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是可以创出来的吗?
2004年1月16日
何必
1月16日文汇报以“郑州创中国第八古都 古城可媲美古巴比伦城”为题报道,去年12月21日由中国古都学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学术研讨暨规划评审会在郑州举行。国内城市规划及文物界的二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认为郑州商城就是距今3600年的商初都城。郑州商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有城垣的古都——商汤之都“亳都”,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郑州由过去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为中国第八大古都。今年,商城将庆祝建都3600周年;商城遗址计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古都是创造或“打造”出来的?好像并非如此。古都更多的是由于漫漫历史沿革而形成的,不管是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希腊,还是中国已列入古都的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南京、安阳,里面沉淀了大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所附带的历史信息;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历史信息的存在,才使得古都的地位得意确立。
目前,国内各城市都在提出“经营城市”的概念,请了不少所谓“专家”乃至“策划人”前去观光考察,并在酒足饭饱之余对于城市定位说三道四出谋划策。杭州就曾经找过一个自称为“中国第一策划人”到那里指点江山规划杭州的未来,而这个策划人则拿了与杭州官员合作的经历出版了图书作为礼物向媒体发送,作为为自己树碑立传并进一步开拓市场敲门砖。而回过头去看,杭州整个城市并没有因了这个策划而得到品位、档次与竞争力方面的提升。
如何给自己的城市定位,当然是每个城市都在思索、探讨、争论的问题。在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找准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但是,各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是自该城市形成以来潜移默化当中成就的,有着人文、地理、风俗、文化、宗教、战争、灾难等几乎包含了人类历史所有活动坚实的痕迹,并不是通过专家或策划人能够改变的,更不是依靠急功近利地设计、开发、装饰、修补就能推陈出新的。特别是古都,有着太多的历史踪迹,其中所蕴涵的数以千年计的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名胜、景点以及风土人情里,留存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果实,现代人如何评价,并不能改变其实质;放几个景泰蓝留上段旧城墙、再雕梁画栋紫气缭绕古色古香地把个城市弄得灰头土脸的,也并不能就摇身一变成了古都了。
即使穿凿附会鬼斧神工创出来的结果也能算是古都的话,由于其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也不会有什么长久的生命力,在历史当中不过是瞬间的浮华、喧闹与把戏而已。
城市政府要给自己所管理的城市找到某种符号意义的定位,实际上还是想借此机会突出城市特色。但从郑州市“将庆祝建都3600周年”的设想和计划里也能让人体味到,所谓创设古都实际上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寻求合法性依据,尤其是在国务院办公厅严格控制举办城市周年庆典活动的要求已经下发、最高党政机关指示不提倡各地城市搞所谓“城庆”活动、同时三令五申要注重群众利益不能搞形式主义之举的当口,郑州方面拿出“创中国第八古都”的题材并意欲就建都3600周年搞庆祝活动,势必动用公共资源,而这种做法究竟对于当地居民有何实际意义却是很耐人寻味的。
虽然还没有看到郑州方面究竟想把这个庆祝活动做成什么规模,但是,作为地方政府能够动员的公共资源无非是财政经费、以及通过向管辖区域内企业合作的方式得到类似赞助或广告的回报。就目前来说,各地地方政府汲取财政的能力都不是很强,所能动用的财政经费也很有限,而且从理想状态上说,这种财政经费的利用本来就应该通过地方群众代表机构的人大的监督,因而显得有些众目睽睽不太好操作;而与企业联合,则不免有一相情愿强买强卖硬性摊牌之嫌。
而对于郑州居民而言,这种庆祝活动能够给郑州本身带来什么好处、能够给郑州市民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则却是个难解之谜,也许又是个久远的疑团——一派繁华的表象背后,纳税人加重了负担,而歌舞升平里面蕴藏着的可能又是什么权力滥用及其不可避免的腐败。
而且,此风一开,会不会又形成一拥而上,弄出什么第九、第十、第N个古都,绕开国务院不准搞城市庆典的规定,成为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范本?中国就是不缺有历史的说辞的地方,拿老祖宗说事、借古人的名义发现实财的事例并不少见。
古都就是古都,不是创造出来的;拿古都说事,大概又是个设好了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