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郵船公司 (1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3. 中澳郵船公司的人物面譜

楊永安在他的“長夜星稀”一書中以2頁紙(322 – 323)說中澳郵船公司內部“利益集團問題”,其間除了分析劉光福之所以能成為早期的司理人的原因外,還給了一些數據說明各華商的一些關係。對其中一些評論不敢苟同外,楊永安還說到梅光達是聯益堂的值理,但梅光達從來沒有在聯益堂任職;李襄伯曾任雪梨“國民黨第一把手”(1918年)。

中澳郵船公司董事有不同的商脈人脈及個人背景不假,但“覬覦華人船務這片肥肉”的人真不算多,能撐起的能力沒有,沒有多少人願冒到頭來成眾矢之的機會的風險。

故而在這裡將各個頭面人物疏理一下,先從個人背景然後商場人物來看,試以證明。

**國民黨在1922年正式在澳洲註冊並另辦“民報”,故缺資料。

黃柱則是致公堂的盟主。

當研究歷史資料時能發現到雪梨中華總商會的多在東華報,而國民黨的則多在民國報。在紐省圖書館的網站中缺去1921年1到2月份民國報的資料,故各人在1921年的資料缺失。

以前的資料是垂直看1918年中澳郵船公司董事各人的社會背景,現在可以橫向地看他們在黨團內的了。可以發現的是,其間大部份人除了當年不在雪梨時職位有所缺外,其他都是職位有所調動,近似論資排輩﹑輪流坐莊。

中澳郵船公司最初的輿論造勢是國民黨的成員鼓吹,到1917年籌資成立時卻是原保皇黨轉型成憲政黨背景的人支撐起來,同時在紐省內外都有較為廣濶的商業網絡,更成為集資的主力。然而在1918年的董事局選舉後,其董事局職務互選時,正副主席也並非由個人認股最多的黃柱(400股,1200英鎊)余榮(400股,1200英鎊)其中任何一個擔任,卻是推出郭順(200股,600英鎊)來任主席及葉同貴(300股,900英鎊)任副主席。同時在股東投票的結果是郭順﹑余榮﹑葉同貴﹑李春﹑黃柱的依次遞減。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在中澳郵船公司董事局中13人,雪梨中華總商會穩佔8票(郭順﹑葉同貴﹑馬七﹑葉炳南﹑林達三﹑陳柱臣﹑伍時華﹑劉光福),但到頭來早期中澳郵船公司的運作是落在葉同貴劉光福翁婿手中,落得個幾乎虧空的下場,這既有時代的不利因素,更多的是董事局中人的個人素養及是否以權謀私作怪。這或許在後面的個人背景中看到因果。

下面兩圖是1917年雪梨中華總商會職員資料:

合計兩圖中的人物為30人,其中香山10人﹑東莞8人﹑增城7人﹑高要4人﹑台山1人。單就商號計,安昌佔4人﹑東華報2人,其餘歸不同的商號,也就是說其間含雪梨26間商號。盡管不能說是曩括雪梨所有實力雄厚的華商,卻也算是聲勢浩大的了。包括其所擴散開去的商業網絡,集資算有較大的優勢。

回頭看國民黨方面:

合計人數57人,其間以中小商號為多。這其中的弱點,中華總商會是看得很清楚的。

中澳郵船公司欲想獲得成功,貨運方面靠的是前者,客運方面則是後者。及沒有能力入股的華人,要想將兩方面都能密切起來,一直打的都是“維護利權保衞民族尊嚴”的“愛國”大旗,以“道德”綁架芸芸眾生,卻從未考慮自身的實力及能力 - 這已不單是中澳郵船公司的例子。

(註:這一部份原計劃是放在最後的,但考慮到更容易理解這些人物在中澳郵船公司欲倒而救亡中所起的作用及這些人在其間的變化因果,故提前放在中間,這是我的思路。本來也可以本末倒置,放在最前,卻可能導致先設立結論而後舖陳的反常。一般而言,我是不先作結論,隨時因應新的資料出現而改思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