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s://mp.weixin.qq.com/s/DSYVgvCKUfxq4swGNsILbA
清末两次洋人入城风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福州发生了两次颇为有名的洋人入城风波。事情起因是英国人先后在乌山积翠寺和神光寺租房。主政福建的官员刘韵珂、徐继畬两次都采取了比较和缓的迂回处理办法,但朝廷却给予了一次肯定、一次批评的相反评价,这其中的背景原因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
清廷可悲的弱国外交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外国人在中国城内租住完全没什么问题,洋人与国人混居也谈不上有损国格。然而,在19世纪中叶,这种事情却足以引发严重的中外冲突。当时中国人对洋人的歧视与敌视,也许不符合国际惯例,有点盲目排外的意味,但我们不能苛责古人。毕竟“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没那么容易改变,何况在中国的洋人也不乏作奸犯科之徒。再加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中华民族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难免会有不甘与反抗的情绪。这其实是令人可悲又可叹的。
说起福建巡抚徐继畬,他还编有反映世界各国情况的著名启蒙书籍——《瀛寰志略》。他与林则徐都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然而却在如何处理洋人进城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但无论是徐继畬的迂回驱夷,还是林则徐的直接驱夷,从长远来看,都无法真正达到制夷的目的。没过几年,英法联军就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用枪炮再次教育了大清帝国,清廷被迫给予外国人在中国更多城市居住、通商、传教的权利。
徐继畬《瀛寰志略》。
当时的英国人讥讽清政府“智浅而欲轻人,力弱而欲伏人”,自己愚昧却看不起别人,自己弱小却想要降服别人,这不是盲目自大吗?毕竟弱国无外交。只有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伟大复兴,我们才能有底气、有自信地面对国际社会,才能独立自主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https://mp.weixin.qq.com/s/51U7Ru0m8JZgZB_baqqOrA
“华盛顿纪念碑”上,为何会有中文碑刻? | 短史记
问:想问一下,美国华盛顿的方尖碑里,真刻有徐继畬对美国国父的盛赞之词吗?
确实有。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有一座为纪念华盛顿而建造的方尖碑,即1884年竣工的“华盛顿纪念碑”。
...
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郑重说到这块石碑,
“从我居住的华盛顿特区白宫的窗口向外眺望,我们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俯视全城。那是一座高耸的方形尖塔。在这个庞大的纪念碑里,有一块很小的石碑,上面刻着的碑文是:‘美国决不设置贵族和皇室头衔,也不建立世袭制度。国家事务由舆论公决。’
“美国建立了一个从古至今史无前例的崭新政治体系。这是最奇妙的事物。这些话并不是美国人写的,而是出自福建省巡抚徐继畬之手,并于1853年由中国政府刻成碑文,作为礼物送给美国。”⑩
图:1998年,克林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此后,这块石碑的存在,遂广为中文知识界所知。不过,方闻和克林顿对石碑的表述,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将之视为中国政府赠予美国的礼物。如前文所说,徐继畬所撰写的文字,并未得到清廷的认可,制作与赠送这块石碑的,则是一些美国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