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批《毛批三国》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总批:吕后惨杀戚姬,而惠帝无子;何后酖死王美人,而少帝不终:岂非天哉!且也前有何进之弒董后,后有董卓之弒何后:天道好还,于兹益信。(把某些独立事件并排举出,然后推导出某种玄奥的理论,是中式探索未知的法宝之一;所谓的格物致知,百分之九十只停留在“格物“上,“致知“这一块可以说是极其缺乏且肤浅的。而关于“天道好还”,或许还是佛教解说得好一点,叫做因果,也就是你做过什么举动,则大概率会引发什么后果,这就比较符合自然规律。但这自然规律,至目前为止,其实也仅限于人类所能认识范围的而矣,在另一个遥远的星系里,可能人类所有的认知都会被颠覆。)

  丁管、伍孚,奋不顾身,若使两人当曹操之地,必不肯为献刀之举矣。曹操欲谋人,必先全我身。丁管、伍孚所不及曹操者,智也;曹操所不及丁管、伍孚者,忠也(为什么是忠,而不是勇?“忠”,总是带点奴才的味道。)。假令当日,县令不肯释放,伯奢果去报官,而曹操竟为董卓所杀,则天下后世,岂不以为汉末忠臣,固无有过于曹操者哉?王莽谦恭下士,而后人有诗叹之曰:“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罗贯中这样的笔触,恰恰是把曹操当作一个正常人来描画的。所谓的奋不顾身,要么是有极坚定的信仰(为深爱者、被洗脑者都算),要么就是后面有督战队。一死了,就成千古忠臣了,这样的身后之名对于生前之事有什么意义吗?未死之前哪怕一直庸碌无为,但只要是为君上而死,就立刻留名青史,为后世腐儒颂扬,这样的货到底有没有价值?他们这样的货唯一的价值,是作为皇帝们宣扬为君上舍己尽忠的标本。)
  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更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之语,读书者至此,无不诟之、詈之,争欲杀之矣(说到底就是:不同于自己的观点的就得死。)。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看来老毛见过的道学还挺多的。正所谓本色者雄!不管心里怎么龌龊扭曲,只要能口心一致,危害就不一定会大。满口仁义者才最应提防。)

  若使首回张飞于路中杀却董卓,此回陈宫于店中杀却曹操,岂不大快。然使尔时即便杀却,安得后面有许多怪怪奇奇、异样惊人文字?苍苍者将演出无数排场,此二人却是要紧脚色,故特特留之耳。(即使那时杀却,后面依然会有替代者出现,这就叫做规律;并且后续所发生之事,未必不怪怪奇奇、异样惊人。在染缸中被染是常态,整体环境决定着一个大概率的结果。)

  且说董卓欲杀袁绍,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杀。(写得好像董卓可以随心杀袁绍似的,这就是小说的不严谨,为营造某种氛围而蓄意夸张。袁绍若真那么好杀,傻子才会放走他。)”袁绍手提宝刀,辞别百官而出,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夹批:亦去得慷慨。(如果董卓真的权倾朝野了,袁绍能走得那么容易么?)卓谓太傅袁隗曰:“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夹批:今既因叔恕侄,后何因侄杀叔?】废立之事若何?”隗曰:“太尉所见是也。”【夹批:侄儿颇刚,叔子太软。】卓曰:“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宴罢,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曰:“袁绍此去若何?”周毖曰:“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夹批:一个说他有用。】伍琼曰:“袁绍好谋无断,【夹批:四字评定。】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夹批:一个说他无用。(两个说得都有理,也不冲突。有用无用,当看怎么用,所谓的有用无用,是对其人所占资源配与不配的判断,也是对其人将其掌握之资源发挥出多大效能的评判。)卓从之,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 ;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夹批:音徙。】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夹批:此象简亦可云击贼笏。】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卓命牵出斩之。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夹批:此时何可无此一人!】后人有诗叹之曰: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丁管是当天才知董卓要干这事,还是早就知道?如果早就知道,那他做了什么其他努力没有?在朝堂上用笏板打董卓,能有多大的伤害值?这样做,除了蠢,没有其他什么能解释的。像这样的货,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无脑但死忠的好标本。)

  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刚刚“群臣无不悲惨”,现在却又“群臣朝贺”,精神不分裂么?),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夹批:昔桓、灵禁锢党人,今董卓禁锢天子。】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这皇帝废不废的,有什么好可惜的么?立他的人和废他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他本身就是一个傀儡而矣;当初要是何进没能在政治斗争中获胜,陈留王就是皇帝了。)。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拜、趋、脱履”,这样的一套规矩是用来培养奴才的,所以在关键时刻,基本是指望不上的,因为素日的驯化已剥夺了他们的血性。因而只能像猪羊一样,被狼驱赶。),威福莫比。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夹批:从来权臣大都如是。(明君不也一样?)因荐蔡邕之才。卓命征之,邕不赴。【夹批:初念原好。】卓怒,使人谓邕曰:“如不来,当灭汝族。”【夹批:求贤之法太峻。】邕惧,只得应命而至。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夹批:孔光屈节于董贤,谷永依托于王凤,扬雄失身于新莽,龟山应聘于蔡京:古今同叹。(在那样一个体系中,想不做奴才的代价太大。老毛自己遇到相似情况时,敢不敢顶?蔡邕在受董卓器重期间,有没有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做出了点什么有益于社稷黎民的事?那是评价他价值的关键所在。)

  却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终日流泪为何?还是个正常孩子么?)【夹批:李后主所云“此中日夕以眼泪洗面”也。】一日偶见双燕飞于庭中,遂吟诗一首。【夹批:空庭飞鸟,任其翔舞;冷宫废主,身被牢笼。触目感愤,抗声而吟,不知是诗,不知是泪?(若当初不曾被立为皇帝,是不是就没有今日之泪了?)诗曰: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夹批:前半首咏燕,兴也,比也。】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夹批:目断旧宫,不能奋飞,诚不如双燕之反故巢矣。伤哉!】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夹批:后半首自咏,赋也。○诗好。】

  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夹批:杀之何名?请教。○天子亦以文字取祸,千古异闻。(曾经的天子而矣,没有了大权,跟庶人有什么不同?即使此时不以此文字取祸,他日亦将以他言取祸。)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弒帝(中式的政治斗争,实质往往是赌命。)。帝与后、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帝大惊。儒以鸩酒奉帝。【夹批:赋诗饮酒,最是雅事,不意有此燕诗鸩酒之惨毒也。】帝问何故,儒曰:“春日融和,【夹批:是双燕飞庭时节。】董相国特上寿酒。”【夹批:好个寿酒。】太后曰:“既云寿酒,汝可先饮。”【夹批:此酒岂可相劝。】儒怒曰:“汝不饮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练于前,曰:“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夹批:鸩酒可曰寿酒,则二物亦可曰寿礼。】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夹批:满朝文武,不如此一女子。(又要树立一个女性标本。)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与何太后曰:“汝可先饮?”【夹批:后欲儒先饮,儒亦欲后先饮,只算还敬。】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夹批:此时方悟何进误事,不识一念及董太后、王美人否?(到这时了,还仍都是他人的错,自己好像很无辜一样。)儒催逼帝,帝曰:“容我与太后作别。”乃大恸而作歌。【夹批:甚矣,帝之多文矣。既作感怀诗于前,复作绝命词于后。文章无救于祸患,我为天子一哭,更为文章一哭。】其歌曰: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夹批: 音山。】(废帝自己难道不清楚自己的处境的么?还觉得董卓会让他们几个终老吗?从他作那首诗来看,他是挺拎不清的,加上有一个拎不清的娘,所以这结局也配他。)

  唐妃亦作歌曰: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人都要被搞死了,这些歌是哪个胆大的给记录下来的?)

  歌罢,相抱而哭,李儒叱曰:“相国立等回报,汝等俄延,望谁救耶?”太后大骂:“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夹批:惨极。李儒之罪,浮于董卓。(倘若董卓没杀废帝,日后废帝又掌大权了,他会饶董卓活命么?中式政斗就是这样的。)还报董卓,卓命葬于城外。

  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夹批:便是强盗所为,不成气候。(兵、钱都有了,那女人还是个事吗?打天下为了什么,还不是为这些?那些正经帝王们可以做,为什么一个实际掌权者就不可以?这就又陷入了小说人物的脸谱化程式了。)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那种兵荒马乱、又物资匮乏的年代,草民还有闲情搞社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夹批:末世官军捕盗,往往如此,堂堂宰相,亦为是耶?(非仅末世,千百年来此风从未断绝。对于草民而言,没有盛世,日日末世。)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这又是小说中惯用的模式,写一个人该死,便需要不断进行铺垫,不断调高读者的厌恶情绪。)。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夹批:将叙曹操行刺,却先有伍孚行刺作引。天然奇妙。○孚之勇往直前较胜于操,盖曹操顾身,伍孚不顾身也。(伍孚行刺前,有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像这样的行动,如果没有反复地训练,就赌一朝之成败,成功率是不怎么高的。)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夹批:反字驳得快畅。】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后人有诗赞之曰: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但肯为皇帝死的,都算忠臣,所以后世的和珅,如果寻个由头为乾隆而死了

  董卓自此出入,常带甲士护卫。

  时袁绍在渤海,闻知董卓弄权,乃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夹批:夹写袁绍致书,前应悬节出奔,后伏兴兵会盟。】书(曰):

  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当日劝何进召四方诸侯的也是袁绍,为什么不先自我检讨一下?)

  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夹批:非请众官吃司徒寿酒,正为天子前日曾吃李儒寿酒耳。】众官皆曰:“必来祝寿。(看来司徒素日人缘不错。)”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没有董卓的间谍么?)。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夹批:绝不说起胸中心事,突然放声大哭,一则想着前日天子吃寿酒之眼泪,一则引出今日众人吃寿酒之眼泪也。是至情,亦是妙用。(我只想到一句经典台词:真是好演员。)众官惊问曰(连曹操这样的聪明人也都一起“惊问”了么?):“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司徒生日,满朝公卿皆至,却不请董卓,为什么董卓就不疑?前面把李儒写得那么精明,这时候难道又变傻了么?)。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都是好演员。)【夹批:徒作楚囚相对,亦何益耶?】坐中一人,独抚掌大笑。【夹批:众人皆哭我独笑,的是妙人。】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既然满朝公卿都是一条心了,那为何还搞不过董卓,可见是满朝废物。)【夹批:妙语解颐。(再次以真性情铺垫出曹操英雄。想来作者也不会是动不动就只会落泪之人。)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夹批:毕竟主意全别。】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被偷换概念得最多得一句染脑语。汉朝之禄哪来的?),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一般来说,认为杀了匪首,匪众就散了的,都是不大切实际的理想状态,除非这匪帮的凝聚力极差,但凝聚力极差的匪帮,其破坏力也应该不会很强。所以才会有后面的李傕、郭汜之乱。),悬之都门,以谢天下。”【夹批:其语甚壮。】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夹批:有心人。】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口中说“虽死不恨”,却临场惜身,也算是剧情之一小起伏。)【夹批:袁绍致书,孟德献刀,一样愤激,而操更壮。】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夹批:写得慷慨动色,仿佛荆卿渡易水时。】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我不得不再得问一句,这么多人难道都是守口如瓶的人么,也都是一心保汉的忠臣么?这席间之语,没流传出去一句么?看来也是小说的随心了,有无密谍,全凭情节需要。)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董卓带剑上殿,曹操佩刀进相府,看来曹操也是甚得董卓的信任的,昨日王允对着一个董卓很信任的人大谈董卓弄权,这合常理么?),问:“丞相何往?”从人云:“在小阁中。”操径入。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夹批:读书者至此,为曹操捏一把汗。(曹操不是傻子,他会不知道见机行事?)卓曰:“孟德来何迟?(听这话难道是有什么事要跟曹操相商?)”操曰:“马羸行迟耳。”【夹批:亏此一句,后来好逃走。(是,纯从故事角度来讲,也安排的挺有前后逻辑。)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夹批:多谢。少停,当以宝刀奉答。(董卓待曹操真是不错,那曹操还要杀他,是不是也算是某种不义?后面的蔡邕,即使董卓被杀了,也还念着董卓对自己的好。)布领令而出。【夹批:好机会。】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夹批:我亦谓然。】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夹批:有鉴于伍孚之事也。】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到这里,又像是没什么事跟曹操商量,既然没什么事,那曹操来早来晚又有什么关系?)【夹批:一发凑巧。】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夹批:我亦谓然。】急掣宝刀在手,【夹批:读至此,又为董卓捏一把汗。】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衣镜的摆放位置不应该先说明一下的么?以曹操的精明,动手前不应该先观察一下四周的情况么?)【夹批:意外出奇之事,写得情景如画。】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夹批:读书者至此,大为曹操捏一把汗。】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夹批:夹写此句,要令读者吃惊不小。】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夹批:好权变,确是奸雄(若无权变,像伍孚那样硬上,能得到什么有益的结果么?)。○赐马献刀,大好酬酢。○刺卓何必宝刀,其所以请宝刀者,预为地也。献刀之举,未必不在曹操算中。(这是曹操识时务之处,既然已经成功无望,不如保存实力。满朝废物中,能拿得出手的真的不多。)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夹批:补写宝刀,忙中闲笔。○如此宝刀,固不当以董卓之颈血污之。(那何人之血可以配此刀?)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夹批:先拔刀,后解鞘,明明行刺。董卓愚莽,故不省得。(董卓若不愚莽,怎么会惹得天下共讨之?他若像曹操一样精,那还有其他人什么事?)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夹批:妙。适未及试刀,今不得不急试马。】卓就 教与鞍辔。【夹批:细。】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夹批:来便迟,去便快。○推托马羸,未必不为此时地也。奸雄妙算如神。(行刺不成可托献刀,那行刺若成功呢,怎样全身而退。)布对卓曰:“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夹批:毕竟吕布略乖觉些。】卓曰:“吾亦疑之。”【夹批:此是顺口话,适才并不曾疑。(正是,好批。)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夹批:此君若早来,孟德休矣。】卓以其事告之。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夹批:唯其如此,所以去得放心,去得干净。○是句在李儒口中带叙出来,省笔。(至此方明,为何前番司徒宴前独他不哭,因为是裸官,所以才会那么慷慨豪壮。)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夹批:李儒甚有机变,惜为董卓令坦。】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人往唤操。【夹批:差狱卒,便是擒捉之状。】去了良久,【夹批:孟德去远矣。】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 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曹操若是行刺董卓成功,计划怎样脱身?还是大功已成,就地受戮也无所谓?按他得性格,即使成功了也一定不会束手就擒。如果他行刺成与不成都有相应的应对之计,那么李儒的测试法,曹操是否也曾考虑过?)【夹批:此段在狱卒口中补叙出来,省笔。】儒曰:“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确实可气,我一片诚心待他,他却反来害我,真是忘恩负义。前者吕布杀丁原,被批为不义,那此番曹操欲刺董卓又为何?)”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知矣。(何必非要拿住曹操,他的朋友或者同僚中走得近的,拿来严刑拷问,不也可以寻些线索的么?可见又是小说在自设了。)【夹批:读书者至此,又为王允担忧。(作者都已经说要先拿住曹操了,还担忧王允作甚?若现实中,像王允这般做事的,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整个汉朝也没有几个万户侯,现在抓个刺客就能官封万户,是不是有点夸张?),窝藏者同罪。

  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跟水浒里一样的逻辑问题:曹操一路飞逃,董卓的抓捕文书难道不也是靠人骑马去传递的么?为什么文书反而会比曹操快?难道已经有电话了?那么精的曹操是怎么样被抓的?)【夹批:读书者至此,不特为曹操着急,且益为王允担忧。(神经病,老惦记着王允干吗?就因为知道他后面要担起除董卓的任务么?可是董卓被除了之后,天下就太平了么?)擒见县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农业时代真是说啥子都是成立的。)【夹批:何不云覆姓夏侯?】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夹批:是何故耶?令人惊疑不定。】乃曰:“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京城内那么多的官员,还能认得曹操,可见不同一般。)?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夹批:熟视沉吟后却说出此数语,孟德奈何?】把关军士赐以酒食而去。【夹批:细。】至夜分,县令唤亲随入,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审究。【夹批:精细。此熟视沉吟时算定者。】问曰:“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夹批:此县令须以此言动之,奸雄眼力过人。】县令屏退左右,【夹批:精细。】谓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就这一句,再不俗,也只是个奴才。为何不直说,一身本事,要寻个买主,落得个清爽干脆,也没那么贱。)【夹批:是有心人。】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夹批:偏是奸雄会说道学语。(是听到陈宫的话,有转机了,揣测其心亦是忠良之人,故用大义之言进一步感动之,意在为自己解套。)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夹批:曹操此时,竟是一位正人。(谁还没有个天真的时候?)县令曰:“孟德此行,将欲何往?”【夹批:问得紧要。】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诛董卓,以我代他,吾之愿也。这实在是个好风口,正当性充足,建立自己的武装,在正义的旗帜下发展壮大,而后就能拥有更大的梦想了。)【夹批:词直气壮。○后文事先逗露于此。】县令闻言,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想要得到中式的成功,心理学一定要懂得很多。),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夹批:微独县令信之,读书者至此亦几信之。(想要看一个人得品格,就得看他获得权势后得表现。啥也没有的时候,总要让自己符合正统价值观,不然如何收人心?当然也有另一句话: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化。))○写县令先沉吟,次密召,后拜服:最有次序。】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夹批:至此方出姓名,好。】老母妻子,皆在东郡。(又是一个裸官。)【夹批:此处先说老母妻子,遥对后白门楼中语。】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夹批:不特相救,且复相从,宫之于操,其恩不可谓不厚矣。】操甚喜。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为后文杀人做铺垫。)【夹批:细。】乘马投故乡来。

  行了三日(这三日间,没有一处城关阻碍么?),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夹批:二语是绝妙一幅画景。】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夹批:闲闲而来。】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又要再说一遍,朝廷的文书是以怎样的速度扩散的,是不是追得上曹操逃跑的速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夹批:应上“家中消息”句。】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夹批:异日白门楼中何不记此一语?(白门楼难道不是陈宫自己求死么?)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曹氏灭门,自有夏侯氏继之。)【夹批:曹氏幸不灭门,君家却即刻有灭门之祸。】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夹批:应上“觅宿”句。】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夹批:写得举动可疑。】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为什么要亲自去,买酒这种事不能让家里其他人去吗,自己不应该留下来陪客聊聊吗?)”言讫,匆匆上驴而去。【夹批:更是可疑。】操与宫坐久(没有其他人相陪唠嗑的吗?这合常理吗?),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夹批:一发惊疑。】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夹批:应上“结义兄弟”句。】此去可疑(如曹操之疑,即使是至亲,也不放心的吧。),当窃听之。”【夹批:微独操疑之,读书者至此亦深疑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夹批:吓杀。】操曰:“是矣!【夹批:二字摹神。】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夹批:不曾在董家试刀,却来吕家试剑。】一连杀死八口。【夹批:“八口之家”,无一全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这种文字太不合实际了。磨刀声听得见,就听不见猪被绑的时候的叫声么?难道猪嘴里被塞了布团了?八个人被杀,哪怕是再不济,半点反抗都没有的么?也没有逃跑的?他们手里不也有把杀猪刀么?作者这种文字实在是为黑曹操而黑,不讲求点逻辑。)【夹批:昔吕后錔以人为彘,今曹操误认彘为人,而吕氏全家被杀,伯奢岂吕氏苗裔与?否则何以有此恶报也。(老毛又要来搞玄幻联想了。)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孟德心多,那你为何要随他一起干?八个人中有没有是陈宫杀的?)”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夹批:又是一幅画图。】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夹批:适来内良久,正为吩咐此耳。○丈人宿子路,不过鸡黍是供,今何必杀猪相款乎?伯奢真奢矣。(是啊,据史料,猪肉在秦汉之时尚属于奢侈品。)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夹批:乃翁之结义兄弟也,而既杀其家,复杀其身,咄哉阿瞒!岂堪复与刘、关、张三人作狗彘耶?】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夹批:此等见识,在曹操原是不差。(或许换一种说法比较人性点:全家都死了,留下个老头岂不要心痛死,再者,日后的生活怎么办,不如爽快点,一起去了干净。)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事者大多如此。)【夹批:曹操从前竟似一个好人,到此忽然说出奸雄心事。此二语是开宗明义章第一。(前面是因为性命在陈宫手里攥着,现在自己可以做主了,所以可以露本色了。)陈宫默然。当夜行数里,月明中敲开客店门投宿。(为什么还敢投宿到客店,这倒不怕被举报了?看来得感谢住店登记制度得不健全啊,也没有全国联网。)【夹批:又是一幅绝妙画景。○忙中偏有此点缀,妙。】喂饱了马,曹操先睡。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在这酱缸中,哪个非狼心之徒可以成事的?)!今日留之,必为后患!”【夹批:不差。】便欲拔剑来杀曹操。【夹批:该杀。】正是:

  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说什么操卓一路人,你把刘备放在现在董卓或将来曹操的位子上,给他绝对掌控的资源,到时人性中该显现的一样会显现。)
  毕竟曹操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皇帝这个称谓,不仅仅只是个名号,还代表着对一切事物的绝对掌控;一旦没有了实际支配权,那么“皇帝”就不能称其为皇帝了。董卓行废立,就是要宣示,这天下的实控权已经易主了。

满朝公卿都想除掉董卓,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即使把董卓杀了,是不是整个局面就可以立马恢复到皇帝掌握一切的状态?董卓死了,如果李儒继承他的权位,那么情况会比董卓在的时候好还是不好?一切权力归皇帝的理想结局,是会迎来一个好皇帝,还是会出一个比桓、灵更糟的皇帝?这班大臣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罗贯中是否考虑过这些问题?

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家人的故事,作者之用意,就在于借此事,为本书中之曹操定下基调,为他后面“实为汉贼”的形象做个铺垫,尽管编得有点远离实际,但是在引发读者产生相应的情绪影响方面,已然是极大成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