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新淡雅,回味绵长——影片《早春二月》诞辰一个甲子

电影《早春二月》诞生于1963年,根据柔石原著《二月》改编,由谢铁骊导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等主演。“早春”二字出自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之手,早春意味着乍暖还寒,借以隐喻当时的社会背景,虽春寒料峭却挡不住春天的到来。这部含蓄隽永,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片跳出了同时代电影创作的俗套,唯美舒缓的空镜头、淡雅含蓄的抒情方式、凝练却富含哲理的台词、江南水乡独有的场景、以及中国古典韵味的摆设,甚至人物的服饰、造型等等,都呈现出同时代电影中少有的诗情画意和人道主义情怀。影片中肖涧秋两次弹琴、三次饮酒、七过拱桥等场景,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被载入教科书。

今年《早春二月》诞辰60年了,一晃一个甲子过去了,今天再看这部电影,涧秋的彷徨与迷茫在此刻的2023年依然互通,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作品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涧秋倦鸟归巢式地寻找桃花源和现代背包客去远行寻找精神的栖息地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时代在变换,但人类的苦闷、彷徨似乎永远不变。

这部影片聚集了当时实力超群的主创团队,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音乐等各个部门组成了堪称豪华的创作班底,正是这些部门的精心创作与默契配合才成就了这部经典作品。

摄影

本片电影语言精致细腻,清新典雅,深具中国古典诗词含蓄、婉约的意境。雪花漫舞的庭院,烟雨蒙蒙的街巷,春风拂面的桃林,雪后初晴的田野等,不仅独具江南水乡的韵味,而且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早春气息,这些都是运用充满隐喻和意象的镜头语言来表现的。

影片开头就尽显江南独有的温婉气质。画面左侧的小舷窗恰好位于九宫格的黄金分割点上,窗外缓缓流动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画面右侧依次显现以毛笔书写,竖向排列的演职人员表,画面构图精巧雅致,尽得苏州园林以窗借景的神韵。

下船后,涧秋与前来迎接的老同学陶慕侃走在碎石铺就的狭窄街巷中,伴着苏州评弹吴侬软语的吟唱,涧秋初次感受到小镇居民的关注与猜测,而在陶慕侃家中等候他的是未来的同事钱正兴和方谋,以及老同学的妹妹陶岚。这里镜头语言的运用干净简洁,无需过多台词就把小镇的环境、人文背景,主要角色的身份及相互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

影片善用诗化的影像表达情绪推动叙事。涧秋第一次接济文嫂后倍感欣慰和满足,他轻快地走上桥头环顾四周,阳春白雪,消融的河水中群鸭嬉戏,画面是那么安静祥和,与他此刻的心情高度吻合。

涧秋和陶岚的两次倾心交谈。一次是两人桃林漫步,镜头落在两人并排行走的双脚上,用这种细节表现两人心中悄然萌芽的爱情;另一次是两人雨中行走,陶岚向涧秋表明心意,镜头再次特写了两人并排行走且步调一致的脚步,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味深长。

涧秋与陶岚讨论新青年,从热烈讨论的室内场景切换至窗外两个如画的剪影,再从倒映着二人身影的一汪池水转换至暮色中并肩前行的背影,短短几组无声镜头推动着两人的情感发展,也从侧面表明他们的相爱是基于彼此高度相似的精神内核,以及和谐互补的性格。

影片中还大量使用了近景或特写镜头,通过人物表情或肢体动作来传达心理感受。当涧秋初到芙蓉镇时,他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此时给了涧秋那双沾满灰尘的皮鞋一个特写镜头,这双皮鞋既是他云游四方的经历写照,也是他异乡来客的身份证明;当得知文嫂上吊的消息后,涧秋震惊悲痛,镜头特写了他颤抖的手,握着毛笔强努着却始终无法将笔插进笔帽中。所有这些细节的展示都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影片还非常注重空镜头的运用,隐喻性的空镜头令审美意境升华至更高级的象征写意性。比如,在船上当涧秋听说文嫂一家的不幸后,他原本轻松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随即影片接了一个波涛汹涌的江水上孤零零地飘着一只小船的空镜头,这个镜头既是涧秋的视觉所见,也揭示了人物此刻心态的变化起伏;再如,当涧秋第一次接采莲去上学,为表现他愉悦的心情,影片用一组春暖花开,桃红柳绿,鸭子戏水的空镜头加以辅助;而当采莲告诉涧秋,同学们都骂她有个“野爸爸”时,则以一组乌云压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的空镜头来表现涧秋内心的激愤。

总之,整部影片融情于景、情景合一。每个镜头的运用都有细致入微的构思,从细腻处表现人物情感,随着人物心态的起伏和情节的发展变化影调,画面时而清新明媚、时而沉重窒息,同时运用各种光影处理方式,对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情绪、神态做出细腻的刻画,达到借景言情,由情入理的高超艺术境界。

演技

演员的表演也遵循含蓄、委婉的东方审美模式。

孙道临老师俊逸儒雅,浓重的书卷气中略带忧郁,还有几分含而不露的沧桑感,他本人的气质高度贴合涧秋这个人物,我实在想不出除了他,还有谁能扮演涧秋?孙道临以细腻、含蓄、自然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迷茫彷徨,不甘于与世俗同流合污,在旋涡中痛苦挣扎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再配以孙道临老师余音绕梁的声音,可以说萧涧秋这个艺术形象几乎成为中国银幕上民国知识分子的美学标志。谢芳老师以蓬勃的激情,奔放的活力,将陶岚这个勇于挑战旧时代礼教、敢做敢当、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表现得呼之欲出;上官云珠前辈一改往日的表演风格,她不再是那个千娇百媚的交际花或姨太太,她把文嫂的谨小慎微、逆来顺受、被流言蜚语中伤后的无助与绝望,刻画得隐忍克制,入木三分。这个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们见识了她宽广的戏路和已臻炉火纯青的演技。

好花还需绿叶衬,片中一众配角们也都各自耀眼。扮演小采莲的马佳和王福生的张军,真挚淳朴,浑然天成。扮演校长陶慕侃的高博老师,把一个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宽厚朴实,内心又不失权衡,谁都不想得罪左右为难的和事佬形象演绎得栩栩如生。高博老师除了戏好之外,他的配音造诣也相当了得,他的声音极具辨识度和表现力,非常善于用声音将人物性格凸显出来。还有教师方谋这个角色,精于世故人情练达,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刘钊老师有限的几次出场,短短三分钟的戏份,就将这个人物的圆滑谄媚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可见内功之深厚。这些配角演员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服装

本片的含蓄不尽之意还体现在色彩运用和服装设计上。几乎几个主要人物的着装风格都统一地以青黛和灰蓝色调为主,如涧秋从始至终都是灰色和蓝色的着装,这与他沉稳的性格和不如意的境遇相吻合,只有在他和陶岚感情升温时,才有些许暖色的加入。而陶岚则是唯一穿过鲜亮衣服的人物,如她的红毛衣,红披肩等。浅紫、深红等温暖的色彩和她热情勇敢、快言快语的性格交相呼应,只有在她的爱情受到打击以及文嫂自杀时,她的着装才变为清冷色系。追求陶岚的纨绔子弟钱正兴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身着不同款式,闪烁着丝绸光泽,绣有精致图案的华服,以此彰显他的富裕家庭与社会地位,而这种淡色冷调的服饰选择也正好与他肤浅、阴冷、卑微的爱情相互呼应。

美术

影片还生动地营造了具有时代感及地方特色的大背景和符合剧中人物身份的小背景。小巷、石桥、垂柳、池塘、凉亭、牌坊、古塔等作为江南水乡的象征,并着以淡雅静谧的色调,使肖涧秋向往和寻觅的世外桃源成为具象的存在,还通过庭院、家具、钢琴、书籍、笔墨、床铺等摆设的差异,凸显书香门第陶家的舒适清雅与穷苦人家文嫂的贫寒破败等等。

音乐

影片另一个亮点便是出色的配乐和插曲的使用。

《早春二月》的配乐由著名作曲家江定仙完成,他精确地把握了电影的精神内涵,谱写了具有特定时代气息和浓郁人文气韵的音乐。《徘徊曲》是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在整部电影中多次出现,它展示了涧秋苦寻出路无果的苦闷与彷惶。作品荡气回肠,音乐时而哀伤幽怨,时而拨云见日,时而消沉颓废,时而激情四溢,悲怆的音符酣畅淋漓地烘托了涧秋的内心世界。

作者柔石早年崇拜李叔同,很想求见一面,因李叔同1918年已出家,未能如愿。导演在片中特意选择了李叔同的《送别》作为背景音乐之一,这是一首在当时的社会知识阶层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歌,也算弥补柔石的一点遗憾。另外,黎锦晖解放前创作过一部儿童歌舞剧《月明之夜》,其中有一首歌用了曲牌《朝天子》的旋律,黎锦晖配写了歌词后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儿歌,影片用这首儿歌作为插曲,它出现在涧秋和孩子们欢快地回宿舍领取作文本时,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侧面说明王福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为后面他的辍学埋下铺垫。我一听到这首歌就喜欢了,一查果然是大师的作品,歌词优美且朗朗上口。

“云儿飘,星儿耀耀,海早息了风潮。声儿静,夜儿悄悄,爱奏乐的虫,爱唱歌的鸟,爱说话的人,都一起睡着了。待我细细地观瞧,趁此夜深人静时,散下些快乐的材料。”

文嫂的自杀和王福生的辍学彻底击垮了涧秋,经过彻夜不眠的思考,他毅然选择离开芙蓉镇,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临行前他拉着陶岚的手说“岚,等着吧,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陶岚也毅然决然地追随他的脚步而去。

也许涧秋还不知道希望的田野在哪里,但他决定不再徘徊,不再逃避,他开始有了奔向新生的勇气和决心,他的离开是觉醒的。影片最后采用了开放式结尾来表现这意味深长的觉醒,而对于这个“洪流”,片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我个人认为这是导演的高妙之处,这种不将主观立场强加给观众的处理手法颇有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心领神会,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让观众去自行体会,这种诗意的处理方式将东方美学的含蓄展现得淋漓尽致。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喜欢,不是专业影评人哈,就是跟你一样对电影有热爱,以后我们多交流吧。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这才是专业影评人,是在文学城看到的最出色、最优秀的影评作品。我看这部电影时才几岁,只记得零星的几个镜头。读了这篇影评,失去的记忆忽然都鲜明了起来,似乎是重看一遍的感觉。我都不知道陶岚的哥哥原来是高博出演的,他的形象也逐渐清晰了起来。

谢谢这么细腻的文笔,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哈,谢谢谬赞哈!我没有学过电影啊,只是单纯的电影爱好者,但这部60年代的老片秒杀多少现在的电影啊,而影片导演、演员等除谢芳老师外都已谢世了,因此以此文纪念这部伟大的影片和演员们。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Tina学过电影吗?影评写得很独到,人物、情节、表演、技术处理等,这部电影确实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好看电影。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姐姐认真了,我手头没有舅舅年轻时的照片,只有一张中年发福后的照片,年轻的时候很瘦看着更像些哈,如果你想看他,告诉我哈。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那咱们回头晒片片:)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有人说我舅舅年轻的时候有点像孙道临,哈哈哈哈哈。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是啊,经典永不过时,前些年被拍成了长篇电视剧,连形似都没有,别说神似了,民国小生不是穿上长衫就是了,没那个味道就是没有。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真是“清新淡雅,回味绵长”,Tina的影评赏析在城中自成一景,细致,全面,非常的棒。谢芳曾经因为这个电影圈了多少粉丝啊。孙道临也是我的偶像,有人说老爸长得有点像他:)。
丹哥 发表评论于
这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啊,孙道临一代男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