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插队落户的几年中,麦琪从一个毫无农村生活经验的少女成长为一个能吃苦耐劳的女青年。在年复一年的农田劳动环境中,在日复一日的起早摸黑的农忙季节里,麦琪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她一直想着:一定要寻找机会离开那个地方。
从到农村的第一天起,她就耳闻目睹了不少老知青被上调的各种情况。老知青玲玲一直干了四年才被抽到公社的企业;沈家宅队里有个老高中生,他是靠劳动表现好,才被推荐去读书;徐家宅队里的一个男知青,是父母的官位迁升才被抽调上去;还有几个是认识了公社或者大队的某某被抽调去了社办或队办企业。不过旁边队里的一个老知青,来了六、七年后总算被抽调去读了卫校,据说他家里出生知识分子,每次抽调都没挨上,所以才等了那么长的时间。麦琪去的时间没有他们长,抽调显然是轮不到的,而且她在那里也不认识大队或者公社里的任何一个人。
在一个初冬的夜晚,麦琪拿出了好久没有学习的英文书,回忆起刚下乡时学习英文的情景。那个时候,冬天农活不很重,晚上回家能够抽时间学习英文,翻译练习可以通过信件交流请老师批改,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劳动强度逐渐增加,再加上农忙,繁重的农活迫使麦琪不得不停下了英语学习。不过麦琪觉得自己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和语法,老师也曾对她的英语语音发音有过肯定。这个英文的知识能不能在农村的学校里派上用场呢?
从老知青那里了解到,公社管教育局的干部对知青比较友善,而且公社很多学校非常缺乏各个学科的老师,有不少知青已被抽调去那里的小学和初中代课了。麦琪想,如果给这位负责人写封信会不会有用呢?她觉得必须争取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不能再犹豫,不能再等待,于是她决定去试一试。
到了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麦琪鼓足勇气给公社教育局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她介绍了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提到了家中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强调了乡村教育的重要,并表示自己能有信心和能力做好一个英文代课老师,同时希望教育局负责人考虑她的要求。麦琪从来没有写过这样的信,也许因为决心已定,麦琪没有打草稿,一挥而就写完了自荐信。她想,自己已经尽了力,如果这封信不能起作用的话,也不会因为不去争取而留下悔恨。想到这里,她如释重负,格外轻松。第二天一早,麦琪就骑着自行车到大队部,把信投入了信箱。
信寄出以后,麦琪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盼望着奇迹会出现。过了大概两个星期,当队长出现在家门口的时侯,麦琪有了很好的预感。队长进门时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她说:“麦琪,刚才大队来通知了,说公社的教育局要调你去高中代课”,麦琪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心想:“成功了,我成功了!”她连声对队长说:“你让我去吧,我会感谢你的!” 队长知道这是公社的调令,生产队阻拦不住。于是她接着说:“我知道你来了也有一段时间,应该让你走,可是你这一走,快年底了,谁来帮我们算账分红啊?要马上培养一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麦琪说:“你让我去,我周日休息的时候来帮你做账,年终我回来帮你算账分红,今年队里的财务事项我会帮你完成的”。队长这时似乎松了口气,并且告诉麦琪,在她休息回来做账时,队里会找个年轻人学习做账。
麦琪到了队里没多久就当了记工员。第二年队里的会计要去担任公社的民兵干部,队里需要一个人做会计工作。村里的招娣,建英等读过初中,但她们不会打算盘,没有办法做会计工作。麦琪在小学时就学会了算盘的加减乘除,可以打得又快又正确,因此她有足够的信心做好会计工作,于是她自告奋勇地提出担任队里的会计,村民一致同意了麦琪的要求。担任会计没有额外的工分,只是在需要做账时,或者有其它事情要处理时,比如分柴,分粮等,不用下地干活而得到同等的工分。
麦琪担任生产队会计的几年中,村民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麦琪做事耐心,仔细,认真,无论是在农忙时节分配柴草和口粮,还是平时在解决工分上的一些琐事中,大家认为她秉公办事,毫无私心,因此对她十分信任。她在过去几年里做账分红多次,这次答应队长休息日时候来帮忙,并且可以帮助分红和完成年底队里的财务事管理,队长就放心了。
有的时候,人生的改变就决定于在真正下决心的那一时刻,麦琪做到了!就这样,麦琪离开了农田,摆脱了艰苦的体力劳动,来到一所农村的学校,开始了她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