,播出了哈尔滨和成都注重城市形象的专题节目。据介绍,哈尔滨新恢复的“果戈理大街”在一个月以前它还叫奋斗路,这条几乎与哈尔滨同龄的百年老街虽然曾是哈尔滨一个重要的商业圈,但这条街过去却很破旧。于是,市区政府从发展地区经济、打造品牌、挖掘融合历史文脉角度想改造这条街。今年“十一”后,一个崭新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果戈理大街出现在哈尔滨市民的面前。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哈尔滨一直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而果戈理大街的改造是哈尔滨市继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后的又一次大的举动。改造之后的果戈理大街日客量是原来的五到六倍,房地产价格平均每平方米上涨500多元。

有趣的是,就在哈尔滨重新打造新形象的同时,四川成都也在酝酿重新定位。张艺谋在为成都的城市形象宣传片费心思。花巨资请电影大腕拍形象片,成都在全国城市中可是第一个。

节目里专家对由于这种“面貌改造”而“使周边的房产、地产、街道以及产业,包括人的工资水平都在向上推动”津津乐道,而且认为“城市在档次上应当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水平、高档化靠拢。比如说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我们这些承担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就应该响亮地提出我要建成国际化的大都市或者国际化城市。”

看了这林林总总,感觉总有些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首先,上海被称作“东方巴黎”,哈尔滨被称作“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苏州被称作“东方威尼斯”……,我们太习惯用外国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了,就连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城市也要牵强附会地拉上个西方城市的名称来当作头衔,却羞于直截了当地以自己土生土长的黄皮肤黑眼睛素面朝天。如此下去,大概用不了多久,还会出现“东方伦敦”、“东方罗马”、“东方华尔街”之类的称谓,使所谓“中国特色”的思维与习俗消失在一派在“国际化”名义下汹汹而至的崇洋媚外当中。而这种趋势下,掩盖着太多的民族自卑感。笔者曾就此专门撰文于此不赘。

其次,上海、哈尔滨、成都都在打造自己的“名片”,而我们看到的结果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摩肩接踵,一个个城市都在钢筋水泥化,成为现代化城市喧嚣里的牺牲品,而且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很多历史名城也在这种喧嚣之中被我们亲手毁灭葬送掉。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市下令要在五年内将老城全部拆掉。在越来越宽阔的道路两旁,层出不穷着看上去越来越华丽的商厦写字楼,而将类似曹雪芹故居那样的文化遗产毁于一旦,而且这种“消灭胡同”的做法愈演愈烈,号称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就在这“现代化”、“国际化”的喧嚣里销声匿迹。

而其中,有着不少类似增加城市吸引力的说辞,但却是经不住推敲的。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或者说“核心竞争力”是来自该城市的个性,是其不可替代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像一个模具里浇铸出来的高楼大厦阔路绿地,也不是如今到国内各个城市主要街区放眼望去都是大同小异的广厦而没有什么身在异乡之感;人们之所以到这个城市来旅居并不是因为这里具有全世界都一模一样的建筑和城市格局,更不会到中国来享受什么“异国情调”、“欧陆风情”,而是要徜徉在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历史与文化信息里。如果是“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人们直接去欧洲就行了,为什么要到中国来看赝品?有道是,一流的赝品也还是不如三流的真品。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却对模仿已经被意欲返扑归真的欧洲人唾弃了的“钢筋水泥化”情有独钟,而将稀有的中国“真品”弃如敝屐。这里,当然有房地产商巧立名目惟利是图的成份,其在合法的范围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动机与行为也未可厚非,但是,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却绝不应该鼠目寸光将城市个性断送掉。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历史名城保护研究所现任所长赵燕菁不无感慨地对笔者说,中国的历史名城正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被毁掉,他和他的同事们开玩笑地说,如果想发国难财的话,就搞个“胡同告别游”,让世人看保存了几千的那些文化遗产历史古迹最后一眼;他希望他不是该所最后一任所长——以后就没有历史名城可保了。但这也仅仅是希望而已。

再有,有说是城市面貌改造提升城市资源价值,这却有着太大的隐患。城市改造是要有成本的,而这些成本一定会在消费该城市的人那里找赎回来的,成都花巨资为自己打造形象的费用应该是没有举行过市民民意调查,而这项开支却是该市居民的贡献,并且一定会从市民纳税中继续扣除以冲抵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其他城市改造也是要花钱的,这钱是不会白白投进去而不考虑回报的。但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说,这种加大城市运行与管理成本的做法势必会抬高城市消费价格,从而使得城市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北京如今房屋价格居高不下使得很多商家望而却步,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将在华总部迁移到其他城市,就是这种改造所带来效应的一个侧面;而按照目前越来越高涨的改造热潮和宣传导向,会使各个城市彼此攀比改造力度,进而全方位提高中国城市消费价格使之吸引力日趋下降。

更不用说,如今中国的二元经济状况依然是很大的危险,城市化进程说到底还是如何让农村人口尽快成为城市人口,而过高的入城门槛当然会阻断太多的农民进城的渠道与机会,过高的城市生活支出水平将会妨碍二元经济结构的打破,并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性作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