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 荣国府
贾府分为宁、荣二府。东府为宁国府,西府为荣国府。
作者用东西二府,来喻指“左宗右社”(左祖右社),这一来自《周礼》的制度。《周礼-考工记》中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左宗,指的是宗庙、祭祀、教化。
右社,指的是社稷、国土、权力。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宫城的传统建筑布局,也是遵循左宗右社,其中“宗”指祖庙(或太庙)祭祀祖先,“社”为社稷坛祭祀社稷,左右对称。面南背北,左侧为东方,右侧为西方。
红楼的故事中,宁府居东,代表“左宗”,所以宁公居长,贾氏的宗祠也在宁国府。荣府居西,代表“右社”,所以贾府的权力中心为荣国府。荣府中的人物影射的万历末年的朝局和权力机构,而宁国府的人物所对应原型,相比荣国府的人物原型要有更高的辈分,是天启之前的人物。
宁国府的“宁”,是南京的简称,也是朱元璋建都之地。所以代表左宗的东府,用“宁”来命名。
荣国府的“荣”,指桐木。说文解字中的《说文·木部》对“荣”和“木”的注释为:“荣,桐木也。从木,荧省声。” “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朱姓的“朱”字,它最原始的意义并非红色,而是指称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而“荣”字的桐木,谐音是同“木”。所以荣国府即为朱国府,喻指明廷。
第一代宁国公,名字是“贾演”,“演” 说文原文:“長流也”,喻指宗庙祭祀如长流水,延绵不绝。
第一代荣国公,名字是“贾法”(此处参考周汝昌先生的结论“从法舍源”),喻指法度、规制,是社稷运作的根本。
第二代宁国公,名“贾代化”,即“代行教化”之意。对应左宗的“宗庙、祭祀、教化”。
第二代荣国公,名“贾代善”,即“代行善政”之意。对应右社的“社稷、国土、权力”。
第三代宁国府子孙是贾敬贾敷,意指“敬敷五教”,是指对百姓进行五种道德规范教育。《尚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与其父祖名字一脉相承,寓意皇权需要对万民教化,从而使得国祚绵延不绝。
第三代荣国府子孙是贾政贾赦,源自《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意思是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显然这不是理想的管理,不是儒家所认为的“善政”。所以作者把“刑”改为其反义的“赦”,这样既符合第三代名字的文字辈,又符合儒家的理想治国理念。但是为了能够让读者想到改“刑”为“赦”,作者给赦老的夫人取名“邢夫人”,取刑的谐音。
而第四代,第五代的宁荣子孙,名字就不再赋予儒家经典的含义。因为自孔子尊崇周制、倡克己复礼以来,历代大儒皆推崇三代之治。黄宗羲说:“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三代之法,是为天下人,天下为公。而三代之后的法律,都是为了保护君主的私产。所以秦始皇以后的皇帝都“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即好处都归我,坏处都给人。 薛福成说:“唐虞以前,皆民主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三代时期,什么事都是百姓做主,后来则全是皇帝做主。
从贾府三代人物的取名,可以看出作者对千年秦制的反感,对三代之治的推崇,同时对明亡原因的反思也基于此。
红楼中,宁荣二公之灵,对警幻仙姑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近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就是指出书中的玉字辈诸人,已经不再有“三代之治”的能力和品德,所以明亡并非亡于外族,亦非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自身的败落。后文黛玉的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也是想表达同样的意思。
【注:本章基本是借鉴了“大车轱辘”up主的结论。笔者也很推荐这个讲红楼的up主。尤其是在儒家经典,诗词咏赋方面,非常有见地。不过在结合史事方面,大多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