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部门怂恿被查对象谋财害命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执法部门怂恿被查对象谋财害命

                             2006年7月20日

何必

……但记者去暗放却发现,那些已被责令退出市场的问题制动液,依然还在销售。(略。)

这又是个很让人胆战心惊的场面。谁都知道,机动车属于高速机动并且危险性极大的物件,行驶当中如果出问题,那就不是小问题,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而汽车制动液正是决定机动车机动性是否安全可靠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制度液质量有问题,那会导致机动车无法制动,这个危险再怎么说似乎也不过分。

可现在,就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市场上,那些已经被明确责令下架退出的不合格制动液,却堂而皇之地继续在大型商家里公开售卖。

该节目以前曾经针对机动车的各种零配件市场状况先后进行过报道,能够看到的是,千斤顶、煞车片、三角架、轮胎、方向盘、发动机等等部件都出过问题。如果连接起来,大概会看到,整个汽车几乎没有部件没有问题的。当然,节目不可能跟踪着某一部件的质量状况没完没了,因此我可以认为,现在那些被曝光过的问题会依然存在。

6月份《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中国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在2005年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它要和马尔坎姆•布雷克林(Malcolm Bricklin)的Visionary Vehicles合作,(何必注,略。)

这种来自国际上的“中国汽车时代即将来临”的说法曾经让中国人何等欢欣鼓舞。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世界一副光彩夺目的景象:满世界跑的都是中国的汽车,用的都是中国的制动液、千斤顶、方向盘……我们该怎么自豪和骄傲才对得起自己勤劳勇敢的同胞!

不过,也有些异样的声音不时发出。4月26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其实,光是说中国人没有掌握自主的技术,面对中国汽车零配件领域存在的谋财害命的勾当,也显得非常文不对题。

3月31日快讯,(何必注,略。)

如此,中国汽车正在完成着一次脱胎换骨。表面上看,中国汽车业正在加强自主技术的开发应用,并且在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下开始从城市到农村的“胜利大逃亡”或者战略退却式的退守,在一个个中国汽车的整车和零配件制造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而被迫撤离阵地之际,我们却很习以为常地发现,既便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汽车零配件市场的混乱肮脏也愈演愈烈。

当局已经明令那些不合格产品退出,可现在商家根本置之不理,继续着自己的营生。这种状况又能怎么办呢?节目所表现的执法部门的查处,不过是北京市为民办实事中的政绩要求,例行地对流通领域进行周期性巡查,可流通领域的混乱并非短暂现象,而是一种无时不刻的存在,成为中国特色的内在规定性,这种例行的周期性巡查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很值得怀疑了。如果执法连起码的敲山震虎的作用都消失了,那么执法本身就完全演变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表演作秀了。

执法部门声称,要针对那些无法无天继续出售不合格汽车零配件的商家处以罚款。要知道北京市各个执法部门内部都是要有必须完成的罚款任务的。这种罚款性执法或者叫做执法经济,就是一副彻头彻尾的劫掠公共利益利用权力谋取部门私利的行径。

那些已经购买了不合格商品(比如制动液)的人会怎么样呢?如果他们因为使用了这种不合格商品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又能够从什么方面得到救济呢?显然,按照目前的法律体系,这种事故的责任追偿对象只能是出售问题商品的商家和生产厂家,但为什么被责令退出后却能够在市场上继续出售、当局应该为此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因此而发生事故并遭受人财损失者该如何……这些都是在如今的世道里根本没地方讲理的。

所以嘛,说执法部门纵容违法、通过设置违法陷阱甚至对那些时时刻刻可能对人财进行危害商品和销售商家的视若无睹、充其量只是例行巡查打打牙祭完成罚款任务,也又有什么不对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