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1989(19)

廣漠寒山碧海蒼天,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年初以来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呼吁政治改革的公开信,不但反映知识精英心声,而且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四月初对培大、京华、政大等五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支持多党制的达50.2%,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占21.8%。这些公开信大多提到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民主自由。

四月十五号是个星期五,天气晴转阴。清晨胡耀邦去世,对官方和民众都是一场意外。对民众来讲,推进民主自由的时机突然提前了。陆续有群众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有心人注意到,胡的讣告对他有所贬抑,只提到他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而不提他是其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不讲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评价一个政治人物,不光要看其生前的权力,还要看其身后的影响。胡不是一个强势人物,其风度仪态甚至给人不够成熟稳重的印象。跟那个实权人物的强势和老练对比,他让民众感到真实可亲,值得信赖、同情和尊敬。当天下午,培大贴出标语,“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人民日报也收到类似人民来信。老作家冰心五月二号的悼念短文中“真是,不该死的,死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一句,反映了人民的心声。知识分子和民众这类有所指的言论,一半是悼念、一半是诅咒,不能不刺激到那位强势的实权人物。

政大新闻系有一些学生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实习,了解内幕。十七号下午传出消息,二十一号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十万人的遗体告别仪式,这是顺乎民意的。当天晚上,计划取消。群众上街悼念根本不许报道,十八号说单位内部的悼念可以报道,第二天又推翻、统统不许报道。因为十八号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位上访妇女被新华门的警卫带进去了,群众跟着往里挤。新华社发消息,说群众冲击中南海。《北京日报》对内稿导语里说群众冲击中南海,但正文只说群众“想冲”中南海。官方报道不能自圆其说、违背事实,导致群众继续在新华门聚集,二十号有三百人在那里静坐,官方夸大其词,说有上万人。新华社发的消息,并不是新华社的人写的。到底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消息,连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领导都不能洞其堂奥。

第二件事,《科技日报》独家发表了纪念碑旁写有“中国魂”三个大字条幅的照片,让该死的进一步感受到以死人压活人的压力。字幅有七米长,每个字近一米见方,白绸黑字,魏碑体,触目惊心。由法大青年教师苏藜到培大邀约几位校友制作,据说花了大价钱,高达三千元。十七号深夜,培大学生举着字幅,浩浩荡荡进入天安门广场。

二十二号头七,开追悼会。北京市政府有言在先,凌晨四点清理天安门广场。群众头天晚上就开始进入广场,八九点钟的时候已经达到十万人,以看热闹的居多。到十一点钟,只剩四五千人。到凌晨十二点,由长安街向广场进发的人流长达数里,秩序井然,男生将女生保护在队伍中间,都携带有毛巾防催泪弹。呼喊的口号经法大教师审定,完全合法,例如“反对领导干部终身制”,“打到官倒、反对腐败”,“科学兴国、教育为本”和“尊重人权”。到上午十点,广场已挤满十万青年学生,秩序良好,绝无喧哗;新华社报道只万余学生。十里长街上的送灵人,达百万之众。

当天晚上,培大、京华、政大和师大等校内有人游行,京华贴出了罢课的大字报,培大、京华青年教师号召罢教。《政大博士生宣言》提出八项要求,包括:博士生全体罢课;七十五岁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全部辞职;解除报禁;设立廉政委员会,清查党政领导层中的腐败现象,审查高干子女亲属的非法经商活动。显然,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的政治改革和民主自由诉求,并不会停止于对胡耀邦的悼念。

二十三号,《科技日报》集中发表了学生的挽联、标语和口号。

二十五号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提前播发了《人民日报》次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将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自由的青年学生称作“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将民主运动称作“动乱”。四·二六社论由曾建徽起草,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和李鹏对局势的判断和决策。

社论严重激怒了群众。学生自治组织开始公开活动。在社会主义中国,成立组织是一个界线、决定活动的性质。培大学生自治会筹委会召开记者会,发表声明:不反党、不违宪,专注于推动民主;并提出复课三项条件:跟政府对话;公布新华门事件真相;新闻立法。首都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发布通知:明天全市统一游行,到天安门会合,抗议四·二六社论。

二十七号北京有三十多所高校的学生参加了大游行,规模空前,人数无法统计。在媒体实习的同学透露,北京市事先向中央打了包票,在沿途交通要道布置军警阻拦。但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数量极其巨大,数以百万计的围观群众、主要不是学生,轻易冲破军警防线。在有些地段,军警主动撤防,甚至向游行队伍敬礼。

游行的口号标语无懈可击,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廉洁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动乱”,“和平请愿”,“真诚对话”,“消除腐败、打到官倒!”“不自由、毋宁死!”“新闻要讲真话”,“稳定物价”,等等。法大学生高举三大块标语牌。第一块写有毛泽东语录:镇压学生运动绝没有好下场,和邓小平语录: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第二块写有对人民日报社的起诉书。第三块写有《宪法》有关公民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条款。

新华社当天报道比较客观,既发了学生游行示威的消息,也发了北京市说游行非法的消息。首都主要报纸刊登了新华社另一则消息:上海市委决定停止《世界经济导报》钦本立的总编辑、党组成员职务,原因是《导报》坚持如实报道其与《新观察》十九号在北京联合举办的悼念胡耀邦的座谈会,而与会者对胡的评价尤其是有关清除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的部分,跟讣告不尽一致。上海对《导报》的处理,跟学生要求的新闻自由背道而驰,不啻火上浇油。

学生要求跟政府对话。二十八号,培大、京华贴出大字报,就对话内容提出建议:一、贪官污吏和官倒;二、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三、新闻自由和新闻立法;四、学潮性质;五、对胡耀邦的评价。首都二十多所高校学生代表开会,提出艺术院校和外语学院明天可以复课,其他学校继续罢课。严家其、包遵信和苏绍智等三十余人发表《捍卫新闻自由——致上海市委的公开信》,声援《导报》。

二十九号,李鹏委托袁木、何东昌和袁本立跟学生对话。四十五名对话学生当中,四十一名是由政府指定的各校学生会干部,只有四名是参加过游行的学生代表。谁提问、问什么,事先完全安排好。非官方学生代表最后发言,跟政府代表发生争论,双方不欢而散;电视台剪掉了这样的镜头。

三十号,高自联要求,五月四号前,由各校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团跟政府对话。否则,将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

 

有件事《河殇》算是说对了。中华文化有崇拜龙的传统。政治的治,是指治水——古代的第一要务。洪水肆虐,不可阻挡,所以要拜龙王。龙,有着暴戾的形象,人们既敬又爱,自称龙的传人。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但是一年当中有一段时间,过年的时候,百姓要舞龙灯,将这暴戾的龙举在手上,左右摇晃,戏弄一番。

这个时候已经到来。京华几位老先生说,跪久了,站起来遛遛。

 

他对政治本不热衷,甚至有些隔膜。对国内政治的一些概念,只是在开始读第二学位时才有所了解。当然有的老师、包括老先生很欣赏他这一点,因为他看很多问题,眼光都是新的。

月初从蛇口回来,无非是上课,做导游挣钱,还有春天里的一把火。十五号以后,政治压倒一切,人心惶惶;年长的老师倾向按部就班,中青年教师言论越来越大胆。到二十一号,校园开始沸腾,难以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罢课,毕业班的课本来就不重。

也许因为他是学外语的,刻意要跟外界保持一段距离。他不觉得眼前发生的政治运动,跟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联系。来自社会底层,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对国家的管治能发挥什么影响。爱国是富贵者的特权,其他人没资格。他相信并且孜孜以求的,是通过个人奋斗,改善自己的处境,这种人生观跟他接受的英语教育一致。来到北京之后,他开始赚钱而且收入不低,更享受着爱情的甜蜜和欢乐。他所期盼的,是顺利毕业,如期完婚,然后同赴蛇口。他是一个私有的人,不希望自己人生的规划被打乱,无论是政治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还是宇宙的事。对他来讲,生存第一,生活至上。

罢课相反让他有更多时间做导游,她有时也跟着去。他需要钱,他要结婚、要到南方安家、还要孝敬父母。其它时候,他读过去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英文书。寝室里很安静,他的、她的,都是如此,让他们有特别的动机暗中支持民主运动。王建、章学文对他有很多帮助,近来却对他有些冷淡,“你应该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毋须辩解,个体价值是群体价值的基础,而不是相反。而这,正是东西方的分野。他想起亨利·梭罗所说的,“我要提醒我的同胞们,他们首先是人,而只在较晚且方便的时候,才是美国人。”

她对政治也不是格外关心,虽然她来自北京,似乎所有北京人都是政治家。据说北京的空气里,浓度最高的成分,不是氮气,而是政治。她关心政治的程度,限于随大流,除此没有格外的追求。而且爱情的甘蜜过于浓酽,完全包裹、占据着她的心。对她来讲,爱情至上。但她知道四·二六社论的大概,因为商学院里已经群情激愤,连平时忙于织毛衣、读琼瑶的女生也不例外。

明天的游行,大家都去,不去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自由,既然有参加的自由,就有不参加的自由。

二十七号清晨,他跟大家一道迈出校门。部分中老年教师、包括一些政工干部站在门口,声泪俱下,极力劝阻。他们比谁都知道,向共产党示威意味着什么——反党是滔天大罪。学生们鲁莽和天真的程度,大大超出了他们想象的边界。同学们豪迈地走出校门,头也不回。他们的目的地,是从小就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

只有他,才属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他的目的地,却不是广场。商学院女生楼后防空虚,宿管阿姨早已不知所踪。她说,恶心。他说,这是读人民日报社论的正常反应。不,是身体。纯洁的男女青年不当回事,以为活动活动就好。学生和群众在长安街、广场舞龙灯,他们在宿舍龙飞凤舞。不为他们所知,那条暴戾的龙要将他的命运腰斩,让这一次,成为他今生最后的欢爱。

玉渊潭今年首次举行樱花节,现在属于晚樱期。我们在一起已经一年多了呀。去公园走走吧,说不定你会觉着舒服点。公园的门大开,不见工作人员,他们要么在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要么在大张旗鼓地制造动乱,随你想象。俩人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看绿叶将不多的樱花覆盖,看风将地上的花瓣吹起。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她靠在他肩上,还是恶心,想吐。可能是感冒了,干脆我送你回家休息吧。我感到好累。

四处人心惶惶。今天是星期四,但是阿姨在家。他呆她房间,阿姨把她喊过去单独问话。等她回来时,像换了一个人,妈问上次例假是什么时候,你的阴谋得逞了,你要当爸——了。他轻轻抱起她,像端着一块嫩豆腐,亲她一口,对她耳朵喊——小妈妈。这是意料之中的,这是计划之内的。妈妈没有生气吧?坏人作恶,她生气有什么用?不过她说这段时间不许再碰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乱动。反正现在罢课,你抓住机会在家休息。十二月分娩,正好南方不冷,他进一步憧憬。

老先生并不像某些老马列一样劝阻学生游行示威,但也没有鼓励怂恿,而是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叔叔也差不多。他并没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压力,参加、或者不参加。

碼農學寫字 发表评论于
丰富的历史资料。大风起,小人物只能被卷着走了。
冯墟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
格利 发表评论于
还原历史原貌,内容很丰富。
冯墟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欢迎沉香!问台湾同胞好!!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好文!1989一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年!谢谢分享!
冯墟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您怎么知道?我当时看最低档的内参,已经很真实了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支持多党制的达50.2%,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占21.8%。————还有这事呢,冯兄当时看内参?

今天写得多,先赞慢慢读:))

冯墟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平等性' 的评论 : 思想的矮化是肯定的了,现在想都不敢想。
平等性 发表评论于
冯兄的系列开始步入高潮了,这一篇内容极其丰富。“四月初对培大、京华、政大等五校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支持多党制的达50.2%”,可叹又过了三十多年,现在如果再发问卷调查,支持多党制的能有多大的比例呢?
冯墟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zuo' 的评论 : 所以大家一起努力,要写出来呀
wzuo 发表评论于
这段历史年轻人都不知道了
冯墟 发表评论于
李鹏是个关心部属的好领导,但是个祸国殃民的政治家。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冯兄雄文!老爸书房的书桌上原来有一张和李鹏的合影,64后就撤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