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我看到微信消息,
她热情相荐的言语,倒是让我挺受感染, 挺久没人这么热络地推荐好吃之地给我了,让我先记下这家的地址, 有空再说。实话说,我在纽约十年,饭馆的意大利面没吃过五回, 品鉴能力有限。在自家多吃的是炸酱面版的意大利粉( 有时超市五美元五包)。就那,自家还是吃中式面条,如干刀削面, 干挂面及“真味”出产的各式面条多。广场舞队伍里, 温州人福建人多,她们可能吃各种米粉制品更多。意大利面, 太洋气了。
![](/upload/album/0a/cc/d7/782c4edd3631tBd4CmrN.jpg)
另外因着女友热情相邀的气氛, 我想起我母亲回忆起的一个有关面条的小故事。 我父母二十几年前初到纽约不几年时,他们曾自己经营一个小小干洗店, 有些收入。 母亲她偶尔会请她女朋友去法拉盛一家台湾人开的牛肉面馆吃饭 。结果那一餐不愉快,那天她们的两碗牛肉面里牛肉很少。 我母亲就去跟老板交涉,说她请朋友来吃牛肉面, 结果碗里没什么牛肉,让她很尴尬。 结果那老板亲自端来一小蝶牛肉,并礼貌致歉。我回想起来, 觉得我母亲好直率热情。 她请朋友也是请吃的物美价廉的中式牛肉面, 很符合她那一代勤俭又实惠的待人待客之道,绝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带朋友去吃自己也不习惯吃的意大利白汁意面。
而我有一次真是想特意请人去曼岛一家意大利家庭饭馆吃饭,结果对方(中国国内人士)直接说不喜食西餐,我们后来是在华埠一家中餐馆会面的。(为了那次请客,我专门研究了那家意大利饭馆的网站。它还要提前预约,也可以提前点餐,对我来说挺具有挑战性的:预算、客人的喜好,我自己对那里特色饭菜的熟悉程度。那次还好没去,一行五六个中国人,别去了吃不好,还大家拘束,怪我那西人规矩考验他们。我曾跟前韩国同事一起去过一次意大利餐馆。结果五个人点了五份不同的意面,不大好吃,剩下了大部分,打包带回)。
我意思是年纪经历不同, 所接受食物不同。
![](/upload/album/0a/cc/d7/782c4edd3653Y6Wyn8al.jpg)
综合这三份面食,折射出我们几个移民在中国纽约的华人, 因着移民年头的多少,因着融入程度的深浅, 因着接受新事物能力的不同,而对面条有不同的偏好。 是否该打圆场说,三位女性都选择自己喜好的那份面食, 也各自拥有那片刻享用美食的喜悦,都挺好的。我愿望大家都能”心想面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