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丝路D09~镶金牙,搭毡房,苏联北戴河,俄国张骞,吉尔吉斯斯坦

真正的自由,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篇D8~唐僧来过的大清池,玛纳斯,吉尔吉斯斯坦

中亚是许多民族,文化,面孔,语言和传统的混杂之地。在苏联解体前,吉尔吉斯人只占到该国人口的40%,是自己国家中的少数民族。许多人在十八十九世纪来到这里,比如,有众所周知的犹太人,有为逃避兵役的德国人(主要是门诺教徒Mennonites),有为摆脱饥荒的韩国人,等等。19世纪末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开始涌向吉尔吉斯大草原。到了苏联时期,该国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数量几乎超过了吉尔吉斯人。苏联解体后,许多俄罗斯人和西方人迁回西方,如今吉尔吉斯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今天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人不到37万。

苏联的解体通常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社会实验的失败。尽管如此,在中亚仍然能感受到人们怀旧的情绪。也许怀旧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制度无关。哪位老人不怀旧呢?

五年前从乌兹别克斯坦过境去土库曼斯坦时,导游就说,若是苏联时期,那会有这些麻烦。他还说,他父亲时代,一家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人工作,一家人也生活的很安逸。他现在只需要供养一个儿子,生活压力却远远大于他的父辈。

在文教,体育,医疗方面,苏联的确给普通民众带来了福利。在中亚旅行,常常可以看到满口金牙的中年以上的男人和女人。据说这是苏联的福利。我今天有机会向CEO确认此事。

CEO说,他婶婶就是满口金牙。是包金吗?我问道。实心的金牙。因为当时没有其它材料,只能用金来做牙齿。CEO回答说。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普通人能负担得起满口实心的金牙。

这个系列的第四篇《历史与现状》曾经提到过吉尔吉斯斯坦坐落在天山金腰带上,有大量的金矿。我借此机会也咨询了CEO。他说,吉尔吉斯斯坦的金矿现在被加拿大掌控。加拿大人拿走了70%的利润。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吉尔吉斯人一直在抗争,希望能尽早推翻这些不平等条约。

我们昨天晚上来到伊塞克湖畔的Tamga Village过夜。

我们昨晚留宿的Guesthouse的男女主人是俄罗斯人。夫妻俩都有着俄罗斯人典型的特征,瘦瘦高高的个子,金色的头发,白色的皮肤。

这对俄罗斯夫妇不仅待人礼貌周到。精心打理的后院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质朴而有情调的后院还建有桑拿房供客人使用。早晨临别前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位于伊塞克湖畔的Tamga Village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还有据说是有疗病功效的温泉等自然资源,是著名的疗养胜地。估计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北戴河。在苏联时期,这里建有高规格的疗养院。英雄,劳模,高官纷纷来到这里休养生息。

我参观过的另一处苏联疗养院是格鲁吉亚的红军疗养院,据说那里的泉水可以医治风湿病和伤残。我离开那里时还带走一大瓶矿泉水,之后喝了好几天。如今我可以徒步圣路,不能确定是否与喝了那瓶矿泉水有关哈。

离开Tamga Village前,我们去参观了当时的苏联疗养院。像满院洒落的秋叶一样,院内的设施都已经凋零,只留下没有使用没有维护的一栋栋空房。我们被直径带到疗养院的展览馆。

展览馆的陈列品述说着,疗养院曾经的光荣和辉煌。

在来这里疗养过到名人中,你能认出几位?

当我说出右下角两张照片中的人名时,讲解员和CEO都很惊讶和惊喜。我说,我在休斯顿的宇航中心听过加加林从太空传回来的声音,印象很深刻。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地铁站里见到过烧制在瓷砖上的捷列什科娃头像。加加林和捷列什科娃分别是进入太空的人类第一位男女宇航员。

因为我认出了加加林,讲解员后来给我吃小灶,分享了加加林来这座疗养院时的照片和签名。

展览馆里陈列的一组日本人和日本媒体的图片引起了我的兴趣。原来苏联红军当年将抓获的日本俘虏放逐到这里来建疗养院。这些日本俘虏在此期间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当地人的善待,回到日本后,至今仍不忘旧恩,高龄回访。

Yurt,中文翻译为“蒙古包”,其实并非蒙古人专有,似乎应该译成毡房。它是用羊毛毡毯搭成的,游牧民族的活动居所。毡房在吉尔吉斯斯坦被当作游牧民族的标志,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国旗上。

作为个人游记,我对用“蒙古包”,还是用“毡房”,持随意态度。在我的游记中蒙古包=毡房。

我们今天上午前往位于Barskoon Village的Ak-Orgo Workshop Centre 观摩毡房的制作,并参与搭建毡房。

Ak-Orgo Workshop Centre 是我们的旅行社G Adventures在5年内赞助的第50个当地扶贫项目。G Adventures一直倡导和推动做负责任的旅行。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旅游环境,是其行动指南。比如,为保护和善待动物,我们的行程中没有观摩金雕抓兔子的表演。再比如。G Adventures严禁破坏旅游环境的当街施舍行为,鼓励大家向当地的扶贫项目捐赠,等等。

我们来到这里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叨的比什凯克Bishlkek,做马奶酒,搅拌马奶用的棒子。在这个系列的第3篇《初到比什凯克》,对此有过介绍。

在Ak-Orgo Workshop Centre遇见的小美女,天真活泼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CEO甚至笑说,小美女美得令人心碎。

我们是今年前往那里参加活动的第47个G Adventures旅行团,也是今年入冬前的最后一个旅行团。

Ak-Orgo Workshop Centre的老艺人设计和制作的毡房在《国际玛纳斯》比赛中获得过金奖,也令这家作坊在当地名声大振。

注:这个系列的前两篇中已经介绍过玛纳斯。玛纳斯是吉尔吉斯人的民族之魂,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对此需要有所了解。

老艺人介绍和演示了毡房的设计和制作。

我们之后一起搭建毡房。

今天搭建毡房一共只用了26分钟,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这是我拍摄的搭建毡房完整过程。拍摄时采用了timelapse方式,视频只有25秒。

当地的几位女中学生主动前来给我们跳舞。

午餐过后,我们前往今晚的目的地,吉尔吉斯斯坦第四大城市卡拉科尔(Karakol)。

 卡拉科尔有两处一般游人都会去打卡的景点:一是,俄罗斯的东正教教堂。

二是,东干人的的清真寺。东干人,是中国河西走廊的回族穆斯林人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后的称呼。在这个系列的第六篇中曾经介绍过。

在卡拉科尔令我感兴趣的是普热瓦尔斯基( Nikolai Przhevalsky)博物馆。

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后,我在比什凯克第一次见到普热瓦尔斯基的画像时,曾经惊讶的以为是斯大林的画像。CEO笑道,这人不是斯大林,但坊间的确有传说,斯大林是普热瓦尔斯基的私生子。

普热瓦尔斯基是俄罗斯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他被认为是为中亚的地理知识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经走遍了当时西方未知的中国地区,如西藏北部,青海和新疆北部,但最终没能抵达他心中的目的地:西藏的拉萨。

普热瓦尔斯基在他第五次旅行开始前不久,在今天的卡拉科尔死于斑疹伤寒。沙皇立即将该镇改名为普热瓦尔斯基。俄国十月革命后恢复原名。1939年,卡拉科尔市再次被更名为普热瓦尔斯基。1991年苏联解体后,再次复名卡拉科尔。

根据维基的介绍,普热瓦尔斯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充满偏见,不知道是不是与他进入西藏前被中国拒签证有关。他的旅行为沙皇带回许多关于中国的信息。他极力鼓动沙皇进军中国,占领中国领土。

普热瓦尔斯基在俄国似乎很深热捧。在卡拉科尔有他的纪念碑,博物馆,在圣彼得堡也有他的纪念碑。

换一个角度和立场来看,在俄国人心目中,普热瓦尔斯基可能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骞。这个比喻很可能不准确,甚至不合适。毕竟我之前对普热瓦尔斯基一无所知,现在也只是读了维基的一点介绍。希望一千名读者中能有人出来发表高见。

关于张骞凿空西域的动机和经历,有机会的话,我争取在以后的篇幅中简述。

普热瓦尔斯基的墓碑前放有鲜花,说明至今还有人在怀念他。

下篇D10~徒步牧乡,神侃张骞,吉尔吉斯斯坦

sce 发表评论于
普热瓦尔斯基是个探险家,普氏野马就是他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厮是个种族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蔑视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主张吞并中国的新疆蒙古和西藏。不过老毛子崇拜的民族英雄里就没有几个不是种族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的,不奇怪。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99yyt' 的评论 : 你的留言令我感动。感谢你的鼓励和祝福。也祝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99yyt 发表评论于
你真的好棒,好励志!
祝感恩节快乐,顺心安康。每天都能遇见值得感恩,开心喜乐的好人好事,
好地方,好景色,好时光,好心情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你说的是啊。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就打杀过几次。腐败在中亚是通病。过去有过去的问题,现在有现在的问题。谢谢查阅和留言。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在苏联时期,这里建有高规格的疗养院。英雄,劳模,高官纷纷来到这里休养生息。】
过去,克里米亚雅尔塔黑海岸边的山坡上,也坐落着一座一座的疗养院。不对旅游者开放,而是接待国家各工作单位组织职工来这里度假疗养。很多其实就是普通职工。对职工个人来说,是免费的,国家出钱。
那时的焦虑程度可能确实比现在低,很轻松就能过安逸的生活。
各民族之间也没有现在这样的仇恨。
但是,“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苏联时代的年青人向往西方时髦的服装而得不到,一肚子气。
三步两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西安游子' 的评论 : 谢谢认同和鼓励。每个人的旅行目的不同,旅行方式也会不同,呵呵。
西安游子 发表评论于
实践长期*在路上*。赞一个。由你的游历,想起了藏人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穆斯林去麦加朝圣。不同的是有调研有思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