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的海归经历 7 (一个都不能少)

我还重逢了一位硕士同学。他当时已经是某省属高校里某系的系主任了。此人比我的年龄大的多,读硕士的时候已经结婚生子了,和我犹如两代人。读硕士时住我隔壁,为人不苟言笑,也十分无趣,和他在一起是不可能像和Porn兄在一起时打打闹闹的。某天有位同事说,我那系主任问我有没有空见面,并说这位系主任一说到我,就赞不绝口,说我是唯一一个肯在考试前帮助他的人。那是1999年的考研的事了,我在考场落座后,后面有人拍了拍我,我回头一看是个中年人,他问我,是不是也是考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我说是。他说他和我一样也是考这个,然后问道,这个学校往年的考题,好几年都出现了一道大题,他不懂怎么回答,问我知道不?我正好钻研过这道题,就抓紧时间,把我对这道题的理解和答题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给他说了。他也在短时间内就明白了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我说完后,心理也很复杂,我明知这是零和游戏,他的分如果高过我,他就把我挤下来了,我这样做是不是很傻,当时我真想扇自己一耳光。如果我装作不知道答案,他也拿我没办法。但是当时的我,还是尽心尽力的帮助了他。没想到我这小小的善举竟让他记了这么多年,并赢得了他一生的尊重。每次别人一提到我,他必定赞美我,说考试前问了好几个考生,没人愿意帮助他。于是他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进入考场后,在开考前的最后几分钟,问前后的人,只有我不假思索地帮助了他这个陌生人,而且是竞争者。我每次听到他这么赞美我,都脸红,因为我当时真的犹豫了半秒钟,并不是不假思索,我只是在这个可能会伤害自己的时候选择了帮助他,但是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我本科是师范生,我就觉得给人答疑解惑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还记得我们本科毕业离校前,学校请我们所有毕业生看了一场电影,是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里面讲一个乡村代课老师的故事。看到最后,好多同学包括我,都感动地抹了眼泪。我明白学校给我放这个电影的用意,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大多是去县城、乡村做中小学老师。给我们看这个电影,是希望我们既去之,则安之,安心在那里教书育人。但是我心中的感动却是真实的,我想我的同学里肯定也有很多人是真心感动了。这份感动肯定会被岁月蹉跎,会被世事磨平,会因生活而改变,但是我希望我自己的一生都能保留这份感动,以善意待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人,并相信人性的善,哪怕被社会捶打一生,归来仍有孩童般的赤子之心。

在此期间,我认识了一帮美国人,他们和大学里面的外教完全不同。他们是一群做移民的agents。他们住在高档公寓里,几乎不和中国社会产生实质性的接触。吃的喝的都和美国一样,并不喜欢吃中餐,更加不会去本地的小饭馆吃饭,他们来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地方好挣钱。看起来他们的生意好极了,因为他们的日常开销十分惊人。和他们交往感觉他们在台面上都礼貌、得体、职业。混熟了后,发现私底下十分傲慢、无礼。他们坦率的告诉我,我最大的损失是没有拿到美国国籍就回中国了。他们几乎不会说中文,于是我们交流都是用的英文。他们在和我谈论到中国时,极其坦率说,他们来这里就是为了钱,对这个国家没有尊重。我想很多在中国的美国人都是这么想的,尤其是那帮做移民的、做留学的、做投行的。其中一人对我说,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就是:chaotic, 但是正因为chaotic,才会没有监管,因此才产生巨大的机会,然后是一阵浪笑。他略懂中文,但是一知半解的可怕。有一回在参加他们的party的时候,他问我,你知道中国人早餐最喜欢吃什么吗?我一时无言,作为中国人,我自己都不知道,于是洗耳恭听。他说:中国人早餐最喜欢吃powder,各种各样的powder。我完全不懂他为什么会对中国产生这种印象。他解释道,难道你没看到,街上好多的饭馆的牌子都是rice powder。我一下明白了他说的是米粉,也明白了他们其实和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接触,他们就是看了看饭馆招牌,从来没有走进去过,也根本不关心饭馆里的人到底在吃什么,其实他们只要走进去看一眼就知道吃的是rice noodles,美国也有的。然后他们就讨论rice powder如何食用,其中一人很夸张地比划着说,应该是用勺子舀一勺rice powder放进嘴里,然后用水冲服。另外一人立刻问到,那intestine powder(肠粉)又是怎么制作的,是不是把intestine晒干,然后打成powder,应该是用勺子舀一勺放进嘴里,然后用水冲服。众人立刻yuk声一片,干呕中结束了这个话题。

在这个大学里,我还参加了一个家庭教会。这里的人有大学老师,有家庭妇女,有退休老人。牧师是一位令人尊重的弟兄,外地人来这里,拿着极少的资助,安贫乐道地在这里惨淡经营。他数次请我把这个家庭教会和我在美国的教会联系起来,以获得更多的资助,他名之曰“空中走廊”。 无奈我人微言轻,美国的教会也没人搭理我。其时他夫人刚生了小孩,他的收入很低,自然生活困难。有教友问他,坐月子期间你们吃什么?他说他们那里人,坐月子期间喜欢吃面疙瘩。我听后觉得不妥,于是数次在捐款箱里,给他放入几百元,外边都用纸包上,然后写上“用于xx弟兄生活费”。我也注意到教会里经常有外人来,每个人只来一次,来了就坐在最后,翘着二郎腿,打量着每个人,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警察吧,谁知道呢。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字里行间,显示着您的善良仁义。但恕我直言,您的善良缺乏锋芒,有成为烂好人的资质。那种傲慢的美国人不值得交往,只一次,知道他是什么人后,应当立即远离,与之交往只能拉低自己的层次。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继续跟读点赞。
善念如流水,百转千回
江郎山闲话 发表评论于
好文,谢谢。
善待他人,问心无愧。
杨和柳 发表评论于
继续跟读点赞。
善念如流水,百转千回。
大学里,大家好搞小团体。听说隔壁一女生家庭困难,每次奖学金和助学金,我都站出来替她争取,跟每个人辩论,我跟她从无交往。后来她嫁得特别好,生活幸福,是需要低调说话的公务员阶层,在大学群,我每次出格反党,令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候,只有她站出来挺我。为了不给人添麻烦,尽管退群了,还是感念无意中种下的花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