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的日子里-突击学英语

在瑞典的日子里-突击学英语

 我一头雾水地接受了自费公派去瑞典学习后,冷静下来思想,局面怎么不经意间大变了?自己乌鸦变凤凰了吗?出国学习我能行吗?

我觉得学英语是当务之急,毕竟在见到先生前,还有许多事需要我独自一人去面对处理。

我从书柜里翻出了先生用过的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还有那时很热门的英语900句磁带。晚上收拾完厨房就啃这些书,记得最喜欢看的就是新概念英语,里面的许多英式幽默小故事常让我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家里的”背景音乐“也从留声机老歌改成听英语900句磁带。我听磁带是一心二用的,不耽误做家务。

有个建筑工地工人撒选沙子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挥之不去。工人们漫不经心地把山一样高的一堆黄沙,一铲铲地朝一个竖立着的铁丝网上扔,铁丝网的另一面地上就慢慢堆积起了一个小山。。。。我想我学英语如果能像工人铲沙子那样一直坚持,我的英语词汇肯定也会积少成多地堆起来的。我这方式不一定好,但我那时就是这么想的。

H科长与我一起做学习意向书的时候,我把疑问抛向他。”外事处没同意我探亲,怎么这么爽快就同意我去瑞典自费公派了呢?我怎么可以自费公派呢?。。。“H科长,上海人,平时接触中,觉得他虽年少得志为官,但一点都不轻狂。他为人热心诚恳,没有高人一等的官腔,也不像会算计人的小人。他笑着说,你不知道啊?你的那些重大社会关系现在老吃香了,现在正在讲统战,你现在是团结对象。。。。又是一头雾水。。。H科长很友好地说,要不要来个火线入党?先来上上党课,每星期五都有。”H科长是我们科的党支部书记,三句不离老本行。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不像开玩笑,我也笑着答,”我现在最想上的是英语课。“心想,共青团都没让我进,越级入党?入党是儿戏吗?”好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 我顿了一下,补了一句。H科长没因我的答非所问不高兴,一口答应,这没问题,我给外语培训部的Y老师打声招呼就是了。

从H科长那里我知道,我自费公派是因为我拿到了电大经济管理系本科的毕业证书,况且一年多前提升了副科长,算是中层干部出国学习。呵呵,真的是此一时彼一时。我痴人也有痴福。

那时学校放暑假,行政部门和外语培训部是不全休的。

培训部在卫生系大楼的顶楼上。我在楼道里就遇见了Y老师,估计H科长跟他提起过我了,他一副老好人的样子,笑呵呵地对我说,小Liu啊!我们不清楚你的英语学习背景,不知道把你往哪个教室里搁?边说边把我带到一个大房间。80年代后期,各大院校的职称评定多了一条英语考核,所以培训部很忙。

大房间的一角,好几个年长的老师站在那里,我认出里面有卫生系的系主任,老师在帮忙他们练习口语。Y老师说他们都有外事任务要出国,老师在让他们学做自我介绍。一个I'm who who who就被老师打断好几次重来,这得学多久才能派上用场啊?另一个both隔开的房间在放《follow me》录像,有两个女老师在看,Y老师又指了一个半开着门的教室说,M老师在里面辅导一个要公派留学的,另一个在国际学术活动中得了大奖,要去领奖发表获奖感言。Y老师让我自己挑一个合适的参加。

M老师跟我在教师宿舍楼里是邻居,他是个腼腆的年轻人,与人见面就微笑点头作礼而已。谢过Y老师,我走近M老师的教室门口。他们正在听录音。我站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没察觉门外有人。我轻轻地叩了下门,M老师听见了,他转头的时候,我就说,”May I come in?“M老师立即站起来为我打开了门说:”Come in please.”进了教室,我又说“May I join you?”我觉得自己没时间忸忸怩怩,就开门见山地出丑了 。M老师说”Sure.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first."我简短介绍了自己,那两位老师也分别向我介绍了他们自己。他们的英语课继续进行。

听完录音后,M老师要我们复述听到的内容。我后到排在最后。记得我就把听懂的说了几句,谁知M老师表扬了我,说复述,并不是要你们背出来,像Liu老师那样,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好。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后来的日子里,M老师每次课都给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情景练习,到商场购物啊,路遇问路啊等等,很有趣,我很喜欢。

科里的另一位J科长知道后,(他的儿子曾找我为升高中复习功课。Michael Jackson的中国小粉丝(二))又推荐我上学校晚上给学生的英语课。我知道后也一次不拉地参加听课。记得英语老师每次上课第一部分总是听写,这是M老师课上没有的,还经常提问,点名让学生回答,我每次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生怕被她点到名答不出来出洋相。

就在去瑞典前,我意外地有了一个接待外宾的任务,不是官方的,是先生瑞典导师Dr.Lundguist的女儿玛丽安和她的闺蜜克里斯蒂娜到中国苏州旅游,顺道来看望我。我先生让我接待并陪同。感谢玛丽安,当我回想起那个夏天接待过她时,我的飞机票谜团也得到了解答。我到瑞典的飞机票就是玛丽安送来的,先生还让她带给我400美元作家用和出国准备。

玛丽安来访这消息对我来说非同小可,且不说怎样与她交流沟通,这外宾是私自可以接待的吗?我请示了H科长,他让我一定要先汇报外事处。H科长的指示很重要,外事处知道后,立即帮我为两位瑞典友人安排了接机和旅馆入住,接待工作自己负责,省了我不少的事,因为我一窍不通。

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lesbian,但知道玛丽安是不婚主义者,克里斯蒂娜是空姐,两个都是高挑个儿的北欧美女。慎重起见,我请了卫生系一位研究生小伙子小W当翻译。小W跟我熟悉,是因为他想套近乎使用设备科的电脑(那时电脑还是稀罕货)。他那时在准备自费出国,经常到宾馆前“路遇”外宾聊天练习口语。小W也是个文质彬彬,很腼腆的小伙子,他听了连连摇头说他不行,我说,机会来了,你怎么倒躲了呢?这不比你到大街上去找外宾强吗?这可是练口语的好机会。我让他别怕,还有我呢,再加我儿子,我们三个臭皮匠肯定能顶一个诸葛亮。

玛丽安和克里斯蒂娜都是很开朗友善的女孩,我们的交流进行得很顺利愉快。宾馆的晚餐是请宾馆接待外宾有经验的厨师点的,都是些看起来吃不饱的小盆子,小碟子,大小几十个。他们说外宾就喜欢这些不油腻的小菜。

晚餐后,玛丽安就提出想到我家去玩,还说第二天她们想骑自行车游苏州,不用麻烦我陪同。这可给我出了难题了,那时是不能随便邀请外宾到家的,外宾在街上骑自行车,可以吗?反正我没见过,安全怎么办?宾馆是有车可以安排她们出游的。

汇报领导后,果真是不行。领导说安全工作太难安排了。如果到我家,我家先得让有关部门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接待,包括我居住的整个小区。我不能如实告诉玛丽安,就只推说我没时间收拾家,我家太乱太脏;骑车的事我如实告知我担心你们的安全,怕万一出事我就麻烦了。克里斯蒂娜很是upset,她就是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骑自行车很酷,想到中国来过把瘾的。

听到玛丽安要来的消息,我最担心的就是交流,我连日常用语都说不好,怎么给她们介绍苏州的园林,亭台楼阁小桥,历史古典,中文我都说不清呢。记不得后来怎么蒙的了,反正顺利完成了接待任务,两位瑞典姑娘安全地离开了苏州从北京回瑞典了。我现买现贩学以致用了,可我心里更不踏实了。Guess what?玛丽安她们讲的是British 英文,跟我学的英语900句,听起来很不一样啊!

我这临时抱佛脚的英语能管用吗?急火烧的米饭能好吃吗?我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我按学校外事处的指示,提前三天到了北京,拿到了所需要的签好证的护照,(我的护照是两年有效的里面页面是浅绿色的,与先生五年有效,里面浅火红色的的不同)部里接待处还按规定主动借了我200美元路费。(在瑞典时让结束访问回国的北京Q教授带回归还了)

儿子交给他在苏州的姑妈一家照管,先生托玛丽安带回的400美元,我没有穷家富路揣在我兜里,而是悉数原封不动地交给了儿子的奶奶,没有她们的支持我是无论如何不会丢下儿子独自出国的。(待续)

离别儿子前在学校校园里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幺六六' 的评论 : 谢谢六六来看帖留言分享。真的是这样,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弃儿,忆往事,感觉事事处处时时上帝都看顾保佑我,我是上帝的宠儿。
老幺六六 发表评论于
荷花真美,儿子很酷。跟着你一点一滴回顾那个时代,了解你平凡又非凡的生活。一路走来,上帝都在恩待眷顾你。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夸奖,我痴人痴福,我科长,学校老院长都是很善良正直的人。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这一集真是太好看了,那么多人都帮荷花的忙,说明荷花的人缘太好了。好人有好福啊!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山里人家168' 的评论 : 真的吗?人家还干过撒沙子的工。我关注是在我上班的路上经过这样一个建筑工地,我觉得工人朝铁丝网扔沙子漫不经心,但很潇洒。每天经过,就发现一边的沙堆在小下去,另一边在高出来,直到这一边夷为平地。人家很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谢谢分享。
山里人家168 发表评论于
看到了美丽端庄的禾姐与小帅哥了。“工人们漫不经心地把山一样高的一堆黄沙,一铲铲地朝一个竖立着的铁丝网上扔,铁丝网的另一面地上就慢慢堆积起了一个小山。。。”哈哈 这是我干过的暑期工。禾姐描写到位。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谢谢墨墨来看帖加评分享。我这张图真的放得不好,让人误解我是爱时髦的人了,我真的不是。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亮妈妈好!我出国时,儿子刚满十五岁。小小伙子了!昨夜眼睛实在太累了,去听了你的“一物多用”以为是妙招姐姐一样的内容,原来是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动物的一物多用,绘声绘色很生动,给你点赞了。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谢谢暇西来看帖加评关注,谢谢你的谬赞,我没那么聪明的。我凑巧碰上玛丽安来,有了实践的机会。初次与外宾交流,真的很难为情的,只尽量说自己能说的话,不能按正常的礼仪来交流,很肤浅的。暇西的新作另一角度看芝加哥的美还没顾上拜读,这里先抱歉一下。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忙里偷闲来关注。我真的不是时髦之人。蘑菇慢慢忙!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我爱栀子花' 的评论 : 谢谢栀子花来看帖留言分享。我出国晚,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了。栀子花旅途平安愉快!
momo_sharon 发表评论于
好故事,八十年代的真实写照。那时的荷姐绝对是走在流行时尚的前端,很时髦啊。儿子也这么大了。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荷姐好故事。你出国时儿子都比你高了呢。
xiaxi 发表评论于
荷姐美丽端庄!英语这么快就能应用,聪明!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先被照片吸引了,改天再来读文。那个时候的荷姐就穿上这么典雅的套装了,绝对的潮啊
我爱栀子花 发表评论于
当时儿子这么大了!那时候出国真不容易!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谢谢雪中梅来看帖鼓励分享。谢谢你的谬赞。同样祝福雪中梅平安喜乐每一天!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鹿葱给我送链接,去拜读了!坐火车原来每到一地还可以下来进商店,挺有意思的。鹿葱文笔生动流畅,读你的文很享受。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让鹿葱见笑了,我哪有你英姿飒爽那样健美?我先生那时就想过坐火车去瑞典的,但说要半个月呢,太长时间了。我坐飞机也是因为有他打了前站了,容易多了。呵呵。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麦子妹好记性,这张照片就是从那篇文章里贴过来的,我懒,没去翻相册。那时对外政策刚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没实施呢。的确把外宾当个宝,现在外宾成过街老鼠?不至于吧?!麦子妹新周快乐!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谢谢丹哥忙里偷闲开看帖关注分享。七几年出国的真的都是国家栋梁之才,精英!杰出人物。那时我先生也是一点钱想着回国买八大件什么的,省吃俭用,我后面会写一点。谢谢丹哥好分享!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歲月沈香' 的评论 : 谢谢沈香妹来看帖鼓励分享。
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外事政策也有调整开放,不过私人接待外宾是=还没被允许。入党没那么容易的,入团还有预备团员一说呢,H科长是好意,我不会做沽名钓誉的事的,加入一个党派一定要深思熟虑后行才对。我儿子那时刚好过了15岁生日,青少年叛逆期,不过依依惜别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沈香妹新周快乐!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亦缘' 的评论 : 谢谢亦缘来看帖分享。改革开放78年就开始了吧?!接待外宾以前的确私人是不能接待的。我记得我有个同事在美国的老舅回家探亲,他们报批后,有关方面派人到他家修理粉刷房子,焕然一新,舅舅住宾馆,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离开了。他很开心地感谢舅舅帮他们翻新了房子。呵呵。三十年了,现在应该不这么重视了吧?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華西車城' 的评论 : 谢谢车城兄身在旅途还来串门看帖分享。我那个不是真正的外事任务,是一次偶然的接触外宾的机会而已。期待你更多的台湾见闻!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谢谢可可忙里偷闲来看帖鼓励。期待跟读你谷雨立夏的续集!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谢谢林老师夸奖。我在那里真的是学到很多会话的英语,比听录音磁带效果好很多,毕竟是多管齐下嘛!向田兄新周快乐!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谢谢雅佳妈妈谬赞。我是个老土,不懂时髦的。那个学以致用是用词不当吧?现买现贩,是真的,肚里没存货呀!难为情!雅佳妈妈新周快乐!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悉采心' 的评论 : 采心,你好!采心你真的太会说了,什么事从你嘴里出来就上了一层楼似的高了。我是个有福气的人,但是那些好都是他们的好,不是我的好,我感恩。我不是什么潮妈,照片里穿的衣服也是我先生让玛丽安带来的,记得两件,我都送给我先生的妹妹的,她客气非要还我一件,我就穿着拍照了。我是很土的一个,什么时髦都不会赶的人。文字跟你们会写作的比,那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谢谢采心鼓励!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恶痛兄好!你说的对,那时哪有自己接待外宾一说啊?特别像我,一直被“海外关系”困扰的人。汇报是肯定要的,能让我自己接待就已经很宽松了,记得我们在宾馆从餐厅聊到她们的房间,没有外人来干涉的。梧桐兄,我不是留学生也不是老师,因为在学校工作,大家客气就这么叫。梧桐兄写的西贡姑娘很精彩,期待续集。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谢谢松松妹周末来看帖分享。80年代初开始,真的全民英语热。那时的口号是要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嘛,大家都闻风而动了。那些英语教材帮助很多人出国之用。松松妹,新周快乐!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琴音悦然16' 的评论 : 谢谢琴音周末来看帖分享。我迟复为歉。我做很多事都很被动的,这学英语也是逼上梁山的。呵呵。我能出国家人的支持真的很重要。开始我都不想去的,因为无法带儿子,如果探亲就可以。我先生的妹妹说不就半年吗?出去看世界的机会难得,去吧,儿子我帮你管。呵呵。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妹,你好!很抱歉到今天才来回复你的留言。谢谢你周末来看帖鼓励分享。那时的事很受政治形势的影响,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你做的外事工作是官派的吧?我这个是很偶然的机会,当时应该说已经很开放了,否则我连见玛丽安也许都要审批,他们还让我自己接待。想听菲儿妹接待外宾的故事呢!菲儿妹新周快乐!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荷荷学英语有这样的经历,很新颖。照片上母子二人都好看。荷荷是一个要强的人。跟读,平安是福。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坐着火车去瑞典》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898/201405/25846.html。跟荷荷的飞机去瑞典正好成天上地下^_^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终于看到风华正茂的荷荷!看题目我以为你学瑞典语呢^_^你是飞过去的,我是火车去瑞典的。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哇,今天有福利,又看到了端庄大气的荷姐姐和稚嫩聪明的小帅哥,还记得你写过儿子的故事呢。当时的中国刚刚开放,接待个外宾都如履薄冰,姐姐当初可是赶上头一批,从学校到个人都摸着石头过河,估计两位瑞典姑娘都感觉中国的行事方式匪夷所思,要求去你家竟然被你婉言谢绝。在家里接待外宾还要组织批准,真是中国特色。不过,当年是把外宾当作宝贝,现在外国人是过街老鼠了,间谍嫌疑 。:)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并不是要你们背出来,像Liu老师那样,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就好" - 第一节课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丹哥 发表评论于
荷姐写的好,我的两个直系亲属都是最早一批的访问学者,一个去西德,当时还是华在当主席,华去西欧访问,还特别去和那里的几个访问学者合影,因为那时太稀少了。另一个去比利时国家实验室,当时给的钱都给了国家,自己留的一点生活费,不舍得用,还想回国时可以买个大件什么的,。卫生纸什么的都不买,吃饭就是方便面,不认识比利时字,一次还买了宠物罐头,拿回去问同事,为什么这么便宜,同事说是宠物的,你看还画着宠物呢。这都是78,79年了。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canhe姐写得真好,让我们知道了很多那个时期的对外关系政策,原来个体都不能接待外国人,每个外国人都是外宾待遇,不过,也给姐姐省事了不少。姐姐没有入党是对的,据说当时欧洲很多国家不给党内人士办签证。姐姐和儿子的合照姐姐端庄大气、知性优雅,很漂亮,姐姐的儿子可能正处在逆反年龄,表情看得出来。谢谢姐姐的好分享!祝姐姐新周愉快!
亦缘 发表评论于
荷姐写的这段经历太有意思了。那时候中国还没开放吧?外国人来中国如临大敌一般。
“ 到我家,我家先得让有关部门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接待,包括我居住的整个小区。” - 居然会这样,一个普通外国人,当大人物对待呢!跟现在可是天壤之别。
另外赞端庄优雅知性的荷姐!
華西車城 发表评论于
荷姐利害,早早就在外事接待。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看见了端庄大方美丽的荷姐和小帅哥!真好!
这一段经历太有趣了,期待下文!
雅佳园 发表评论于
在那个年代你属于时髦的丽人,现学现贩说明你很有语言天赋,佩服!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喜欢荷姐朴实真切而又非常感染人的文字。H科长、Y老师、 M老师、还是有送机票的玛丽安…… 这看上去,荷姐总是交好远,碰到好心人,但实际上,这正是像荷姐所举的“工人铲沙子”的例子一样,是一种长期以来持之以恒积沙成塔的结果,只不过这个沙,就是你平日里撒下的温良、和善和厚道。。。

也一睹荷姐年轻时的美丽风采和看上去舍不得离开你的小帅哥!荷姐的套装真有范儿,就这么随便一亮相,便绝对是那个时代端庄而美丽的潮妈:))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学英语那一段,主要教科书和电台教学书本,一个都没拉下,时光真快,一切记忆犹新。有一点,荷姐不简单,与单位有关部门沟通及时而且听从他们的安排,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那时候,外宾是不能走进没有事先安排好的家庭的。荷姐到底是老师,做事有板有眼,一步都没有错。等续集。谢谢荷姐好文分享。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先赞荷荷的端庄美丽。+1
荷姐提到的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英语900句、follow me、走遍美国,当年都知道。想起来那时候很多人学英语的热情真是高啊。荷姐出国前就有机会用英语与外宾交流很不错啊:)
琴音悦然16 发表评论于
先赞照片里的荷姐美丽端庄,再赞故事有趣,文笔细腻,大赞荷姐迎难而上“从头突击学习英语”,特赞家人友爱和睦互助!!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1

美丽的荷姐的经历真是太有趣了,自费公派去瑞典,还是统战,团结对象。你说的这些英文书和资料都知道呢。外宾接待任务想起了我原来的一些经历,荷姐写的自传读起来特别的有味道,期待再续!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我们刚到加拿大的时候,第一次上街就懵了,在国内学的英语人家根本听不懂,我们也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两拧。

加拿大是美式英语还是英式英语?它很英国化的国家,但又跟美国紧邻。所以我也特别喜欢新概念英语里有一则小故事,一位先生出国到了英国伦敦,在地铁里听人聊天,摇着头说,伦敦人英语太差,跟我们老师讲的完全不一样。哈哈!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瓜苏,你好!谢谢你首席看帖加评支持!给你上今天跟亮妈学做的冰糖红枣梨子羹。
canhe 发表评论于
纠错:穷家富路不是穷家福路。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我们刚到加拿大的时候,第一次上街就懵了,在国内学的英语人家根本听不懂,我们也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两拧。

问好荷荷,周末愉快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先赞荷荷的端庄美丽。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