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的万千锦绣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成都是一个两千多年不曾更名、未曾移址的城市,诗仙李白这样写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50年前跟随父母内迁蜀地,我第一次来到蓉城。正值盛夏时分,大街小巷都是栀子花、茉莉花、白兰花飘香,成都妹纸说话也软软糯糯地很好听。那是文革后期,川西平原虽然号称 “天府之国”,食品店里却是空空如也,城里没有多少楼房,如今的二环路外也还是大片农田。几十年间山河巨变,彼时的青葱年纪,已转身为花甲轮回。每次回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发现。

喜欢有大河的城市,河水使土地变得灵动有生气。成都的母亲河——府南河又称锦江,是岷江都江堰水系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府河与南河两江抱城,在合江亭处汇合,往南经乐山、宜宾入长江。千百年来,府南河环抱成都这座古城,穿流闹市,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化,滋养着天府大地。诗圣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即是府南河的真实写照。图片依次为:合江亭、望江楼台、九眼桥水闸、河心半岛。

从前写家信时,总要写"九里堤"这个地名,每年也都要回到九里堤旁的家中,但直到2016年重阳节才得见真容。成都系冲积平原,古时水患很多,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沟、渠、堰等水利建设。大禹治王、开明王、李冰郡守等,都为川西坝子的水利设施建设作出过贡献。九里堤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主持修建的防水工程,史上的九里堤是顺着河床砌的,刚好是9华里。《成都县志》有这样一段记载:“县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势易趋,汉诸葛孔明筑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刘熙古再加以重修。”随着岁月的流逝,堤坝逐渐毁损,现仅余38米长的土埂遗址,但九里堤的地名却流传至今。

府南河上有多座桥梁,静静地讲述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故事,如今大部分老桥都已被新桥代替,但是还保留着旧时名字。安顺廊桥可追溯到元代,取“天上鹊桥、地上廊桥”之意,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廊桥”,曾经出现在马可·波罗笔下。九眼桥古名宏济桥、镇江桥,与不远处的望江楼遥相呼应。老南门大桥又名万里桥,老东门大桥又名长春桥、濯锦桥,北门大桥又名清远桥、迎恩桥。旧时锦江水运十分繁忙,因此江上有好几个码头,至今还能看到它们的遗迹。有一年夏天回成都,我沿着府南河暴走了一路。

万里桥相传是战国时期李冰上应北斗七星所造七星桥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行,费祎感叹“万里之行,始于此桥”。也是成都历代诗人吟咏最多的桥,如“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苏轼);“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陆游)。图为万里桥桥栏上的浮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民俗。

东临锦江的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唐代四大女诗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薛涛(768-832)的古迹和游览胜地。薛涛自幼聪慧,她的诗以清词丽句见长,但也不乏关怀现实之作。其著有《锦江集》5卷,但已散佚,《全唐诗》中有其诗一卷。公园里有雕梁画栋的望江楼,传为诗人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以及薛涛墓。世称:“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薛涛一生爱竹,她在《竹离亭》诗中写道:“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后人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150余种之多,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

蓉城诸多名胜中,武侯祠太工于心计,金沙遗址的建筑又太新潮,最爱位于浣花溪畔、有1200多年历史的杜甫故居草堂寺。诗圣在这里住了近四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杜甫所建茅屋早已随风雨毁坏,后人为了纪念诗圣便在此地修建草堂寺,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至(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茅屋是穿斗结构的川西民居建筑,以茅草覆顶、黄泥涂壁,一派田园农舍风味。正门入口墙上“草堂”,系清雍正十二年(1734)果亲王允礼所题“少陵草堂”碑刻取前两字刻成。第一次到成都时就来过草堂,几十年过去竟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门票价格。

杜甫草堂始建于唐上元元年(760),不料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佳句流传千年。杜甫在一生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成都给了他最舒适安稳的一段回忆。《春夜喜雨》也是在草堂写下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错落有致,人们既能发思古之幽情、又能享自然之乐趣。

自唐代以后,浣花溪畔一直建有浣花夫人祠。大历三年(768),她曾帮助成都免受战乱侵害,得以英明留世。位于浣花溪畔的百花潭公园是本地百姓休闲的好去处。进门不久是一株移自汶川胜因寺的唐代银杏树(左上图),已有1300余年树龄,枝繁叶荗,有“白果大仙”之称,是现在成都最为著名的古木之一。有诗曰:“汶川古木百花中,相伴芙蓉春意浓。” 百花潭公园虽非古园,但布局典雅、曲径通幽、修竹成荫、丹桂飘香。园内所用石材均为汶川七盘沟花岗石,尽显川派园林“古、文、静、雅”的格调。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公园是免费的。

“慧园”是百花潭公园的园中园,以成都籍作家、中国当代文化巨匠巴金名著《家》中的高家花园及部分建筑为蓝本,于1980年代建造。这是一所坐西南朝东北的两进川西民宅,著名书法家启功为“慧园”题名,著名作家马识途为慧园大门增题楹联:“巴山蜀水地灵人杰称觉慧,金相玉质天宝物华造雅园”。左上图为慧园大门,进门处是一棵巨大的黄桷树和假山石;右上图是与慧园大门相对的巴金立像,左下图是冰心题字的石碑“名园觉慧”。慧园前庭有牡丹厅(右下图)、后庭为紫薇堂,两院由回廊连接。1987年巴金老人曾来慧园参观,并激动地说: “我希望与大哥、三哥在慧园相聚”。

少城是成都最古老的城区,与府南河的历史一样长,承载着最正统的蜀都文脉。清康熙年间,清军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八旗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以宽窄巷子最知名,由三条东西方向的平行老街——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及街道之间的宅院组成,其特色是川西建筑加上北方四合院和胡同的格局,同时还混搭了西洋风。由于清兵地位不同,因此院子大小各异,错落布置形成了宽街窄巷。十多年前,成都市对这一带进行改造,打造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只是看上去有点新。

隐藏在宽巷子繁华背后的小通巷仅有200米长,是一条充满小资情调、悠闲慢生活的小巷,繁华都市中一个淡然的角落,老成都的白月光。在临街灰色老楼房的底层,开设了一家家独具风情的咖啡屋、茶坊、水吧、酒肆,成为时尚青年喜爱的聚会之地。小通巷近代历史上就出过一位文青——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曾孝谷,他与李叔同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2006年,在废弃的旧厂房中诞生的背包客栈“四号工厂”,成为先锋文化的代名词。只是小通巷里的餐饮价格均与国际接轨,当然吃喝的不是餐饮,吃喝的是文化。

“锦里”相传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和富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秦汉、三国时期就很繁华。如今这条锦里古街是与武侯祠一墙之隔的步行街,由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构成,以三国文化和川西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锦里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甚至上榜过CNN“全球最美街道”。凡是来成都外地和外国的游客都要逛逛锦里和宽窄巷子,不过本地人是不大来的,大概与北京人不爱去王府井是一个意思。

成都东郊的洛带古镇于汉代成街,因蜀汉后主刘禅(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是蜀国的后花园。明末清初时的“湖广填四川”大迁徙,使得四川成为全国客家人最多的五个省份之一,这个古镇也成为客家人的聚居地。洛带至今仍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古建、语言、风俗、食物,号称“西部客家第一镇”“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洛带老街呈“一街七巷子”格局,会馆建筑群由广东、湖广、江西、川北会馆组成。图片依次为: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镇口老牌坊,古称“甄子场”;人气最旺的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精美的后照壁,上书“仙栖旧馆”四字。

川西以古镇闻名于世,不过看多了也大同小异,洛带古镇是一个例外,感觉比锦里那种人造古街有趣得多。除了千年老街、百年老屋之外,这里还有新建的福建客家土楼——博客楼,以及正在兴建中的艺库画廊,既古朴又清新。在土楼二楼的客家博物馆中,详细介绍了客家人在四川的迁徙历史和文化生活。四川是当年客家人西迁的终点,近300年的客家文化在此保留和传承。

每次回蓉,总要来春熙路步行街,只逛街不购物,顺便看看满街养眼的美女。春熙路是近百年前四川军阀杨森修建的,原名 “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而易名,倒也名符其实。与帝都王府井大街、魔都南京东路等知名步行街不同,春熙路由东南西北十字街组成。与春熙路隔开一条总府路是春熙坊食府,其前身“昌福馆街”百年前曾是成都最大最传奇的地方,左下图是坊里的本地老字号“陈麻婆豆腐”。1997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在春熙路开了中国第一家门店,2022年12月31日关店,人称“成都一代人青春的谢幕”。

成都远洋太古里是一个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其主要建筑是川西风格的青瓦坡屋顶与格栅配以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太古里引入“快里”“慢里”的概念,带来“快耍”与“慢活”的双重体验,只是各种品牌店的价格奇贵。太古里与春熙路商圈接壤,毗邻千年古刹大慈寺,清静佛门与闹市街区混搭倒也奇葩。成都地铁一号线于2010年投入运营,是中国中西部地区首条开通营运的全地下地铁线路,如今已开通12条线路。右下图是一号线驷马桥站台的金沙遗址图案,颇具川风蜀韵。

建造在川西沃野良田上的城南高新区,遍布各种几何形状的奇异建筑。左上图是号称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新世纪环球中心,主体建筑以“流动的旋律”为设计理念,衍生出“飞行之海鸥、漂浮之鲸鱼、起伏之海浪”的建筑形态。右上图中三座三角形玻璃幕墙建筑是成都人民法院所在地,左下图中的椭球体建筑原来是新行政中心——后被拍卖,右下图是成都拉德方斯LDFS——山寨版的巴黎新凯旋门。

在别的城市,时间是金钱、是未来、是机会。而在成都,时间是生活、是当下、是时间本身。人们都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悠闲自由、巴适安逸、满满的市井烟火气,都藏在街头巷尾中。据说在帝都初婚的婚宴是午宴,而在魔都则是晚宴。一天中午我在成都街头,见到一对新人在餐馆门口迎接宾客,向朋友询问当地风俗。得到的回答是:在成都无论初婚、二婚……N婚,都是从中午开吃,饭后摆开麻将桌大战四方城,到了晚上再接着吃。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川西春早。一到三月份,各种花卉争相开放,特别是油菜花海开成一片,比江南水乡都要早个把月。清朝王文治在《安宁道中即事》诗中写道:“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堂。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稻花香。”不由令人想起高中毕业后下乡务农的岁月。十月的北方已是金秋季节,川西坝子依旧满目青葱。蜀都市花木芙蓉盛开,相传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为锦绣”,故得名“蓉城”。古藉中誉芙蓉为“堪与秋菊称晚节”“乃秋色中最佳者”。

本文中的图片,都是我于2012-2019年间回成都时拍摄的。大疫三年,好像一切都成了前尘往事。“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華西車城' 的评论 : 写得生动,充满童趣。1973年夏天我第一次去草堂,对于58年成都会议留下的字画印象深刻。其实我对于成都更像一个过客,只有近十几年才有闲心逛逛,可是又有三年没去了。
華西車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春后雨前SE' 的评论 : 對於老家成都,我也有很多回憶,不像你這文章,系統詳細地介紹了成都的特色。我碎片似的隨筆,記錄了關於成都的某個瞬間和舊時的情感。這裡有個倒子。

https://mp.weixin.qq.com/s/nw0W3q8hdM4uCajwRvzGTw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eeUSayMe' 的评论 : 谢谢赏读! 几十年变迁。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華西車城' 的评论 : 是的,80年代末就迁到成都了,十多年前又在犀浦建了新校区,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華西車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春后雨前SE' 的评论 : 實在是太久遠了,我記得交大在峨嵋。
SeeUSayMe 发表评论于
写得太好了,当年出国前,经常骑车去合江亭二楼上看下围棋。宽窄巷附近更是我曾经工作过六年的单位。不过当时那里和成都其他地方比起来,算是人烟稀少。下午三四点骑车经过几乎路上看不到人,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样子。我读小学时,班上就有不少像你这样随父母迁到成都的"外地同学"。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宇都宫' 的评论 : 谢谢来访!我也从网上顺了不少。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谢谢!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感谢光临!这三年过得真魔幻。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噢颜颜' 的评论 : 多谢!这边今年雪也好大,冬安!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桑果' 的评论 : 谢谢垂注!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眸影摇红' 的评论 : 谢谢乡亲来访留言!期望早日回归争吵。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olebear' 的评论 : 谢谢!怀念那些说走就走的日子。
春后雨前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華西車城' 的评论 : 谢谢!九里堤在北二环,我家在交大 :)
宇都宫 发表评论于
补课成都百科,否则都不敢说自己是成都人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成都是个好地方,这些年变化极大。1977年第一次去时,春熙路都是矮矮的房子,沿街茶棚真的都是席子搭的棚。周边也是好地方,虽然多次游历,还想再去拜访。。。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图文并茂,赞!
噢颜颜 发表评论于
谢谢收藏并分享。
这里最近是那样天气,也想起成渝时光,中午出去走了一圈,不过是加拿大冬季中段所以裹的严严实实还撑了把伞。
祝愿冬日平安。
眸影摇红 发表评论于
问好老乡!谢谢分享,那些熟悉的景历历在目。。可是故乡已经一别三年了。以前天天在武侯祠边上溜达,溜饿了就在街边的吃一碗酸辣粉,几串串香。如今锦里人山人海,乱哄哄的嘈杂,哪里还有半点昔日的宁静安详。。。回不去的故乡啊,但愿2023 能够早日回去看看成都故里!
桑果 发表评论于
一别成都故乡十年,多谢好文。
華西車城 发表评论于
沒想到,生活多年的故鄉,讓你的文章概括如此詳細,好文章,成都舊地再現于遺忘的記憶中。
東郊九里堤在我的記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苗圃,你家一定是當時的國防內遷廠,40, 82, 106, 107 信箱之一。
polebear 发表评论于
随着你的文字和图片,重温故乡水月,写得太好了,希望很快我们可以重回故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