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比亚故居 — 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离牛津不远。那天,农场老友小云夫妇开车陪我们去,猜想他们这是第N次去那儿了。老董又当司机又当导游,还顺带让我们浏览了科茨沃茲地区田园风光。我跟小云一路聊着半个世纪前的农场旧事,知青岁月的“陈谷子烂芝麻”,不思量,也难忘,伴着我们的文豪朝圣一日游。
沙士比亚故居:斯特拉福德(Stratford-upon-Avon)
斯特拉福德坐落于雅芳河畔,沃里克郡(Warwickshire)乡间,地处英格兰中部的交通要冲,是个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吸引周遭农民牧人的集市城镇。走在街上,满目典型的英格兰小镇风光。令人不知是“地杰人灵”呢,还是“人杰地灵”。
镇上莎士比亚酒店、英迪格酒店(上下图)和不少建筑,都保持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立面,裸露的木条和白色镶板形成格式墙面,很有特色。
莎翁故居遗址和纪念馆
莎士比亚的雕像,高高地“站”在镇中心的Henley街上。莎翁雕像右后面的三栋联栋楼,就是他的故居。看得出,正在部分修缮。
莎翁故居边上红砖外墙房,是莎士比亚纪念馆,得在这里买票。只有从博物馆,才能进入故居。我们买了通票(the full story ticket)。这样,莎翁故居、新居和他太太家的安妮·海瑟薇农庄就都可以参观了。
馆内展示了很多莎翁纪念品和最初的剧本手稿。墙上是用各种文字写的沙士比亚金句。
这幅抢眼的《威廉·莎士比亚在环球剧院》是菲利普·萨顿(Philip·Sutton)的作品。他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88年夏季展览画了这幅肖像。
莎士比亚戏剧铜铸币。
这是莎士比亚故居的正面。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张火炉边的床上。那一年,由于鼠疫的爆发,斯特拉特福镇失去了15%的人口。许多受害者是尚未有强大免疫系统的幼儿。在莎士比亚出生前,他家已失去了两个女婴。他母亲后来带着他到祖父母的乡下住,他才幸存下来。
房间蛮多,室内的摆设简朴,完全是英国16世纪的习惯和风格,你能感受到当时英国殷实商人,即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参观上楼时,木板楼梯发出“嘎嘎”的响声,就像是一种历史的回声。
回看历史,英国从被古罗马帝国称谓的野蛮人,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直到今天,日落余晖,仍然耀眼。在这过程中,贵族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几天参观的牛津、剑桥大学,及大教堂里保存的《大宪章》等,也都让人感受到英国人对贵族文化的传承。
同样重要的是,平民,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得以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沙士比亚就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代表。出生市民阶层,只受过小学教育的他,因家境日蹙,不得不外出謀生,凭天才和努力,创作了37部剧作,154首十四行诗等;且成功运营戏剧团,他的悲剧和喜剧接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不仅赢得广大都市和乡镇民众的喜爱,女王也成他的粉丝。他对欧洲,以乃至世界文坛产生巨大影响,历久不衰。我想,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他的作品融合了贵族和平民的文化精神。
去前就知道,在故居的花园里,会“遇见”中国戏剧家汤显祖。当看到这尊塑像时,觉得没想像的大。这尊来自汤显祖故里江西抚州市,由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教授创作的雕塑,让中国的戏圣,穿越时空,与莎士比亚相会。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时代人,且像结拜发誓过一样,死在同一年:1616。当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罗米欧与朱丽叶》…在伦敦盛况空前上演时,遥远的东方,汤显祖的《牡丹亭》,也让中国民众着迷。莎翁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而中国的明朝,也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昌盛的时期。他们各自在戏剧文学与剧场艺术上,突破对人性的桎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莎翁故居花园里,我们不期“遇到”另一位东方文学泰斗。这里矗立着孟加拉/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半身像。1916年,这位伟大的诗人为莎士比亚逝世三百周年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刻在半身像的底座。
泰戈尔是一名有天赋的剧作家、诗人、哲学家,多才多艺,出身皇室,曾留学伦敦。难怪与徐志摩,林徽音是朋友。他最被人记住的是他的诗歌剧,就像威廉·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一样,用无韵诗写成。
不复存在的莎士比亚新居 (Shakespeare’s New Place)
莎士比亚新居,指的是他成名之后的居住地。那栋建筑始建于1483年,是当时斯特拉特福最大的房子,有30多间房间。莎翁于1597年买下这座宅邸,这是他的衣锦还乡的住所,终老之地。
但,那所房子已不复存在,18世纪时被拆除。所谓的莎士比亚新居,是在那栋房子曾经矗立的遗址上,建立了一个注册花园,类似纪念馆,让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多个“朝圣”的场所。
从“莎翁新居”的花园,可见斯特拉特福的圣十字公会教堂。这是一座起源于13世纪的古老教堂。
在那栋房子遗址的后面,是个大花园。这个宁静而美丽的花园曾经是莎士比亚庄园的一部分。
最吸引我们的,是花园里美国之友赞助的雕塑小径。这里,美国雕塑家格雷格·怀亚特(Greg Wyatt) 的八座青铜雕塑,错落有致地竖立在植物中。每座雕塑的主题都是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诠释他的八部戏剧:
《李尔王》(King Lear)是不看下面的字,也能认出来的。
《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
《法斯塔夫》(Falstaff)也比较容易认出来。
《亨利四世》(Henry IV)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麦克白》(Macbeth)
《暴風雨》(The Tempest)。
《哈姆雷特》(Humlet),比较难懂。这个王子确实很复杂,难为了雕塑家。
安妮·海瑟薇农舍(Anne Hathaway's Cottage)
从莎翁新居出来,继续去参观他的妻子安妮·海瑟薇的家。
这所有500年历史的英式茅草屋,古朴而带有童话色彩。 安妮·海瑟薇在这里出生和长大。年轻的莎士比亚,在他们关系的早期,常来此拜访她。也是在这里向她求婚。
在这里,走走看看,了解400-500年前,英国乡村的风貌。
科茨沃茲(Cotswolds)乡村风光
一直听说科茨沃茲,这次终于领略了它的美。这个区域被誉为“英格兰的心脏”,覆盖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和牛津郡(Oxfordshire)。它是与法国的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齐名的三大“世界最美乡村”。
从斯特拉福德出来,回牛津的路上,老董让我们沿途在小镇下车,随处看看科茨沃茲地区风景。
我们来到水上伯顿小镇(Bourton on the Water),这里有科茨沃茲版的威尼斯之称。
这是维多利亚水上伯顿村大厅, 1897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石禧年而建造。
这是前几天去的拜伯里 (Bibury)拍的照片。这个小镇,因受知名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赞誉,成为科茨沃茲地区最火红的小镇。
照片集成的视频。
五月的科茨沃茲,蜜蜡色的石头排屋,与田园山水融合,别有风情:淡然、娴静、与世无争而又优雅多彩。难怪,林语堂会这样说: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
2022年五月,世界疫情仍盘桓。这,正是一次难得的老知青文学朝圣+英格兰乡间游!
末了,引几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When I consider every thing that grows
Hold in perfection but a little moment,
That this huge stage presenteth nought but sho
Whereon the stars in secret influence comment
我琢磨着所有成长着的东西,
它们都只有那么短的全盛时期,
这巨大舞台上演的
只是一幕幕的戏,早已被上苍的星宿安排完毕。
(原文和译文均来自网络http://m.yuwenmi.com/yulu/youmeijuzi/982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