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

关于华人移民们的真实生活经历,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博文用市井、乡土、网络语言烂炖而成,以自嗨、找乐为主,捎带宣扬加拿大民众自助、户外、有机、知足常乐等接地儿生活方式和理念。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由维多利亚艺术馆筹办的第34界年度艺术展于715日隆重上演。展位延展10个街区,可谓盛况空前,人潮汹涌。据统计今年吸引游客有3万之众。考虑到维多利亚的人口也只有35万不到,这个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了不得!

        这等登堂入室的活动自然少不了咱华人的身影,这不维多利亚华人书画社聚众深度参与(书画社LOGO)别人的摊位都是少则一两位,多则三四位看摊,咱可好,一下子来了一二十口子,充分体现了咱的人多胆大,人多好办事的传统,上下齐动,一番手忙脚乱之后,这摊子就支起来,在开门纳客之前来张全家福!

    如果您是明眼人的话,您会发现后排的这位大爷,与众不同,确切地说这是一位滥竽充数者。

    长话短说,八、九十年代在美、加定居的老中人群中,有相当部分是理工背景,就拿这位大爷来说吧,虽然也戴过几顶学位帽,但象征中国文化的四书,一本没读过;五经一段没念过, 整个一个有知识没文化。

    他的工作就是跟数打交道,把各种数据放到解析统计的锅里蒸煮炖炒一番,出锅摆盘,拿到有关会议上白话白话,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发表。往高处说挺唬人的,其实就是个码数工这个称谓是从痞子文学先驱王朔老师那儿学来的,因为他管作家叫码字工

    所以这位大爷上班时在办公室里码数,下班在后院码砖、铺路、种地,锯锯木头、搬搬石头,也常到深山老林里转悠转悠。总之,他干的这些事很粗暴,很费力,很没品。

     这大爷两个月前刚从国内回来,感觉很不爽,很有挫折感,问题出在和同事、同学聚会的酒局上。以前这种聚会都是大伙先你好我好互相打探一番,重头戏是聊聊不在场熟人的八卦。这次变了,大家话题变成聊传统文化动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要不就是孔孟如何如何,老庄怎么怎么的。没文化啊,这大爷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是一脸讪笑,一杯接一杯喝酒。别人聊性正浓,他老人家先把自个给灌翻了。

    痛定思痛,即刻开始文化扫盲动:他要加入书画社,结交文化人。书画社的门槛很高,非前文学青年、文艺青年莫入。一时加入不了,就进来当个义工吧,于是就成就了前面那张照片。

    在这次活动中,咱华人书社的艺术家们获得了空前成功,不但有多幅作品售出(艺术家和购画者合影留念),还为把中国文化融入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做出了贡献。

    那位大也是收获满满。首先聆听了娄师白大师的传人-娄述泽老师的当面教诲;受到了书画社社长的亲自接见。更没想到的是还结识了多位资深美女艺术家,在艺术家们的环绕下拍张照,这大爷又重新找回人生高光时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