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英语的最佳途径,“秘诀”只有两个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徐联舫

 

1.问题由来

----------------------------------------------------------------

英语学习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当然,这里的“许多人”不包括专业英语人士,像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人。我们这里只讨论非英语专业人士的英语学习问题。他们或者没有学过英语,或者虽然学过英语,但无法实际运用英语与别人正常交流。

一般人离开了学校,学习或提高英语只能靠自学。当然你也可以参加培训班,但参加工作以后,不可能长时间请假参加培训班,因为学会英语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会中文,不仅靠学校教育,也通过大量生活实践。所以,如果你生在中国,成年以前没有在国外生活过,如何通过自学达到学会英语,就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也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本人不是英语专业人士,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过许多曲折,有过许多教训。经过深入思考,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得到了一个全新认识一条自学英语的最佳途径,由此写成本文,希望对有兴趣的人有帮助,不要重复我走过的弯路,能够以最小代价获得英语的自由。

本文的基本思想其实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人学习任何外语,因为它讲的是外语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我们不能抽象讨论“任何语言”。中文是我的母语,英语是我唯一有过经验的外语。所以本文标题也可以是“中国人如何学英语”。

我自己评价我的这个英语学习方法(或者“途径”),这是一个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最少痛苦,最少弯路,最少代价,从而是“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心里可能会有点反感,是否我在自吹自擂?我理解你的怀疑,因为我还没有展开论述,你当然不可能马上认同我的结论。不过,我会证明,上面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不是随便说的。

还有,本文标题说学习英语的秘诀只有两个字,也不仅仅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是真的有两个字,概括了我这个方法的要点,也是我几十年教训的结晶。我现在先不讲这两个字,不是卖关子,因为如果没有充分论述,直接告诉你这两个字,你的反应多半是:“就这两个字,还值得长篇大论?”就像我自己,这两个字是普通词汇,我早就认得,但几十年来我就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概括英语学习的方法。所以,为了理解这两个字,我需要用下面1.5万多字来解释。1.5字变两个字,说明这两个字是高度浓缩的精华。希望你耐心看下去。

2.对象目标

----------------------------------------------------------------

本文的读者对象是谁?

不是英语专业人士,而是有需要或者有兴趣的业余英语自学者。

不是小孩子,而是成年人。

这个方法适合任何基础,任何目标的英语学习者。任何基础包括零基础。任何目标,就是无论是低级,中级,高级学习者。也就是说,这个方法适合于任何起点,任何终点的英语学习者。

零基础的人可能需要有人指引一下,了解一下英语基本知识。高级学习者其实不需要读我的这篇文章了,因为他们不会走错误道路了。

为什么针对自学者?

因为掌握一种外语,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需要大量实践,从而需要较长时间,需要坚持。全部靠学校教育或者培训班,不现实。所以需要自学

学习者对英语的要求分为两种。如果只是要学会日常会话,应该不用很长时间,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班达到目的)。如果需要正常的全面的听-说-看-写能力,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方法,很难坚持,很难成功。我见到周围许多半途而废的例子。

3.困难原因

异于其它技能,需要较长时间。

相应理论缺失,错误指导思想。

缺乏现代科技,难以大量训练。

----------------------------------------------------------------

既然我们讨论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人士,也就是英语只是他的业余活动,业余爱好,就有一个问题,它与其它业余爱好有什么不同之处?

许多业余爱好有如下特点:形象直观,容易入门。

比方,打球,摄影,唱歌,跳舞,等等。

无论你水平高低,都可以玩,都可以算是爱好者。

而英语就不同。学英语是为了与人沟通,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几千,或者上万,无法与人有效沟通,就不能算学会英语。所以学英语时间不可能太短。

还有就是相应理论缺失,错误指导思想。这是许多人化了许多时间,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会详细论述,由于语言学家研究的不到位,他们没有否定错误的学习方法,没有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没有对外语学习起到权威性的引领作用,造成错误方法流行,甚至占据统治地位,误人子弟。

还有就是由于缺乏现代科技支持,造成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因为学习英语需要大量训练,没有适当的科技工具支持,靠人工培训,很难做到。不过,电子科技的进步,这个情况已经改变,英语学习条件完全不同于过去了。

4.语言本质;

----------------------------------------------------------------

语言本身不是科学,但研究如何学习语言是科学。我希望这篇文章建立一个外语学习的基础理论,只有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外语学习方法,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有些错误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因为对语言本质的错误理解。

语言是工具,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但不像发明一台机器,那是根据一定的原理,方法,然后设计,制造。有很强的规律性。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自发产生,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有许多不规律现象,所以它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许多是习惯,是传统,不能用科学思维

语言的学习或传承靠生活实践,小孩子从父母,从社会,从环境,学会语言,就是母语。虽然看起来与科学无关,其实学习过程是有规律的,就是认知心理学。对母语学习者,不需要知道认知心理学。他的学习过程客观上符合认知心理学。而对成年人学习外语,因为不是一个自然过程,我们需要讨论认知心理学。

以上是讲口语,书面语要靠学校教育。书面语是口语的符号形式对应物。书面语所以要老师教,是因为文字是人为制造出来配合口语的,是靠视觉来识别的,小孩子无法从父母的口语中知道对应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

语言不是科学,是一种技

英语不是数学,讲逻辑,讲推理。英语也不是物理,化学,探幽入微,穷根究底,要把物质分解到分子,原子,电子......。就像打篮球,不需要先学习弹性力学,怎么跳得高。练习多了,就熟练了。过去英语教学就是这样,大量时间在讲语法,讲规则。然后,把文章分解为句子,句子分解为单字,单字分解为音节,音标。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句子,理解文章。这是在研究英语,不是在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是要获得听-说-看-写能力,而不是什么原理规则!

许多小孩子从中国来到美国,原来没有学过英语,进入小学,与外国同学密切交往,很快就学会了。而在改革开放以前,许多学者,专家有高深的科技能力,但英语能力往往不佳。这固然是当时与西方隔绝,没有英语环境,但也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缺陷造成的。为什么小孩子学得快,而许多学者,专家反而困难?因为小孩子善于模仿,不问那么多“为什么”。而学者,专家习惯于思考,研究,理解,对这种不讲逻辑,缺乏规律的语言现象没有优势,原来的一套逻辑思维方式反而对学习英语不利。他们总想找出英语的规律。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太愚笨,而是因为太聪明。我不知道,是谁,何时,把英语变成了“科学”?这个指导思想害了一代科学家,也就是“科学”害了科学家。

5.英语难吗?

----------------------------------------------------------------

不管你是否会外语,每个人都会母语。学习母语没有困难,没有听说哪个孩子因为笨,学不会母语。这说明什么?说明学习语言不是那么难的。不需要高学历,高智商。文盲也会讲话。中国一个山区文盲老太太,中文讲得很流利,比绝大多数美国人强。学语言不需要高智商,也没有很深的基础知识要准备。如学物理的,要先学四大力学;学医学的,要先学生物学基本知识。英语也不像高科技,发展迅速,不断更新你精通的技术,几年以后可能过时了,你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跟上步伐。而英语几百年也没有大变。

有的人对学习英语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太笨,缺乏基础,年龄大了,记忆力差。完全没有道理。也许你是出于谦虚,也许你是为自己以后学不好留面子。不管怎样,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任何人都可以学会英语。深造也许不容易,但学会基本口语是不难的。

6.母语外语。

----------------------------------------------------------------

什么是母语?一个人出生在某个国家,以后一直在该国的语言环境中生活,上学,成长,这个语言就是他/她的母语。

什么是外语?母语以外的其它语言。

7.听说看写。

----------------------------------------------------------------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就是“听和说”的能力,书面语就是“看和写”的能力。

当我们说一个人是文盲时,指的是,他/她只有听和说的能力,没有看和写的能力。也就是只会口语,不会书面语。

*注意我这里对书面语的能力用“看和写”,不用“读和写”。因为听和说是针对口语,看和写是针对书面语。而“读和写”中的“读”=“说”+“看”,其中“说”是针对口语,“看”是针对书面语,“读”与“写”不对称。当然生活中有“读”的行为,但我们在讨论语言基本概念时,需要规范化论述,才比较清楚。

8.母语学习。

----------------------------------------------------------------

小孩子是如何学习母语的?

虽然我们要讲的是成年人如何学习外语,但我们需要先参考小孩子如何学习母语。

一个小孩子生下来,当然什么话也不会讲,什么话也听不懂。你不可能給他讲语法,不可能要他背单字。也许有人会说,他父母天天在他身边说话,他反复听到这些话,也就会了。这话也对也不对,光反复听是不够的。不信,假定有一个美国人,天天重复10遍对你讲同一个英语小故事,三个月以后,你就学会了这个英语小故事了吗?不,你将一无所获。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事情,也就是没有真实生活,没有情景配合,你见到的只是那个美国人在喃喃自语,你完全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就像不少人多年生活在美国,还是一点不会英语。因为他完全没有“进入”美国社会。

小孩子学习母语的关键是情景教育。举一个例子。母亲在孩子面前,拿起一个苹果,先自己吃起来。然后也給孩子一个苹果,同时对孩子说,“宝宝吃苹果”。孩子也会模仿,吃苹果。第二天,第三天,重复这个过程。孩子就知道,这个东西叫苹果。以后想吃苹果时,也会说“苹果,苹果”。小孩子就是通过父母的说话,以及实物,场景,神态,动作,情感来学习语言的。(“苹果”是具体东西,容易理解。至于孩子怎样理解抽象词汇,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因为本文不可能全面讨论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所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并没有给他讲课;妈妈并没有给他讲语法,讲规则;也没有給他布置作业或练习。每个孩子也都学会了说话。除了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   

孩子有了基本说话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就容易了。他可以与妈妈对话,可以主动提问。比方,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吃苹果要削苹果皮?等等。他的词汇和句子会越来越丰富。

这是对口语而言,这个过程容易理解。有了口语基础,书面语可以建立在口语基础上,就容易了,不需要情景互动也可以进行了。

9.外语学习。

----------------------------------------------------------------

成年人学外语,是怎样一个过程?成年人是无法仿照小孩子学母语那个过程来学母语的。他不可能躺在摇篮里等妈妈拿苹果来与他互动,但我们仍然应该参考小孩子的母语学习过程。

由于成年人学英语口语也需要学校教这就与母语学习不同了。

成年人与小孩子不同在于,他有思想,有知识。他会母语,有沟通能力,只是不会外语。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利用母语来学习外语。我们用中文写的英语教材,老师也是会英语的中国人。于是这个学习过程完全不同于小孩子的母语学习过程,也因此出现了错误的英语学习方法。老师用讲道理代替模仿和训练。大量对学生讲关于英语的语法,规则,把学习英语变成“研究英语”,而不是像母语学习那样,主要是靠训练和实践

10.六个问题:     

----------------------------------------------------------------

我们要指出英语学习中的六种错误现象。

【要模仿,不要研究】

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学会英语的听-说-看-写。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听懂美国人说的话,能够说出美国人能够听懂的话。能够看懂美国人写的文章,能够写出美国人能够看懂的文章。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学会英语的运用,而不是研究英语的原理。

语言学家可以研究语言,也需要研究语言。我们不是语言学家,我们也不打算成为语言学家,我们只是语言学习者,不要把语言学家的任务交给普通的语言学习者。发生这样的错位,是因为英语教师搞错了对象。而我们也被误导,且没有怀疑。

【要综合,不要分解】

我们需要能够完整地听-说-看-写英语句子。我们需要综合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而不是把一个句子分割成单字,音节,分别思考,分别研究,从而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学了很多,最后还是无法“听-说-看-写”一个完整的一个英语句子。

【要文章,不要语法】

不是绝对不要语法,而是尽量少讲语法,尤其拒绝以语法为纲

先有语言,再有语法。语法是语言学家从自然语言中总结出来的,语法隐含在语句中。正确的句子,自然符合语法。母语学习者不需要学习语法,因为小孩子听到的基本都是符合语法的句子。外语学习者,需要知道一点语法。因为成人外语学习者无法得到母语环境的情景熏陶,无法自然适应语法。最典型的是英语的疑问句的词序与中文不同,中文没有这样的语法现象,所以要交代一下。其它语法也只要简单交代一下就行,如形容词的比较级等。整个语法知识不需要化很多时间。而且每种语法现象都只要用一个或几个例句就可以说明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学句子,学文章,学文学,学文采,而不是学语法。把语法作为目标,作为主线,这是本末倒置,或者舍本逐末。

改革开放以前,普遍存在以语法为纲的英语教学体系。所谓以语法为纲就是,教材是这样编写的,每一章讲一个语法现象。这一章的课文内容就是为了配合这个语法现象。所有的语法现象讲完了,整个教材也就结束了。

英语不是一个逻辑体系,规则体系。比方,饭店的服务员叫waiter(等待者),而其实,服务员端茶倒水,忙忙碌碌,顾客才是“等待者”。这符合逻辑吗?

中文也一样,明明是“灭火”,偏叫“救火”,这符合逻辑吗?

再以中文为例,为什么棍子叫一根,案板叫一块?你可以解释说,长的叫一根,扁的叫一块。但扁的也可以是一片。你可以再解释,厚的叫一块,薄的叫一片。但薄的也可以是一页。如此纠缠下去,何时是头?就算你总结出来规则,厚厚的一本,谁会按照这个来学习中文?难怪语法教材越写越厚。另方面,有了规则就能说和写吗?如果一个外国人,学了一点中文,写出“暴风狂雨”这样的词语。它没有违反中文词法,你会认可吗?你一定会纠正他,应该用“狂风暴雨”。规则在哪里?

一位英语专家告诉我,50年代,有的中国英语专家,居然想“纠正”纽约时报的语法错误,对语法的迷信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难怪已故的北大著名教授朱光潜先生,生前每年收到出版社好些语法书稿,请他审阅,他完全不予理睬。我想因为他精通英语根本不是靠语法书得到的,当然没有兴趣。

 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

【单字与字典的关系】

字典是单字的汇总。但是,

不要依赖字典,不要迷信字典。

不要死背单字,不要死背字典。

要从文章中学习,而不是从字典中学习。

遇到生字查字典,是很自然的想法。

但是,字典不是终极答案,字典不是唯一源泉。

有的词汇,字典是给你明确答案。比方,英文词汇“sun”对应中文词汇“太阳”,这没有疑问。但是,许多时候不是这么简单。比方,英语词汇“Humor”,中文翻译成“幽默”。中文本来没有“幽默”这个词汇,就是为了翻译Humor这个词汇专门创造出来的。因为没有一个现有的中文词汇完全等于或者非常接近英语词汇Humor的意思,它包含滑稽,可笑,讽刺,机智,等意思,但没有一个现有中文词汇可以表达Humor的确切含义。也就是说,英文词汇和中文词汇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字典上的中文解释往往不是简单的“sun = 太阳”这种关系,字典往往用多个中文词汇,句子来解释,描述一个英文词汇。也就是说,这个英文词汇的含义在这些中文词汇之间。你要根据句子的上下文,根据句子和文章描写的情景,来理解这个英文单字的含义。你未必能够,也未必需要,把这个英文词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也因此,字典不仅会用多个中文词汇,句子来解释一个英文词汇,有时还往往给出包含这个英文词汇的例句。这是因为字典的“解释”对这个英文词汇的含义还是说得不够充分,不够明确,所以用一个例句来补充解释。从例句了解单字的含义就比较准确了。所以查字典,有例句,要读例句。

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单字是可以用一个中文词汇解释的,虽然只是近似,不是相等。Humor是特殊情况,因为实在无法找到比较满意的中文字与它匹配,不得不创造一个新词汇“幽默”。

    怎样理解字典的作用,怎样正确利使用字典呢?

    首先,字典给出一个基本描述,知道这个词汇是大概是什么意思。

    然后,要根据句子的上下文,来体会这个词汇的意思。

    所以,对词汇的理解,不仅靠解释,也靠体会。

    但字典的解释还是有用的,因为它提供了这个词汇的大概含义,如果没有这个大概含义,你对这个单字的意思茫然无知,怎么“体会”?

    所以,可以利用字典,但不能迷信字典。迷信字典是因为把中文词汇与英文词汇理解为有一一对应关系。以为把句子看作一串词汇,然后把字典上对每个词汇的解释组合起来,就理解了这个句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信你可以试试,找一个句子,大部分单字都不认识,你逐个单字查字典,了解每个单字的解释,然后把这些单字解释连起来,看是否能够对整个句子有一个正确的,清楚的理解?有时候还可以,有时候还是很糊涂,很迷茫。

    还有,查字典时,一个单字可能有多个含义,从而字典有多个解释。你只关心与你目前句子相匹配的解释,不要管其它解释。比方,英文单字right,至少有三种解释:右边,正确,权利。这三种解释相互没有关联。如果你正在读的句子里有“Turn right”。那么,这里right是右边的意思。Turn right 是“向右拐弯”的意思。你不要管其它两种解释。等遇到包含 right 的句子,但含义不是“右边”时,再学习相应的含义。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讲过,我们是学习英语,不是研究英语。以中文为例,当一个警察维持次序时,他会说,“行人请走人行道”。他是否还会同时想着,这个“行”字还可能出现在“人民银行”中,但不念行xing,而念行hang?

     不要背单字。不要背字典。

    过去学习英语,许多人背单字。以为单字是基础,而学习英语需要掌握大量单字。现在知道,这是不对的。背单字就是把英文单字和中文单字看作一一对应关系。事实不是这样的。像sun = 太阳,你背下来,还可以。但许多词汇不是这样单纯的,你生硬背下的解释,很可能与现实格格不入。所以,不要听什么快速背单字诀窍之类的宣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相应单字的正确含义。

    有的人不但背单字,甚至背字典,希望迅速解决词汇量的问题。这也不是好办法。即使你背出整本字典,你的英语水平恐怕也不会好,因为你只是把英语词汇和中文解释生硬地捆绑在一起,你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个单字。

【单字与句子的关系

句子是单字的组合,但不是单字的相加。

单字只有在句子中,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要从句子的上下文,从句子的整体意思,从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来理解单字。也就是说,字与句的关系,不仅是靠字学句”,靠句学字”。

【音标与发音的关系】

录音优先

关于英语的发音,传统的教学是利用国际音标。先教国际音标的发音,然后对每个单字加注国际音标。可是,音标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你能够直接听到美国人的说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听到英语句子和文章的朗读,为什么还要靠音标学发音?过去时代与西方隔绝,也没有高科技支持,只能靠学音标发声,现在已经不同了。如果读音标有误差,读单字又有误差,总的误差不是更大吗?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听美国人的朗读句子和文章?

造成发音困难的一个原因是,有些英文的音中文是没有的,所以发音不容易准确。虽然从人的生理机能,你应该可以正确发出这个音。

句子优先。

我们当然希望发音准确。但是造成沟通困难的主要还不是发音误差,而是句型正确。许多中国人说中文有口音,不是也没有造成很大障碍吗?因为他句型没有错。美国也有类似情况。在美国,印度人的英语应该比中国人好,因为英语是他们官方语言。但印度人说英语有明显口音。那为什么沟通没有问题呢?我想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英语”,也就是句型是美国模式的,而不是自己用单字拼凑出来的也就是说,印度人说的句子,与美国人头脑中的句型对上了,美国人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模式匹配”过程,而不是单字组合过程。所以,句型往往比发音还重要。如果你句型对了,个别单字发音不大准确,有点口音,对方还是能听懂。而如果句型不对,即使你每个单字发音很标准,对方也不容易懂,因为这不是真英语句子,而是用英文单字拼凑出来的句子,美国人没有这样说的。即使是一个单字,用错了,就算发音很准确,对方也会误解。比方,有人挡住你的路。中国人会说:“对不起,请让一下”。但是用英文,这种场合,“对不起”不能按照字典的解释用 sorry,而要用 excuse me。不然,对方会反应不过来,或者觉得别扭,沟通就不顺利。

11.一个认知模型。

----------------------------------------------------------------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政策派遣大批专业人士到西方进修,学习先进科技知识。我作为早期公派出国进修人员来到西方。当时是紧急措施,只考了英语。因为1949年以后,中国的中小学逐步取消了英语课程,所以除了民国时期留学西方的人,懂英语的人很少。但民国时期留学西方的人年龄太大了,不宜再出去进修。我因为学过一点英语,所以被选上了。虽然是选拔出来的,但英语仍然很差。尤其是听,说能力。

    出国进修主要是为了获得最新专业知识,但我也意外获得对英语学习方法的启发,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开始学习英语很早,但效果很差。这个启发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在国外大学进修期间,系里经常有学术交流活动,请外校来的学者做学术讲演,当然是用英语。我去参加,基本听不懂,只是听到一些零星词汇。这倒不奇怪,奇怪的是,我发现自己经常思想开小差,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当然不是我不用功。那时国家很穷,外汇非常宝贵,进修机会难得,而且文革刚过,社会百废待兴。我怎么可能懈怠?

    经过反复思考,我明白了我思想开小差的原因。在中国时,当你听课或听报告时,即使听的是中文,但如果对所讲内容不懂,或不感兴趣时,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因为所讲内容在你大脑皮层引不起兴奋,引不起共鸣。反过来,你就会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回到英语情况,你听讲演,不是对方讲一个英文单字,你去想这个单字的中文意思是什么,然后下一个英文单字,如此反复,最后理解整句意思。这样你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何况,英文单字与中文单字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事实是,你听英语时,在你大脑中应该已经有了大量英语句子句型,对方讲头几个字,你已经有现成句子句型等待匹配,起来响应。而我的头脑中,只有一些英文单字,而且这些单字往往是分散的,孤立的,不成句子,也就是没有句子句型,所以无法“响应”讲演者的句子。

所以,所谓掌握一种语言,就是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新的语言网络。单字是点,句子是线。你的线越多,越,越密,语言能力就越强。

这个模型不是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而是我自己无意之中获得的。虽然是一种猜想,一种假设,但可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我再把这个听讲过程细化一下,看看讲演过程中听众的大脑是如何反应的?也就是同样听讲,美国听众和中国听众的大脑反应有什么不同?

我在听讲时,主讲人说一个字,我思考,这个字的中文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听下一个字,这个字的中文又是什么意思?......直到听完整个句子,再把所有单字的意思串连起来,希望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还没有等我思考完两个单字,主讲人的这个句子就已经讲完,进入下一个句子了。所以,用这样的模式听讲演,我是根本不可能跟上讲演者的速度的。

那么,美国人听讲时,他的大脑活动是怎样一个过程呢?当然不像我这样。他们脑子里已经有大量现存英语句子,句型。当听一个句子时,只要听到开头几个字,他大脑中的现存句子,句型就会跳出来,进行“整体匹配”,或者叫“整体响应”。所以,有时甚至主讲者还没有把句子讲完,他已经知道整句是什么了。我们可以举一个中文的例子。假定一个红学家来做红楼梦诗词的讲演。当他说,红楼梦的主角是......, 不等他讲下去,我就知道,下面要讲的一定是“贾宝玉,林黛玉”。我比他还快。也就是大脑会主动进行模式匹配。

这种模式匹配不仅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汇词组。一个会英语的人,头脑中早已经积存了大量词汇词组。只要听到头几个字,有关词汇词组就会跳出来响应。以中文为例,对方说了一个花字,下一个字只可能是(花)开,(花)落,(花)生,(花)卷,等等,不可能是(花)金,(花)银,(花)直,(花)弯,等等。即使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实际是没有这种用法的。并不是任意两个中文字联在一起都是有意义的。这就大大缩小了搜索的时间。就象电脑打中文的联想功能。比方,你想用拼音法打“法律”两个字,但记不清这两个字的完整拼音了,只记得这两个字的拼音开头字母分别是F和L。那么,你只要打“FL”两个字母,电脑就出现“福利”,“法律”,“分类”,“分裂”,等,让你选择。因为电脑可以迅速搜索所有可能以F和L开头的词汇的组合。模式甚至还可以“补充”没有听清楚的词汇。比方,假定一个朋友来我家帮我搬家。事情结束后,我对他讲,“谢谢你。时间不早了,你快回家罢。”。他听懂了。但我不是每一个字都说的很清楚的。最后这个“罢”字我说得很轻,其实他没有听清楚。但他不会搞错,因为,根据上下文,这里一定是个“罢”字。

听英语是这样,说英语也是这样。对一个会说英语的人,他是用头脑中已经有的大量句式,句型,词组来表达当前要说的话,而不是只记住一些孤立的单词,然后临时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

所以,我听不懂或跟不上讲演,不是演讲者讲得太快,而是我的反应太慢。我反应太慢的原因是脑子空空,我脑子里只有有限的英语词汇,即有限的点,极少量的英语句子,即极少量的线。有许多线还是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没有形成一个丰富的英语网络,无法进行快速的模式匹配和响应,只能听任一些似曾相识的词汇迅速从耳边流失,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留下。

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学习英语需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英语网络。光有一些“点”(单字)是不行的,有了“线”(句子)才能听和说。这个网络的线还必须足够多,足够密。

2.当你听或说英语时,是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的。

3.背字典是没用的。因为你大脑中只有许多点。也就是只有单字,没有句子。你无法跟上和听懂别人讲的英语句子。要靠你在头脑中临时搜索,组织单字,成为句子,根本来不及

4.你大脑中的中文网络与英语网络是分开的,不能互相“干扰”。当你听,说英语时,就要使用英语网络,使用英语思维。也就是不用中文网络,不用中文思维。

    回到我自己的情况。我化了许多时间学英语,效果不好,很不甘心,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当我得到这个理论模型以后,好像豁然开朗,它可以解释所有现象

    我所以感到人家讲的太快,其实是因为我的反应太慢。我反应慢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网络稀疏,浅淡,还断断续续。所以,学英语的目标不仅是懂了,还要“习惯”,还要自然”,还要”,还要“流利”

    我在听讲演时,所以走神,是因为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英语网络,没有熟悉的,丰富的句式句型,只有孤立的单词。而且对单字的理解也不准确,不完全。这样,讲演者的词汇大多数引不起我的快速响应,就像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刻字,老打滑,刻不上去。

    听英语是这样,讲英语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人,如果记住一些孤立的单词,这些单词的含义还是用中文解释的。然后再按语法规则组合起来。这样讲出来的英语,多半是磕磕巴巴,别别扭扭,美国人是不容易听懂的。

12.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

----------------------------------------------------------------

句子为本,模仿训练。

前面的讨论我们分析了语言的本质和特点,批判了错误的外语学习方法。而且找到了一个外语学习的认知模型,可以解释这些错误的原因,或者说原理。现在,我们要正面论述如何学习外语,当然它也是符合这个认知模型的。

什么是学习外语的正确方法?

不要从语法出发,不要从单字出发。而是要从句子出发。句子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学习语言就是要学会句子的听-说-看-写能力。如果你学会大量句子,也就学会了由句子构成的文章,你就基本学会了语言。

怎样学习句子?反复听,反复说,反复看,反复写。从生疏到熟练。从结结巴巴到滚瓜烂熟。就像学唱歌,学跳舞一样。区别就是,唱歌跳舞元素简单,有限的音符,有限的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就可以了。学会一个舞蹈后,可以反复玩,反复演。而语言涉及成千上万个词汇,没有足够的词汇是无法表达,无法交流的。当然我这里不是贬低唱歌跳舞。要成为优秀的歌唱家,舞蹈家,也是不容易的。而是说,学会基本的唱歌跳舞能力,比学会英语容易。

我们前面已经指出,英语学习的困难来自三个方面。需要大量词汇;错误指导思想;缺乏现代科技。需要大量词汇,我们无法改变。错误指导思想,我们已经反复批评,可以改正。现在讨论利用现代科技问题。

我们已经再三强调,学习英语要靠训练,大量训练,就像学习唱歌跳舞一样,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现代科技,对英语学习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在这之前,这个大量训练的要求很难满足。我们把英语学习与唱歌跳舞相比。两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歌曲只有八个音符,钢琴只有几十个琴键,组合成为无数乐曲。学生可以按照曲谱自己反复练习,老师给以适当指导就行了。但英语不行。你要学一个句子,要听老师如何发音,学生才能模仿。学生听二十遍,老师就要朗读二十遍。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最初也许是让学生利用音标练习发音,以后有了录音机,情况有所改善。但而且即使你有录音机,还要有大量录音教材。

幸亏现在有了网络,音频视频,对英语自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方便,高效,免费。如果利用智能手机,你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利用零星时间也可以学习,可以自己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可以利用网络。可以听,可以看。可以反复听,可以反复看。但“说”和“写”还无法利用网络。但有了听和看,说和写就有了基础了。

    利用网络,这个方法等于是请了一位英语“专家”到你家里帮助你训练。上训练班,化钱,费时。这位“专家”,不收学费,不收礼品,365天,24小时,不吃不睡,随叫随到。哪里找这样的好朋友,好老师?

学习材料,由易到难。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材料?

难度适合你的英语水平。

口语可以选择“英语900句”。

这个材料是常用会话。每个英语句子除了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只有这个句子的整体中文译文。没有语法分析,没有单字解释,等等。如果你对个别英语单字不熟悉,就从“整个句子的中文译文”中理解这个单字的意思。这就与以往不同。不是从单字理解句子,而是从句子理解单字

     为什么不要其它解释?多一点解释不是更好吗?

     不好。你需要集中注意眼前的这个句子,理解这个句子,模仿这个句子,而不是研究这个句子。就像我们前面讲的,你在说“人行道”时不会去想,这个“行”字还可以出现在“人民银行”中。

     整个句子,中文译文

     为什么要有整个句子的中文译文?

     没有句子中文译文你根本不知道句子的意思,只是模仿声音,没有意义。

     不要用查字典来了解句子的意思,而要用整个句子的中文译文。整个句子的中文译文不等于每个单字解释的组合!

比方,Come in, please.中文解释是“请进来”,这就够了。不要解释,什么这是命令句;什么介词 in 有几种用法;什么何时用 in,何时用 at;还有什么同义词,反义词比较;等等。如果这样思考,你怎么可能讲流利英语?

中文要少,解释要少

不要选择中文解释太多的网站。理由就是我们讲的,尽量接近英语思维,尽量离开中文思维。习惯重于逻辑,感悟优于解释。

有的网站的朗读是播放机器合成的声音,而有的网站是用真人录音制作的。有的网站播音员的声音可以有多个选择,我想目的是为了让你体会各种音质,这样更符合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

如果你能够听到最标准的英语播音,你听到的,模仿的,是最准确,最生动的英语声音,为什么还要去研究音标,发音?你研究音标,发音,不就是希望能够说得像美国人一样吗?现在最标准的英语播音员在給你示范,你为什么还要从头研究如何发音?就像一个古代寓言讲的,一个人要去买鞋,但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想回家去拿。别人告诉他,你的尺码来自你的脚,你再量一次自己的脚,不就解决了吗?学英语也一样,已经有人向你示范这个句子的发音,你为什么还要研究每个单字,每个音节的发音?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音标也不是完全无用。有的英语单字的有的字母不发音。比方,bomb 炸弹,字母b不发音。当你听有关句子时,没有听到这个单字字母b的发音,你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你可以网上搜索一下这个字的音标。

    如何训练

    重覆,滚动,交叉。

    1.重复

    比方,从英语900句中挑选一个句子,放入朗读网站,先听,然后跟着说。

    听,10遍,20遍,50遍,100遍。还能不会?

    如果句子长,跟不上,怎么办?分段跟。

    比方,Do you have a computer?(你有电脑吗?),跟不上。

    先跟 Do you,

    这总跟得上吧?跟着说20遍。

    然后跟,Do you have,跟着说20遍。

    最后跟,Do you have a computer?跟着说20遍。

    也就是逐步扩展的方式,总可以学会的。

    有的朗读网站有几种速度可以选择。你可以先选择跟慢速朗读。

    你的目标是,要说得非常流利,不能磕磕绊绊。要练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这可以做到。即使你普通话说得还不标准,英语要标准。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是因为你从小成长在方言环境中,已经不好改了。但英语是新的语言,你没有包袱。

    也许你觉得,一个句子要听几十遍,太慢了吧?不,这是最快的方法,因为我绕过了其它所有环节,直接到达实用境界。如果你听20遍,还记不住,除了再听10遍,20遍,还有别的办法吗?何况,这是针对开头阶段,不是永远这样下去。当词汇和句子掌握足够多以后,再进展就容易多了,不需要重覆几十遍了。

    2.滚动

    重复是基本方法。但光重复效果也不好。因为会感觉疲劳。所以补充滚动方法。

    阶梯式,或者叫波浪式。比方,

    第一天:跟读句子1,30遍。

    第二天:跟读句子2,30遍;再跟读句子1,15遍。

    第三天:跟读句子3,30遍;再跟读句子2,15遍;再跟读句子1,5遍。

    第四天:跟读句子4,30遍;再跟读句子3,15遍;再跟读句子2,5遍(句子1不再跟读)。

以此类推。

这只是一个例子,具体方法可以调整。

    为什么这样?根据心理学的“遗忘曲线”原理。如果一个句子只读一遍,过两周再读,原来读的一遍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但如果一个句子连续读100遍,效果也不好,会产生疲劳。滚动就是淘汰部分旧句,补充部分新句。这样,每个句子都有重复,但不是单调的重复。

3.交叉

    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如果你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一个新朋友,交谈几句就分开了。你对他只有一面之交,不会有深刻印象。但是,如果不久又在另一个场合遇到他,再交谈几句,你的印象会深刻得多。这就是交叉的力量。比你两次在同一环境相遇,印象深刻得多。在英语情况,如果一个单字在英语900句的不同句子中出现,你对这个单字的印象会深刻得多。

交叉是比滚动更好的重复,因为更加有新鲜感。

以上是讲口语情况。对书面语,方法也类似。只是把反复听变成反复看就可以了。

听得多了,就会说了。

对书面语,看和写,也一样道理。

13.中文作用。

----------------------------------------------------------------

这里是说学习英语时中文的作用。

成年人学英语,要依靠中文协助,因为不用中文,又不会英语,等于是聋哑人了,还怎么学习?

我们已经讲过,一种语言,在大脑中相当于一个网络。美国人大脑中只有英文网络,中国人大脑中只有中文网络。中国人学英文,就是要在中文网络之外,再建立一个英文网络。用中文帮助来学英文,是不得已,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像美国孩子那样自然地学英文。但是,这也带来了缺点。英文字和中文字不是一一对应的,用一个中文字来解释一个英文字往往是不准确的。英文字的中文解释只是起到一个初步提示作用,相应英文字的含义要在整个英文句子,甚至英文文章中体会,领悟。如果没有必要,不要把英文翻成中文,因为许多时候是不可能准确翻译的。

所以,学习英文要有一个过渡,从完全依赖中文,到逐步摆脱中文。英文网络的成长过程,就是摆脱依赖中文网络的过程。直到使用英文时,全部用英文思考,完全没有中文的参与。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要训练,要大量训练的理由。强化你大脑中的英语网络,光理解是不够的。只有多训练,才能够习惯。

(我想你不会误解吧。这里说“忘记中文”,是指在使用英文时暂时忘记中文。而不是说,想要学会英文,必须抛弃中文。你应该随时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不过也的确有这样的例子。有人年轻时长期在国外生活,周围又没有中国人,没有机会说中文。当他回到中国时,中文生疏了。)

这种中英文之间的转换,除了中文和英文的词汇不同,语法不同,还有文化的不同。

    比方,英文计数没有“万”的概念。一万要说成十千,十万要说成一百千。道理很简单,但习惯不太容易。

    最别扭的就是所谓否定疑问句,或者反向疑问句,实在很难习惯。比方,一个中国人,租了一个美国人的房子。有次美国房东问他,Did you eat anything yet? (你吃饭了吗?)他回答说 no(没吃) 。房东听后重复了一遍来确认没有听错。 So you didn’t eat anything(所以你还没吃饭)。他回答说 yes。(吃了) 美国人糊涂了。

    中国人回答“是”,是对“对方说法”的肯定;回答“否”,是对“对方说法”的否定。所以对方提问方法不同(正面的,反面的),你的回答就不同。同意对方说法,回答“是”,不同意对方说法,回答“不”。而美国人的Yes”,是对“所说内容”的肯定;“No”是对所说内容的否定。所以不管对方如何提问,只要你吃过饭了,就说“Yes”,没有吃过饭,就说“No”。这个转换时非常别扭的,我至今也不习惯。所以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不是光说“Yes”或“No”,而是把回答内容也说一遍,“我吃了”,或者“我还没有吃”。这样即使他听了不习惯,至少不会误解。

   14.投身实践。

----------------------------------------------------------------

学习一定时间后,比方学会了100句到300句英语句子,就可以进入生活实践了。不要担心自己讲得不准确,不要担心被别人笑话。不是学到完美了才实践,而是让实践来达到完美。这与其它事情是不一样的。学开汽车,不能在没有充分把握时就开出去。而讲英语,不准确没有关系,就是要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进步。你学骑自行车,能够保证上去以后一定不会掉下来吗?如果这样,你恐怕永远也学不会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手势,可以用不完整句子,可以用零星词汇,可以用图画,来帮助;对方听不懂,换一个说法;不要只讲一个单字,因为相同发音的单字有许多,对方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意思。比方在餐馆,你对服务员说一个字,发音tang,服务员不知道你要糖,还是汤。如果你可以补充一句,不够甜。他就明白了,你是要糖。如果你说的句子有缺点,对方会纠正你,不会嘲笑你,而是说出你应该说的正确的英语句子,然后问你,是不是这个意思?你不是就学会了吗?人家不露痕迹地纠正了你,你也体面地得到了帮助。不是很好吗?就像你看到一个外国人说中文不好,你会嘲笑他吗?你会感到有趣,对吗?

经过一段时间磨练,你就慢慢融入美国社会,参与各种活动。不再是一个“聋哑人”了。

    如果人在美国,应该尽量利用美国环境。从生活中学习,通过现实情景来理解,体会英文。因为我已经说过,语言是一种技艺,要多练习,有条件多实践更好。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一家美国餐馆吃饭。服务员不小心把牛奶撒在我们一个人身上。这当然很糟糕。这时,服务员说了一句:I_am_terrible_sorry。我记得 terrible在字典上是“可怕”的意思。这时我才知道,这里是“非常”的意思。就像中文说,对一个东西喜欢得“要命”,也是“非常”的意思,与“死亡”没有关系。

    还有一次,我去银行办理存取款。银行刚刚开门,有些工作人员还没有到位。我见到一位工作人员过来,我就问她:Are_you_working?我的意思是,她是否接待客人。因为银行里有的人是在内部工作的,不与客人打交道的。要不是那位银行工作人员神态有异,我还不知道自己错了。我的这句话,用词不当。好像问她,你在干活吗?应该是 Are_you_on_duty? 意思是你是否当班?Are_you_ working? 语法没有错,意思也能明白,但语气不对。就像在中国,如果你去银行,工作人员说:“我可以为你做什么?”这是正常的。如果他说:“你想干什么?”这就不恰当了,好像怀疑你要抢银行一样。   

----------------------------------------------------------------

15.最后总结:

----------------------------------------------------------------

    我的这个方法是建立在统一的理论基础上的,我提出了一个英语学习的“认知心理学”模型。我对英语学习的各个概念,各个环节,各种方法,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结论。可以解释英语学习中的各种现象,回答任何问题。

    重复一下我开始的自我评价:

    这是一个最自然,最合理,最有效,最少痛苦,最少弯路,最少代价,从而是“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避开了所有错误,弯路,冗余,一步到位。它也可以解释我和许多人走了许多弯路的原因。

    这个方法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个方法使用生动的,实用的,高质量的英语句子和文章,如文学名著,优秀播音员。而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语法材料。

    这个方法基于自学。这样,利用业余时间,利用零星时间,照样上班,不需要脱产,不需要花钱。

这个方法适合任何程度,任何目标的学习者。只是学习材料不同。

这个方法适合任何国家的人学习任何外语。

用这个方法,我相信,学会多门外语也不难。当然我指的是可以应对日常生活,精通还是需要化更多时间的。

有了这个方法,学习英语不应该那么艰难,那么漫长,那么痛苦。

总之,这个方法,不要想语法,不要背单字,不要管音标,只要模仿,鹦鹉学舌,照猫画虎,还有更容易的学英语办法吗?

句子,课文就是一切。什么词汇量不够,什么介词怎么用,冠词是否加,名词单复数,各种人称,各种时态,怎么变化,等等,一切的一切,什么都有了。

用这个方法,学习英语不会感到枯燥,艰难,徘徊不前,灰心失望,甚至半途而废,而是入门容易,进展明显,从而信心日增,不再把学英语视为畏途。

本文虽然比较长,因为需要讲清道理。其实最终结论非常简单,可以归结为一副对联:

(错误方法)以语法为纲,依字典为师。

(正确方法)从句子出发,走模仿之路。

横批:

鹦鹉学舌”。

更简单的概括,就是我的文章标题所说的两个字的秘诀--“模仿”

虽然我是在最后公开这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在本文前面早就多次出现。现在突出这两个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这两个字,由于前面已经做了充分说明,这里就不需要再作解释了。

还要说明,我们强调模仿,这是对初学者说的。模仿不是永远的,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自己创造句子了。从模仿到创造,甚至创造出别人没有说过的精彩句子,这与我前面讲的“不要造句”不矛盾。作为初学者,你不要造句。当你熟练以后,就可以。

或者,我们可以从一个初学者出发,看看这个学习过程。

1.认识英文字母。大小写。

2.基本语法知识。不要读整本语法书。找一个语法摘要就行。看一下各种语法的例句。

3.学习英语900句,或者类似材料。从听到说,从看到写。不需要学完900句,就可以实践。这样口语就有了基础。

4.听和看英语小故事。故事不要太长。由易到难。美国之音有很多材料。油管上也有。它们已经把故事按照难易分级。一定要循序渐进。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你不尊重这两条原则,进展不顺利,认为这个方法不灵,或者认为看来自己没有能力学会英语。我的回应也是只有两个字:遗憾。
5.然后,可以试着说和写。

6.再然后,可以进行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听英语广播,读英文书籍,看英语电影,等等。你就融入美国社会了。

最后几句话。我知道我很不谦虚,自我肯定。我准备接受批评,包括强烈的批评。我会如何回应,我不知道。但我会认真思考你的意见。

2023.1.1 于美国弗吉尼亚

 

Ocean1798 发表评论于
感觉作者写得很好,循序渐进的讲清楚了底层的逻辑,非常好奇的一点是,改革开放初期就出国学习了,想必现在已经五六十了吧?太厉害了
落英缤纷 发表评论于
作者的再回复:
有些读者觉得没有找到我的文章的要领,有的觉得文章太冗长。

关于文章要领,总的思路是明确的。就是从句子出发,就是反复听和看。文章的大量论述就是关于这个主导思想在不同概念的表现,如字典,语法,发音,单字,句子,文章,等等。

关于文章冗长,我理解对许多朋友来说是讲的太多了。可是,对有些人来讲,恐怕不是讲的太多的问题,而是许多人还是不理解。我有眼前的例子。一天,我见到一个邻居,他匆忙出行。我问他去哪里?他说去教会学英语。我问,学了多久,他说好几年了?我又问他,你现在能讲英语吗?他说不行,一句话也不会说。我没有再问了。老实说,我心里早就预料是这个结果。这还是有人教,这还是在美国,这还是美国人教。美国人不是光讲语法,还是有训练。结果尚且如此。当然教会有它天然的不利条件,不是正式学校,或者学习班,学生程度不齐,也没有教学计划,对学员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学了好几年还不能说一句英语,还不说明问题吗?美国人虽然英语没有问题,但未必清楚外国人应该如何学英语。
落英缤纷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bvysk2023' 的评论 :

谢谢你的指教。
落英缤纷 发表评论于
作者回复:
我不针对个人回复,而是总的回复。有好几位读者评论,为什么文章这么长?
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与多数读者可能处于不同时期。你们大概没有我的经历,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要对错误方法进行深入详细的剖析,批评。
比方,有的读者说,多读英文文章,多与美国人交谈,就行了。这完全正确。
可是多读英文文章,是要有基础的。没有基础,怎么开头?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还是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英语气氛,没有英语书籍。我买了一本中国出版的英文书,中国古代故事“刘毅传书”。生字很多,我一个一个查字典。可是进展非常慢。我想坚持。可是按照这个速度,我要何年何月,才能学会英语?现在知道,这个方法已经犯了两个错误。1.书的内容太难,对我不适合。2.迷信字典。把字典解释随便采用,没有仔细体会句子含义。这就是我批评迷信字典的理由。我们本来当然相信字典,这是英语权威编写的,怎么会有问题?但字典再好,不能代替英语文章本身。
还有几位,对我的“两字”秘诀感兴趣。这两个字就是“模仿”。可是,如果不理解我的整个想法,光看这两个字是没有用处的。所以我不愿先讲,以免误解。但是这两个字的确概括了我对英语学习方法的基本思想。所以并不是故弄玄虚。如果你的学习方法,本来是正确的,这两个字对你的确没有那么稀罕。我像我们学会中文,没有人会说有什么秘诀。
游海儿 发表评论于
真辛苦你码了这么多字。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只有最适合,对于个人。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学说话就要说,学写作就看书,开写,熟能生巧,没捷径
abvysk2023 发表评论于
印度人的英语发音是英国发音,比如说evil,他们会把l说得很重。别笑话他们,英国英语就是这样的。
ziji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ill9461' 的评论 : 我也是冲着标题的“两个字”来的,但绕了一大圈还没找到哪两个字。
bill9461 发表评论于
又臭又长,还美其名曰就两个字。
AP33912 发表评论于
哈哈,前面就读两句,从面回找那两字,还是同意(尤其口语)。
昼夜思想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写得这么长啊?
zijie 发表评论于
论文级别的。想在里面找重点,发现短时间做不到。
changjia 发表评论于
与其在这长篇大论 还不如每天和英语母语的人闲聊一小时
明湖居士 发表评论于
非常认同你的观点和理论。实际上这也是我自己对于学习外语的经验总结,而且是我自己一以貫之的指导思想。更巧合的是我就是一开始就选定了《英语九百句》下功夫!我是个理工男。那时七十年代末,我每天收听美国之音英语九百句广播并录下来,反复跟随“模仿”(你的关键词)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句子,直至烂熟。并且反复默写这些句子,也当是练习英语书法。后来不经意间在美国偶尔显露一下英语书法,每次都把各行各业的老美震得一个跟斗!此乃闲话。当然,英语九百句是个很好的教材,每组十几个句子也都跟随相应的语法练习。我当时把英语九百句能背下来。当时就坚信,除了土生土长沉浸式的耳濡目染,这应该是最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式了。后来来到美国后可以马上听懂美国大学普通课程,就连美国大学里专教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老师都来跟我讨教做为一个外国人是怎样学外语的。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你找到了学习英语口语不好的原因:学语法,背单词,脱离语境学英语,说得非常对,写的这么长,但是,怎样才能学好,可不是简单两个字就能解决的,要比你写“不”,长得多。
tugan 发表评论于
额地天,文科生吧。我快速刷屏就花了5分钟。
模仿。
多看电影,多读小说。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你说的的确是学习英语的最终方法,也就是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但是,成年人,如果这样学,会相当困难,因为任何语言都有它特定的节奏,中文节奏与英语节奏相差最大,成年人母语发音的节奏会严重干扰英语节奏的建立,所以,中国人的英语口语,听说最差。

成年人学习非母语,都是通过文字来学发音,中文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字,一个字,对应一个音,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字,对应单词,词组,多个字,读句子只要一个字一个字的音顺着读下去就行了,而英语不行,英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音节,读一个音节,是不能断开的,比如,post office 要读 post / d+o/ffice /
第一个音节 / post / t 略读,第二个音节o 前面加上t 的变音d ,所以,邮局就读三个语音单位。再比如:Trump 就一个音节,不能读成两个音节,川普,更不能读成,特朗普。

英语母语人,从小先学听说,后来上后学读写,这时必须学语法,否则,会发生拼写错误,会发生少写语法词,成年人学习英语,不可能像小孩子一样,大量的模仿,那样很困难,根本做不到。我不同意你说的学唱歌比学英语简单,而是正相反,就像学习英文写作必须学习英文语法一样 ,学习英语的发音规律,英语的发音规律揭示了英语口语与书面语言有什么区别,当你学习了这些发音规律之后,就会更有意识的准确“模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