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计划规划布局, 在闵行建了的重工业卫星城,四个所谓万人大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 外加一些”等等“之流的工商业,一个新型城市出现了,当然同时修建了不少职工宿舍,可是又但是, 上海人民和革命群众那种固有的市区郊区概念,只要有一点可能, 就不把家搬去”乡下“,所以配偶在上海有其他工作的,哪怕老婆在里弄生产组甚至没工作的,都不把家搬去闵行。
上下班咋办?
这就得说交通了, 从市区到闵行, 只有一条路, 满宽蛮大的沪闵路, 从徐家汇通到闵行,那么能不能通一趟公交车呢?问题来了, 几万职工的上下班,就算三分之一的人需要通勤,毛估估上下班时也是万把人,得多少辆公共汽车才能”笑纳“?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把这条沪闵线的公交车算作长途,车票多少我忘了, 好像四毛钱吧,上海的市内公交可以用月票,六块一张, 长途车不能使用, 那么妄图用月票天天回家的”方法“被堵住了,毕竟每天来回花七八毛钱,对当时的工资收入来说, 比一家人的菜金还高了, 没办法, 住厂里的集体宿舍, 一个星期回”上海“一次, 就是这么说的, 闵行不算上海, 只有市区才算。
这是上海最西南的职工的几十年心酸。
话一转, 说说江湾五角场附近的那几所大学的另一种心痛--户口。
也许全国唯独上海才有的三种不同户口, 市区, 郊县城镇, 郊区农村。
其他地方是简单的城乡二元, 不是城市就是农村,区分就是”商品粮“和”非商品粮“,可上海的郊县”城镇户口“, 绝绝对对也是商品粮,但又不同于市区的商品粮。
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大学的职工宿舍,都属于上海市宝山县五角场街道, 注意到了没有?宝山县!闵行呢, 那时是上海市徐汇区闵行街道, 差别就是一个是”区“一个是”县“!!!
差别有吗? 有, 粮票每月少一斤。
复旦大学前校长陈望道, 临终前对去看望他的复旦老职工说的对不起大家的事, 就是没为大伙儿争取到上海”市区“的户口。
虽然复旦大学的人可以用”月票“乘坐家门口的以前按时三路有轨电车, 但户口的”归属体制“, 还是”乡下人“--郊区的。
上海不但有三种户口, 还有两种不同类别的工资, 闵行的工厂, 五角场的大学,谢天谢地,都是八类。
可是, 上海到闵行中间的颛桥北桥,市属工厂的职工, 拿的却是五类地区的工资,若是住在工厂附近的镇上,工资少一截, 粮食少一斤, 上哪儿说理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