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老家老同学许振保
作者:谢盛友
亲爱的许太太、秀芬妹:
见函如晤。节哀!感谢感恩我与振保有这个缘份。
曾记同窗日月酣
振保与我两年同窗,1973年进入罗峰中学,1975年毕业。还记得什么叫做教育回潮吗?我们进入高中时是正儿八经考试进去的,但是,没过多久就潮退了。然后,在学校里我们根本没有读书,天天劳动,种甘蔗、种水稻、养猪。
海南岛文昌县罗峰中学始名罗峰书院,创建子公元1884年(清光绪甲申年)间, 我乡先辈有志有识之士,深知乡里地瘠民穷,稍为小康家庭的子女尚能负笈他乡,贫家学童则连望孔子之门墙也无缘。于是云凤若诸先生乃振衣而起,极力鼓吹振兴教育,邀集地方贤达,海外侨胞捐资办学,经过一番努力奔走、擘划筹集,遂于1884年间,建成正屋三进、横廊八座、大客厅一间、大路门与门前照壁等学舍,名曰:罗峰书院。斯时也,凡海南岛内能如斯规模宏大、结构堂皇之学堂而造就人材者几?书院落成之日,乡里庆幸,邑人称羡,蜚声遐迩:我乡之学风、文风亦籍以培植渐振矣!
我们在罗峰中学读书时,郑心伶等许多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在那里任教,是罗峰中学教育回潮最鼎盛的时期。
振保没有与我同桌,但是在男生宿舍里是上铺的紧邻,睡觉拥挤,有时我们的被子,醒来发现互换,或者两人同睡在一个被窝。那时在中学读书,住校,每个星期吃饭用的大米,星期天晚上带好,我们都是用饭盒放好大米让食堂为我们蒸饭。我是走路到学校的,振保有一辆自行车,骑车到学校,他家庭比我富裕得多,经常与我分享他从家里带来的咸肉咸蛋等。在长身体的时候,振保与我如此兄弟情,今天回忆起来心里仍然优美。
未忘分道梦魂憨
中学毕业后振保在东路食品站工作,在老家时,我到东路与他小聚,从茶园村骑自行车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东路,而且自大致坡之后,皆红土,很粘,骑自行车很吃力。
我在东路过夜,第二天才回家。夜里我们俩名副其实地同居,同睡在一张床,同在一个被窝内,兄弟雅气相投。每次回家前他都会为我包好带回家的猪肉,我要给钱他不肯收。在那需要肉票酱油票的贫困年代,一斤猪肉的意义和含义,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无法理解。从此却看出振保与我的手足情。
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时我们一直有书信往来,1981年春节初三,我去他老家拜访他父母,那年振保值班,只有年三十独自一人回家,大年初一与他岳父岳母一起过。振保和秀芬的大儿子许环球是1981年出生的。在我们的同班同学中,他算早恋早婚的。振保比我有生活魄力,他留下的财富,整整高我一倍。在中国计划生育的严厉强压下,他和秀芬竟然有胆量生第二胎,许环球有一个妹妹,振保的掌上明珠。两个小孩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后,哥哥在文昌中学当老师,妹妹在广州的一家银行任职。
林尤剑,山梅人,罗峰同班同学,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现住美国。日前写下《悼念高中同学许振保》:
无暇自身闻噩耗,
痛心其奈诉谁人。
罗峰两载花犹忆,
异地卌年何未陈。
心里同窗情默默,
乡间故友意醇醇。
平凡岁月尘和土,
浪迹芳踪却是春。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传道书》3:2、7-8)在天堂的振保,安息!
2023年2月19 日,德国班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