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更多限制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应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更多限制

(写作具体日期不详,应该是在2000年以后)

何必

人事部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推动人才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加快建设统一人才市场(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12月19日,党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规格最高的一次人才工作会议,这一方面反映出新一届政府对于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人才领域所面临的紧迫局面。

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情况,在党中央的关注、统筹下,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已经确定将会陆续有十五个相关配套文件出台。人事部这次表态里所涉及到的六大限制,牵涉到的部门就不少,比如公安、组织、人事、劳动、工商、以及各种条块中的主管部门。能有这样的政策主张与制度安排,无疑是可予赞赏的。

不过,即使这些政策与制度都能到位,也只是走出了一步,人才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或者说,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限制并不止这六项。

随便翻阅刊载有招聘启事的报章,就会发现对于招聘对象的各种要求,通常情况下,几乎清一色地都会就应聘者的年龄、学历、性别、工作经验等进行限制,而对于应聘者的社会关系、行业从业时间以及由此形成的客户关系也屡见不鲜,甚至形象、气质、身高等方面荒唐而无理的要求也在大庭广众之下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自行其是;当然,对于应聘者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许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运作上却缺乏可操作性。

按照目前流行的用工条件,比尔•盖茨注定要下岗失业,中年人就基本上属于被淘汰之列从而形成了与老龄化社会巨大、鲜明而耐人寻味、触目惊心的反差,女性也要重新考虑空喊女权主义却得不到实际效用时是否该琢磨让男人挣钱自己走出校门就成为家庭主妇也许更体面而经济些,那些刚刚从大学教室步入社会乳臭未干的少男少女们如果不是靠了弄虚作假编造工作经验恐怕永远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有关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而类似形象、气质、身高等方面的限制,则更多表现得不像是招聘倒像是寻求性伙伴。

再遇到招聘汽车司机却要求英语水平要通过四级,保安警卫保洁岗位也动辄需要电脑操作熟练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要求,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之所以严峻确实理所当然:如此荒诞不经的门槛设置除了形成人们谈论许久的人才高消费外,也表露着用人单位色厉内荏外强中干靠了一些形式化的色彩装点门面光宗耀祖的阴暗心态。

有关就业歧视,社会上讨论得已经是风风火火,而且也属于老生常谈,但时至如今也未见有多大改观,形形色色的歧视依然明目张胆地招摇过市,造成人才流动方面的各种不合理壁垒,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形成了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用人单位对于辞退员工所采取的轻而易举的态度与举措,也形成了辞退成本过低跳槽过于频繁进而造成单位用于招聘的成本远远高于维持现有人员成本、重招人而不重留住人、并导致由于新员工培训和熟悉单位文化过程成为经常性开支、以及被辞退者给单位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和后果,而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效率、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同时更是激化本已很紧张的单位与员工、人才市场供求矛盾。

而这种歧视的存在并愈演愈烈,则对于社会公平提出了挑战,社会安定也会因此而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失去了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也就失去了有效运行的氛围支撑,当无法正常下去。

众所周知,前一段热炒的知识经济时代概念里,有一个重要的命题,那就是在信息时代,知识是负载在其载体的人才身上的,人才已经是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上强国之路,必须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口号上和形式上落到实处,切实而有效地摈除妨碍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健康发展的障碍。

当然,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还远不止这些。如果这样数出来,大概人才市场需要消除的限制应该是为数不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