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医院里面上楼下楼付款拿药的程序,搞得头昏,若不是有人帮着,我自己搞不定。一出门,迎头撞见先锋书店,网红的颐和路就在眼前。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既是曾经的公馆区,也是名人住宅区。不过,对我也是新生事物。2015年,这里才设为民国建筑保护区域。
我们在路上走了走,下午三点多的辰光,不冷不热。
偶尔看到一两个专门过来拍照的年轻人,很认真的在取景,莫不是要直播?网红,我以前以为只是指人,现在知道也可以指地点,时间,事件。
看到宁海路的路牌,想到宁海中学的张老师~我同学的妈妈,因为家里成份不好,张老师60年代末从宁海中学下放到农村教书,80年底末才几经辗转回到宁海中学。而所谓的成份不过是因为1949年前,张老师的父亲跑去了台湾,留下寡母五女,日子不好过。两岸互通后,知道张父已在台湾另娶成家,寡母叹息一声,便再不提起,仿佛世间从未有过此人。张老师蹉跎岁月20年,孩子们都在乡下长大。张老师能够回城,也是因为丈夫渐渐“爬上去”有了一官半职,那么“公平原则”便自然而然的展开。掌握一星半点的“权力”,手里才有可与人交换的东西,铺开一张密密的关系网,遇到事知道去找谁,这是90年代我出国前的吾乡。如今整个城市的间架结构都彻底的改头换面,这个“人情关系网”改变了吗?
历任的市长省长,出事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西康路江苏路一带的小楼,或许换了主人,然而换不掉的是权力的象征。走走停停的过程中,遇到一家别墅改成的经营性咖啡馆,歇歇脚,要了4杯咖啡,142元人民币。
青砖黑瓦的庭院,午后斜阳,低矮的坐,集邮封面的桌,左右无人打扰的时间……伸直腿,一丝慵懒爬上心头,些许往事飘出,如咖啡里的一缕香气……吾乡,美好的这一刻。
倘若90年代的自己没有出走,没有Miss掉这高速前行的20年,又会怎样?严守一城而终老,或是另择一地而安居,不过是两种生活方式。从不曾后悔过。喜欢远行的人,注定会在机会来临之际,义无反顾的离开。
离开颐和路回家,第二天和老爷北上苏北。苏北的高速公路整齐有序,隔离带绿化也颇为用心,只是路上车很少。200公里的路程收费120元,油费不便宜~但是据说弟弟单位的合作公司(私营的)自然会有人“偶尔不小心”往他们的油卡里充值。妈妈的邻居~交警中心队长,家里的茶叶和酒数不胜数。我或许太过介意寻找变化,有些始终不变的东西,不经意就闯进来,呵呵,吾乡,其实也没大变。
散淡苏北期间,天气不错,温度偏高,我们决定四处逛逛的那天有28度。空气指标不太好,蒙尘的灰色包裹着天际线下的城市,我们顺道开到盐城大洋弯生态公园。
我看到这样的建筑群,却找不到公园入口,四处无人,静悄悄。想找个人问问,无果。
老老实实盖的仿古建筑群,窗格里有灰,巷档里无人,这是一脚踏进了宋代~就缺一张瘦金体的匾额?
好不容易有个公园管理处的人开着小车过来,我们才找到门~倘若有人潮涌动,何至于不得而入?
园门口寂寞开放的鲜花
寂寞延伸的长廊
寂寞的亭台楼榭
我们一家人在里面游玩了几个钟头,偌大的园子始终只有我们一家人,我们走了9公里,只是园子的一部分。
园中的高亭俯览 盐渎河
其实是规规矩矩建的一个园子,没有半分偷懒。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得可看,景致疏朗。
有一种特属于苏北的“钝、夯实”,却也招人喜欢。
直到我们玩累了,出去,都没有遇到另外一家游客。公园变成了私园,难得一家人安静从容的走走逛逛,且停且坐,逸逸当当。
在门口倒是遇上一队人,怕是有20~30人,细看也不是游客,打问之下,说是来园里工作的,收拾整理,打扫。我不知道这样的园子在财政上怎么平衡,或许是我多虑了,或许节假日这里也是乌央乌央的人流………但愿。
无论如何,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在又一个左右无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