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没有外面阳光的诱惑,是个读书沉思偷懒的好季节。闲暇时光,斜躺在窗台前的懒人沙发上闭目听书,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近期听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夏世清的《色•戒: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前世今生》,莫言的《生死疲劳》,也再一次重温了沈从文的《边城》,还是深深地被纯朴的乡情、爱情打动,也非常牵挂翠翠的归宿,那些日子,每天一早醒来,心里总是在问:“翠翠等的傩送,回来了吗?”唉,走进了书中,忘记了时空,走进了翠翠的生活中。
罗曼罗兰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听书,解放了双眼,是挺好,但我还是更喜欢阅读文字,根据自己的节奏,慢读细品,才能达到在书中读自己的境界。
张爱玲虽然出生于显赫的家庭,但她从小就缺失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父亲抽鸦片,母亲在她还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去了英国,后来与继母同住,因为张爱玲没有事先跟继母商量就擅自去姑姑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被继母和父亲痛打到几乎丧失了生命。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张爱玲的家世和童年的苦难是她创作的源泉,想独闯世界,离开不幸福的家庭是她创作的动力。张爱玲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小说,我几乎都看过了,但有关她与胡兰成爱情故事的文字,第一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下。
张爱玲是个比较孤僻,不喜欢社交的女子,但她渴望爱,渴望被呵护,被欣赏。胡兰成第一次上门拜访被拒绝后,留下了字条。张爱玲跟她的朋友曾经暗中帮助过胡兰成脱离监狱,也欣赏他文人的气质,于是回访了胡兰成。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就聊了四个多小时,主要是胡兰成谈对张爱玲小说的欣赏和评价。
第二天,第三天,之后胡兰成常常去张爱玲的家,他发现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都精于人情世故,但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却是一个非常简单和真诚的女子,于是胡兰成承诺给张爱玲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姻。
不可否认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欣赏和真爱,他没有架子,善于讨女人欢心。偶尔带张爱玲出去,在一群爱慕虚荣的女人面前,他着重介绍张爱玲的家世,让太太们都羡慕,仰视张爱玲;在一些文人面前,他却夸张爱玲的才情,既让张爱玲心里舒服了,也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但他并不珍惜,花心难改。两个人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胡兰成又真心地爱上了一个17岁的小护士。胡兰成生命中的8个女人,他都是真心实意对待的,所以,把他归类为渣男,似乎不妥。
张爱玲与胡兰成是相知的,胡兰成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倒是言行一致,对胡兰成真的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胡兰成逃亡期间,她去温州探望他,尽管那时胡兰成又有了新欢,张爱玲还是经常地把她的稿费寄给胡兰成,接济他的生活。
一开始张爱玲对胡兰成汉奸的身份,以及他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也是介意的,但真爱让她抛弃了一切世俗的东西,甚至于她的自尊。难怪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情诗里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一生孤傲的张爱玲,也有自己的弱点,看错了人,把真情托付给了一个没有道德情操的人,为此终生漂泊,不幸福。但我也为张爱玲感到安慰,毕竟刻骨铭心地相爱过,不在乎天长地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写出了那么多著名篇章的张爱玲也不例外,像胡兰成这种见异思迁,自私自利,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本就不应该去接触。胡兰成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自己个人的利益,曾经是汪精卫的文胆,后来汪精卫要杀他,日本人救了他,从此他效忠于日本人。
从知恩报恩上说,胡兰成为汪精卫卖力,也是因为得到了汪精卫夫人的赏识,并用重金邀请。“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知识分子嘛,也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至上来看,胡兰成当汉奸也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事。所以也难怪现在有人说汪精卫也是爱国的。但为什么,在好些美国人的眼里,因为棱镜门事件投奔俄罗斯的斯诺登却是个卖国贼呢?可见,立场不一样,看法也是截然不同,所以,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待问题。
但作为人,还是要有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女人找男人,不能只看他的学识才华和外表气质,还要看他的道德情操。可惜张爱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