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6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黄广战役 8

打印 被阅读次数

8

 

1937年8月杨杰出访苏联,苏联为拉住中国抗日,除了给予武器、物资甚至直接出动顾问和小规模空中力量予以支持,还不断误导中国认为苏联将会直接出兵援助中国,特别是在忽悠杨杰上,直接出动元帅、国防人民委员、甚至斯大林本人都亲自出场,简直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

杨杰刚刚到达莫斯科谈妥军火援助之后就谋求苏联直接出兵,杨杰曾问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未知准备至何时方认为可以参战?”伏罗希洛夫当即回答,“今天要向阁下声明一句话,苏联之准备亦快好了。”随后补充,“对于参战一节,个人极愿意,惟大计应决于政府。”

杨杰再与斯大林谈话时,斯大林采用了伏罗希洛夫不同的忽悠法,伏罗希洛夫是先肯定再否定,而斯大林是先否定再肯定,“苏联希望日本削弱,但目前苏联尚未到与日开战时机。”陈述一大堆胡说八道的理由之后再把导向转回来,“中国现在抗战甚力,且有良好成绩,若中国不利时,苏联可以与日开战。”

11月10日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张冲回国,伏罗希洛夫送别时表示,“如果中国抗战到生死关头时,苏联当出兵,决不坐视。”11月18日张冲一到兰州就立刻向蒋介石发报告诉这个好消息,蒋介石太高兴了,在日记中写下,“待我生死关头,必出兵攻倭。”其实蒋介石完全错打算盘,即便是苏联出兵,那也是“前门驱狼后门纳虎”,完全就是饮鸩止渴!如果只有二选一的话,宁肯选择日本!咱们不从历史、民族性格等等做分析,就从最简单的道理来说,即便苏联出兵也不会白出兵,总要代价,甚至并不一定会比日本人要的少,蒋介石你不知道苏联的胃口会有多大吗?!

咱们简单说算术题,如果是让苏联拿走的话,那是永远也要不回来的,因为苏联是打不败的;如果是让日本拿走的话,那是肯定能要回来的,因为总有机会打败日本,这个道理很简单吧?!饮鸩止渴用在此处是再也没有这么恰当的了,亡于日本的“渴”是怎么也能找到机会活过来的,而如果是亡于苏联的“鸩”,那就是笔直笔直的一条死路!

蒋介石大概这个时候后悔死守上海、死等“九国公约”的后果了吧?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九国”没盼头了,现在只有盼“一国”了,至于“鸩”不“鸩”的,蒋介石顾不了啦么多了,11月26、28、29三天给在苏联的杨杰连去三电,“未知友邦何日出兵?十日内能否实现?盼立复。”从这个电报上看,蒋介石确实是慌了马脚——“十日内能否实现?”——开玩笑吧?有点儿国际常识、军事常识好不好?

杨杰一直没有回电报,蒋介石如同热锅上的蚂蚁,11月29日,让张冲致电斯大林,“敌军已迫近南京,只一百公里,种种情形已达公等十一日晚所谈出兵之条件,万恳从速出兵。”

到底是元帅,做事情就是讲究个干净利索,伏罗希洛夫立刻回电,翻脸不认账,根本不承认自己说过的话,“张冲所报告为不确实。”——您呐,大概听错了吧?误解了原话真实意图了。

很明显苏联根本就不会出兵了,蒋介石心生一计,30日给云南龙云去电报,让卢汉率3个师赶赴南京增援,拍着胸脯骗龙云,只要坚守住南京,苏联必定出兵,让龙云“请力促卢汉兼程赴京增援。”

龙云也不上当,把精锐部队投入到如此着急忙慌的守城战去,其实就是填火坑,况且在守南京上本来就有争论,其实争论的双方都认为牺牲部队守南京只不过是为了显示抗战决心而已,在带兵打仗的将领们来看这不是一个问题,在政治家眼里,这是一个天大问题。

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外援没指望求内援,内援不来再求外援,再次致电杨杰,问他那三封电报收到没有、快点敦促苏联出兵。

可以想见这几天杨杰是如何火烧火燎的,也可以想见苏联方面是如何耍把戏忽悠的,杨杰回电,第一、苏联此刻“只能尽量以物质力助我”;第二、苏联对日参战,“亦非绝对不可能者”。

杨杰话音刚落,12月5日苏联当局正式回复,

“1、如果苏联现在对日出兵,会被视为对日本的侵略,这将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这一条如何理解尼?“出兵对日作战将对日本有利”这个逻辑是怎么搞出来的?

“2、如九国各国或其中一部分国家愿意出兵,苏联就可以立即出兵;”

英国政府虽然明白日本对华侵略将会极大影响其在远东的各项利益,但是在10月13日,英国政府各部门研究对日制裁可能产生的影响,与会的财政部、印度事务部、陆海军当局均认为经济手段是既无效而又危险的,而首相张伯伦干脆在10月20日的内阁会议上直接宣布,“九国公约”会议的宗旨,应当是绥靖。

打好了算盘之后,英国提议召开“九国公约”会议,但是也不打算自己出头,而是看一看能不能把美国推在前面去。美国人当然不会上英国人的当,奉行标准的孤立主义并不打算介入中日战争,美国虽然是“九国公约”的发起人,但此时既不想做这个会议的发起人,也不愿意让这个会议在美国召开。英国虽然提议召开但是也一样不愿做会议的发起人,不愿会议在英国召开,英国内阁甚至根本就没有对会议议案和议程准备任何具体的建议。

法国的情况更差劲儿,法国虽然也赞同召开这个会议,但是国内政局动荡和纠缠西班牙于内战,根本就顾不上远东,甚至以妥协来谋求日本对法国的“亲善”。10月6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其成员国不应“采取足以减弱中国抵抗力量以致增加其在此次冲突中之困难之任何行动”宣言之后不久,法国竟答应日本的要求,禁止军用物资经由印度支那运往中国,法国还恬不知耻的提出,只要英美保证,一旦法国因允许中国军用物资经由印度支那运往内地而遭日本攻击时,将对法国给予援助,法国才能改变上述决定。意思就是说,第一不允许中国经由印度支那运送军用用物资,第二,如果允许了中国经由印度支那运送军用物资而法国遭到日本攻击、那么英美必须给予援助法国才允许印度支那运送军用用物资。这样的声明连狗屁都不如——把因果互相嵌套起来做成一个死结——中日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好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联虽决定召开“九国公约”会议,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承当这个会议的发起人,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让这个会议在自己的国家召开。经过多次磋商,最后决定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由比利时出面召集。10月16日,比利时向有关各国发出邀请,九国公约的签字国最初只有九个,后来又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加入,此时的签字国已达19个,德国和苏联虽不是“九国公约”的成员,但与远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比利时发出了21份邀请。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通过此协定,德日两国基本达成军事同盟,而此时德国在中国有巨大利益,并且很有可能建立更加紧密的亲德政府关系,虽然非常不希望中日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无法表明态度,干脆拒绝出席会议。

苏联答应与会,并主张对日制裁,但要求集体行动,否则不会单独对日采取强硬立场。

而日本拒绝出席,这其实就彻底明了了“九国公约”的这次会议在英美法等奉行绥靖政策的情况下根本就干不了什么。

11月3日大会一召开,各国立刻发现这个什么也干不了的问题了——绥靖“和平”的会议没有日本的参加是不行的,于是6日再次向日本发出邀请,日本于12日再次拒绝出席。美国代表戴维斯有些看不下去了,于是向大会发出建议,“出席布鲁塞尔会议的各国不承认由日本的行动作造成的任何改变,并不向日本提供任何贷款。”这个提议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希望中日双方回到战前状态,第二给予日本一个几乎忽略不计的经济制裁,完全没有任何军事干预的意思。

就是这样一个连轻描淡写都算不上的提议也立刻遭到英国的反对,而且美国政府也像被踩了尾巴的狗一样跳了起来,第二天就给代表戴维斯发来了指示“除了平凡的套话外”,什么也别做。

15日大会发布了“声明书”,第一,大会对日本拒绝出席大会表示“殊难理解”;第二,大会表示“这场冲突……使国际交通中断,国际贸易受阻,给各国人民带来一种恐怖感和愤慨,使整个世界感到不安和忧虑。”第三,这场冲突不应该由中日双方单独解决;第四,休会。

而此时中国部队在上海的作战已经崩溃,11月5日拂晓,日本第10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11月8日夜,日军突入松江城,紧急增援松江担负抗击登陆日军的第67军全军覆没,军长吴克仁殉国。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全面撤退,其实崩溃早已开始。11日,日军进至苏州河岸,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中国首都南京危在旦夕!

11月22日,布鲁塞尔会议复会,讨论英美代表为大会起草的宣言和报告书。23日,顾维钧敦促大会采取积极措施。24日,大会对报告书和宣言进行表决,除意大利反对外,各国均表示赞同。报告书先汇报了一下什么也没干的大会工作,然后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及和平的重要性,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并改取和平程序”,最后宣布,“为使与会各国政府得有充分时间交换意见,并赓续觅求和平方式起见,认为暂时延会实乃贤明之举。”

至此,布鲁塞尔会议以所谓的“暂时延会”一直到今天快100年了还在“延会”!

11月22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正式向参谋本部呈报,主张“必须攻占南京”。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陆命第8号”——“华中方面军应与海军协同,进攻敌国首都南京。”

这就是蒋介石日夜苦盼“九国公约”会议的结果!

苏联全程参加会议,当然很清楚英法美对中日战争的态度,现在又把他国出兵当作自己出兵的先决条件提出来纯粹是耍赖。

“3、苏联对日出兵,必须得到最高苏维埃的批准,而最高苏维埃开会的时间将在1月中旬或者2月份;”

上一条是说的他国出兵自己就“可以立即出兵”,虽然他国出兵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能不防,万一有人出兵了咱们也可以继续抵赖。

“4、在最高苏维埃开会之前,苏联将继续对中国提供‘技术支援’。”

苏联政府玩儿两面派的手法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拒绝出兵,另一方面留下一个“最高苏维埃开会”的尾巴让你盼着。

苏联对杨杰也是如此,吹吹拍拍忽忽悠悠,一方面拉住中国抗日,另一方面与日本眉来眼去。杨杰任苏联大使期间,在参加一次斯大林宴会后斯大林的车先开出,斯大林的车开到十字路口停下,叫交通警察拦住杨杰的车。在这一幕戏中,斯大林使用了比赵本山更加高级的忽悠手段,来了一招避实击虚,自己下车走到杨杰的车前拉开驾驶员的门说,道路泥泞,你要小心开车,你车里的人不是一般外宾,他是世界上有名的军事学家。讲完这段深情肉麻的话,斯大林还跟这位驾驶员握了握手。杨杰在后座当然会看到、听到领袖的无比关怀。即便这样,斯大林还是担心忽悠得不够,让驾驶员第二天向杨杰请假,告诉杨杰就是因为昨晚斯大林握过他的手,他要告诉亲友们为此祝贺,要让亲友们也握他这只被斯大林握过的手。

就算是真的姜太公、诸葛亮来了也架不住领袖、元帅、司机一起上来这样忽悠是不是?特别杨杰现在的状况,在国内混成了狗臭屁,到了苏联竟然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军事学家”,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杨杰彻底让斯大林给忽悠的找不见北了,1938年8月,杨杰致电白崇禧,“俄国颇思与日人一战,特虑我国内部不一致,仍有拟与日妥协者,今苟派一特使与俄商一种攻守协定,俄实殷盼之至。”而白崇禧这封发给委员长的电报是在7月25日的,跟这个没关系,真是不知道从哪里搞到的消息。不过很明显,关于苏联出不出兵,到了现在蒋介石要比白崇禧要清楚的多,至于法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战争还有开枪这一说。无论如何法、苏二国没有出兵,特别是苏联,如果真有出兵企图,张古峰事件绝不会这样结束。也许苏法两国认为还没有到“日军进攻武汉紧急之时”,根本没有任何企图,如此“小诸葛”的算计再次破产,日军继续进攻。

第135师据守宿松几十里外的门户云天岭、严恭山等处,而山下凉亭河镇烽火山才是紧要之处,自然要安排坚强的部队做最坚强的防守。这次李品仙李司令在黄广战役中大胆用兵,不拘一格,特别是在使用杂牌上可谓是别出心裁——因为自己是杂牌那么就要替杂牌争口气,就是要大胆使用杂牌!让刘汝明第68军上!刘汝明第68军被分拆各处,西南到小池口,东北到宿松,中间再加上黄梅,全线150华里,哪里需要哪里搬。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汝明有苦难言,不过总有明眼人看得出来,蒋介石于7月26日分别致电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白崇禧,“商城白代长官、广济李(品仙)副长官:(1)敌已于有日(25日)陷九江及小池口、有沿长江两岸突进之企图。(2)广济阵地与田家镇要塞相联系,极为重要,应置重点于该地,集结兵力,纵深配备。(3)太湖、宿松、黄梅据点,仅以必要各一部守备,为攻势的支撑即可,应以主力机动使用,由北方向南侧击敌人。(4)刘汝明两师分散于黄梅、宿松、广济广大地域,处处薄弱,殊感危险,希适当集结使用于广济阵地为盼。(5)广济以东山地万一发生破绽,亦无关系,惟广济阵地必须固守。”

很明显委员长也知道白崇禧、李品仙肚里装的什么货色,无非是想把硬仗都交给西北军刘汝明,不过没有这个给法吧?委员长给二位心怀鬼胎的第5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和副司令长官出主意,“广济以东山地万一发生破绽,亦无关系,惟广济阵地必须固守。”“刘汝明两师……适当集结使用于广济阵地为盼。”

委员长的主意倒是不错,就是晚了几天,现下日军已经开始进攻太湖,如果把第68军从“黄梅、宿松、广济广大地域”这条线上撤下来在集中到广济去,那么现在的第一线的桂系部队必须要坚守十天以上,这才有可能完成部队调防,这个是既不现实也不理想!不现实是因为就没有部队能扛得住日军10天的冲击,不理想是因为自己的部队、这不是消耗太多了吗?

虽然不现实也不理想,不过老大不愿意那也没办法,那咱们就重新布置一下好了,7月28日,第5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小诸葛”白战神和副司令长官摸金校尉李品仙共同发布新的作战命令,让徐源泉第26集团军和桂系第31军集结于弥陀寺、太湖、宿松,向东作战抵抗日军第6师团的进攻,川军第29集团军集结于黄梅、广济向南作战,桂系第84军集结于浠水训练,如此布置一个让日军来瓮中捉鳖的铁桶防御阵,看一看日军如何下嘴。

与此同时,白战神决定为了便于与长江南岸的第9战区“指挥兼顾起见”,把第5战区长官部从河南商城南移250里到湖北宋埠,这样位于大别山腹地、战区中央,四面兼顾、可保无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