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8年前后,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出国潮,特别是与外事有关联的行业,国际旅行社,外办,外企,大学等等,上海国际旅行社也不例外,日本科,美大科,北美科的年轻人以及部分中年人纷纷加入自费出国人员大军。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些人拿回扣,尤其是日本科,有着充足的外汇自费出国,有些人只要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I-20,当时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居多,然后再找到经济担保人,就不管不顾地打上简单行囊远渡重洋,到那儿怎么生活是一个未知数。
于理来说,夏招娣好像没有必要去淌这汪浑水,一个农村姑娘鲤鱼跳龙门,上了大学,进了城,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好工作,而且还分到了房。可是,又确确实实有她必须出国深造的理由。她对当时行业内拿回扣的风气极为反感,更何况她们的科长还在科务会上公开号召大家拿,理由是法不责众,不拿白不拿。每每回到家里,她都会抱怨这种风气,认为拿回扣是不光彩的事情。其二就是她感觉自己的数学天赋异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小学到高中她都有“少年华罗庚”的美誉。数学老师对她的学业赞不绝口,难不倒,一学就会,一点就透。以后虽然上大学学了英语,成绩也很好,可那绝不是她的真正爱好。根据国家政策,上过大学的人不可能再进大学学习另一门专业,那么她在中国学习理科几乎不可能。只有跳出这个窠臼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各种内在,外在因素促使着她想方设法改变处境,现在大环境机会来了,尽管非常渺茫,未雨绸缪先考试再找学校和担保人,一步一步来。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充分准备的人的,她深信这一点。
那是全陪带团去青海西宁至拉萨的美国大巴旅游团队给了她一个切实的机会。旅途很辛苦,大巴在青藏高原颠簸地缓慢行驶,团员有很多70开外的老人,他们多多少少都有点高原反应的不适,车上几乎每个人都戴上氧气罩。她就前前后后在车里来回走动,保证每个人都安然无恙,然后就捧起托福考试复习资料阅读做题。这引起了一对老年夫妻的注意。据后来她的回忆,这对老年人当时似乎并没有对她显示出特殊之处,只是问她为什么车上还在读考试书籍。她如实回答准备考MBA,然后这对老年人就缄默不语了。倒是另外一个团员表现的很有兴趣,说他是佛罗里达州杰克逊市长可以担保她去他们州立大学。
等到夏招娣完成任务回到南京以后大概一个月,收到了来自宾夕法尼亚的夏佛太太和先生的一封信。信中,夫妻俩对夏招娣旅途中对他们的照顾表示感谢,另外还高度赞扬了她的学习及其人生进取的积极态度。末尾表示他们已经决定担保她去美国纽约大学读书,而且是以全额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她的学业。她仔细地回忆青藏行的各个环节,这两个老人当时的态度,好像不那么确定。他们没有信誓旦旦,却又扎扎实实地安排好了每一个细节。真的吗,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阅读几次,才放下心来,明白无误就是全额奖学金!Hooray!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了奖学金担保,她迅速地考过托福和GMAT 。于1989年8月,带着一个行李箱装着日常衣物和一千美金出发了。这些钱是全部家当,用人民币积蓄兑换的,一是零用,二是家人交代如果没有奖学金就打飞机回来。
待到第一学期成绩出来后,她告诉家人,由于初入学校有些不适应,只选了四门课。但是,她得了四个A。好成绩意味着她下学期可以读满五门课。她确定了专业课:会计学加计算机管理信息学。如果本科专业是商务管理的话,读研究生需要36个学分,而像她这样的非专业学生则要补课,一共要读60个学分,也就是20门课才能完成硕士学位规定的课程。于是她打算每一个学期都读满五门课,以期尽早毕业。那时候,多数留学生一个学期只选三门课以保持移民局规定的合法留学生身份。这样的话,可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
她的会计课教授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硬货。这个女教授在开学的第一课警告大家,在我班上你们几乎得不到A,能拿到我的B+,就应该满足了。所以,第一堂课下来就只剩下了一半人。夏招娣也是个硬货,我还偏偏要试试你这个难拿的A。几节课下来,教授对她已经笑眯眯地说话了,因为她的作业总是干净利落,完全正确,而且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表现不俗。这是一个几年难得一见的好学生。于是,教授私底下也多给她两道题。学期结束,教授给了她一个大大的A,当然还是没有给她A+。她是班上唯一的A。那些骄傲无比,目中无人的台湾大学来的同学对她也顶礼膜拜。
说到台湾同学,一个女生,在期末考试时死死缠住她,非得要“参考”一下她的论文。夏招娣反复警告说,你不能抄袭,教授说了,凡是抄袭,两个人都得0 分。郭同学信誓旦旦发誓不抄袭。可是,夏招娣还是拿了一个0。郭同学终究抄袭了,而且还是一字不差的抄。可想而知,她五味杂陈,欲哭无泪。可是,她决不甘心,这是屈辱。于是押着这个同学找到教授老老实实交代事件整个过程。最后,教授还原公正,破例给她一个A。自此以后她再也不敢相信别人的发誓。
学业突飞猛进,她实实在在学到了美国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加上90年夏季又加学两门课,因而,于1991年5月,不到两年的时间读完20门课,60个学分。会计专业课4.0满分,总学分3.89,出色地结束了所有课程,顺利拿到MBA硕士学位。
二
担保人夫妇也非常关心她的学业。由于老太太是大学的董事,每年两次参加例会的时候总要拜访MBA学院,旁敲侧击打听她的情况,每每听到教授的赞誉,他们俩很开心。然后请她吃饭再当面听取汇报。他们非常满意,很骄傲。为自己的“伯乐识马”自豪无比。他们鼓励招娣先在美国公司实习一年,获得实践经验。于是,她于毕业后的当月在报纸上,学校墙报上开始寻觅。 很快,她得到了纽约州南边邻州新泽西州伯林顿县一家“家庭服务”公司的电话,问她是否可前来应聘“MIS supervisor “管理信息系统部门负责人”。 那时候,一个外国人能得到面试的机会还是很不容易的。她毫不犹豫地就连夜开车去应试。
用人单位是一家靠政府资助的民间非营利机构,专门为县内智力障碍的患者提供家庭服务。这里的家庭不是指到人家家里服务,而是说为了解决你家庭的困难在公司营业部门提供简单医疗,心理咨询,以及孤儿待领养等项服务。机构成立大概有十年,目前由于信息计算机化而陷入了发展瓶颈。她们急需在社会上纳贤,解决燃眉之急。她们知道,就当时的市场来看,给的工资不算高,只是福利好一些,例如35小时/周工作小时,免费医疗,很多带薪休假等等。已经面试了几个人,都不十分满意。
现在居然有一个MBA,会计和管理信息的毕业生前来应聘让她们出乎意外,好像小庙里竟然请来了一尊大菩萨。 当招娣出现在总部大院里的时候,据后来大老板的回忆,大家兴奋极了,只见这个年轻东方美女,上着湖蓝色丝质衬衫,下着白色百褶裙,一双大眼睛生气勃勃,顾盼生辉,欣长的身影从花丛中翩然而至。她们隔着窗户观察,频频点首,惊呼“她就是我们要找的人”。由于公司小,大家对这个史无前例的“高人”敬畏有加。特意请了州里业内计算机信息高层负责人驱车前来一对一业务面试。初试之后还准备了第二次面试,邀请另外三个计算机软件技术专家一起考核“object oriented language “。通俗的说就是现在的视窗语言。那时候懂的人很少,其实这个公司也不需要那么高精尖人才。夏招娣会计专业没有话说,难不倒。可是,计算机语言就不那么透彻,但机会绝不可轻易放弃。于是,连轴转了几个晚上,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再次通过面试的时候,她已然成功地让人们相信,她是个计算机“大拿”。
常言道,好事多磨,真真应验在她的身上。董事会里一个律师告诫管理层,她的身份是外国人,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多麻烦,例如移民。于是,CEO本人动摇了。她打电话给夏招娣:“我很遗憾地通知你,由于身份问题,我们不能录用你,尽管我们认为你是最佳人选。”夏招娣一听急了,口不择言地回答道:“我要去告你们歧视。”此言一出,犹如一枚炸弹,击中了大老板的软肋。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丈夫是本县大法官,因此对法律行为特别敏感。放下电话,立即与丈夫通话讨论事情的可能性与严重性,同时又与董事会讨论,最后决定再次打电话给夏招娣。 CEO声音充满喜悦:“招娣,我现在正式通知你,你已经被我们公司录用,你可以随时来报到。....... ”
年薪三万,对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来说在那个年代已经很满足了。那些应聘大学助教的博士大约也就这个数,而且每个人都“拿的乐呵呵的”。说实话,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那种被美国主流社会认可,接受而且直接作美国本地人的头儿,那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夏招娣很感恩同时也喜欢她的职位。这时候她的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公司所有员工为之震撼。第一件事她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星期以内把莲花1-2-3(Lotus 1-2-3) 财会宏观程序编程从前一个管理人员手里学会,那是前任自编的程式。也就是说你得依循前人的思路去理解去做。看看就让人望而生畏,何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然而,她居然通宵达旦地琢磨出来了。那个程序员按期离开了公司。 第二件是公司新近添置的业务运营及会计模版相组合的计算机软件。前任部门负责人叫谭玛,一个35/6岁的黑人女士,受过大学教育,做过几年管理工作,在购置软件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与了评估,试用的整个过程,她是当仁不让的技术权威。然而,她的能力显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软件给州政府发出的账单几乎全部打回,几个月了硬是收不到钱。单位只能靠银行借贷发工资,CEO 及管理层的焦虑可想而知。夏招娣也是门外汉,两年前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上学期间也就是做功课用过。至于什么软件,确实没有系统地训练过。她也知道,这是赶鸭子上架不得不为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到你。还是老办法,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周末也长在办公室里。反复试验,反复打印。32开纸,一晚上能印两大箱子。核对数字,检查相应的错误栏目。
美国人,特别是非营利机构的员工没有免费加班的概念,每天7小时工作,一分钟也不超过,到点儿走人,到开工资的时候就拿支票,没有拖延这一说。谭玛也不例外,准时来准时走。另外,对夏招娣的加班干活十分不满,而且要求史,如果有问题必须先问她,再由她打电话问软件公司。然而问题是她自己也不知道招娣在讲什么,所以有点恼羞成怒,渐渐地就说她的坏话。CEO 心里明白,只是静静等待招娣试验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州里开始打钱回来了,而且每日都在大幅度增加。就好比堵塞的管道经过疏通,水开始流动起来。再过几天,好像阀门打开了,钱势滚滚而来。CEO 瞠目结舌,管理层欢欣鼓舞,她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怀疑这钱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招娣瞎捣鼓弄错了。她们私下里给州政府部门打电话落实情况,结果州政府肯定,发来的账单准确,没有争议,这下才敢放声大笑。那个叫谭玛的女士也很知趣,辞职,另谋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