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总司令发现更加文明的敌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优待俘虏》。美军总司令李奇微:“我发现……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毛泽东的战俘思想——《优待俘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志愿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人人皆知。 在抗美援朝中,中美双方对待战俘的态度,谁文明,谁野蛮?高下立判。毛泽东处理俘虏的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瑰宝之一,具有高超的战略意义,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展现了毛主席的独有智慧。
毛主席主张总体上《优待俘虏》,根据战俘的表现和意愿予以释放、量才录用或者特别处理。无论是在艰难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对内战争,还是对外战争,都充分体现了战时人道主义精神,在宣扬我军“正义之师”的同时,壮大了革命力量,起到了瓦解敌军的作用,成为我党的一把锋利武器,为赢得战争、巩固政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对毛主席战俘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从中学习毛主席的另一个伟大的智慧。就是《国际人道主义》的优俘思想。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如何处理不同种族、语言文化迥异的“联合国军”俘虏,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对中国赢得这场战争至关重要。
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根据毛泽东处理俘虏的思想,对美军俘虏执行优待等相关政策,从战场之外给美国侵略军以一定打击。
1950年11月24日,毛泽东电告志愿军首长“你们释放美俘的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请准备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1950年11月29日,志愿军第60师第179团在富盛里战斗中俘获“联合国军”中的美国、英国和南朝鲜官兵240余人。
不久,毛泽东批准志愿军释放这批俘虏,并指出“你们释放一批俘虏很对,应赶快放走,尔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志愿军陆续有计划地释放了几批战俘。被释放的俘虏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客观上有效地宣传了志愿军不杀俘虏、优待俘虏的政策,使敌人的欺骗宣传破产,无形中瓦解了敌军的斗志。
由于志愿军优待俘虏,在战争中出现多起敌军集体向志愿军投降的事件。
1950年11月27日,美军第25师第24团1个黑人连(115人,其中90余人是黑人士兵,军官多为白人)在朝鲜云山以南的九洞地区,被志愿军39军所部包围并俘获,
这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支向外国军队投降的整编连队,也是朝鲜战争中美军部队唯一向我志愿军集体投降的建制连。
此事件令美国国防部极为震惊,为此,美国国防部决定美军黑人、白人不再分开建制。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现代化战争,它既是军事上的较量,也是政治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较量。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自始至终贯彻执行宽俘政策,成功地对各种俘虏进行了教育和改造,对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从阶级立场、革命宗旨及其历史任务出发,将优待俘虏与改造俘虏作为对敌斗争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在赢得战争这一根本目的的原则下,通过不同的方式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对待和改造俘虏,注重从思想上感化俘虏,尊重俘虏人格,为我所用,这在瓦解敌军同时,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毛泽东关于处理俘虏的思想,既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政治智慧,又折射出人道的光辉,为获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这在人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抗美援朝中,中美双方对待战俘的态度,谁文明,谁野蛮?高下立判
中国人民志愿军优待战俘的政策。
战俘管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新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出国门,进行的是国际性的战争,战俘除南朝鲜军人外,还有美国、英国、土耳其等“联合国军”人员,对战俘问题的处理有日内瓦公约为依据,战后还要交换战俘。因此,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都极为重视战俘的管理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时适应战争的新情况,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战俘,引起了良好的国际反响,并有力地配合了战场作战和停战谈判的斗争。
优待俘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列为人民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一,是人民解放军一贯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志愿军继承了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后,志愿军政治部即及时确定了优俘政策,要求部队做到对战俘不杀、不辱、不搜腰包。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又在全军进行了一次俘虏政策教育,并就战场纪律与俘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后,每次战役动员时都要重申有关俘虏政策,使之得到贯彻。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政治部即开始在朝鲜北方中朝交界的碧潼组建战俘营,负责管理“联合国军”(即除南朝鲜军以外)的战俘。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俘增多,也开始收容和管理南朝鲜军战俘。
中央军委于1951年3月13日决定,由在朝鲜的志愿军第9、第13、第19兵团各组织一个外俘管调团,另国内西北、西南、华东、中南等地区再组织5个外俘管训大队,去朝鲜参加外俘管训工作。根据这一决定,志愿军政治部于1951年3月18日发出通知加强战俘管理工作,要求将俘管工作当作严重的政治任务来看待。
并指出:“鉴于朝鲜人力、物力的困难,今后无论美俘、伪俘一律由我志愿军负责管理、训练,并请朝方派人参加。但美俘、伪俘必须分别收容,以便管理教育。”
1951年4月24日,志愿军政治部根据志愿军党委的决定,向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建议组成志愿军战俘管理处,得到批准。志愿军战俘管理处由东北军区敌工部长王央公为主任、总政治部来的红军干部徐元甫为副主任。志愿军俘管处的干部,一部分来自于中央军委机关和各大军区的军政干部,一部分来自于国家机关的干部和国内各高校的外语师生。俘管处下设4个俘管团另2个俘管大队,其中2个团负责收容管理南朝鲜军战俘;另2个团和2个大队负责收容和管理“联合国军”战俘,先后共收容有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菲律宾等10余个国家的战俘。
志愿军俘管处成立初期,由于“联合国军”的飞机日夜狂轰滥炸,志愿军的基本物资供应都难以保障。给养、医药、人力均严重缺乏,因此,曾出现过个别俘虏严重营养不良突然死亡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志愿军立即设法改善俘虏生活,突击治疗,防止病亡,安定俘虏的思想情绪。战俘管理的情况逐步走向好转。
志愿军优待战俘的措施。
在志愿军总体供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战俘管理处对战俘在生活上尽量予以照顾,为战俘确定的伙食标准高过志愿军战士。日常生活中努力按战俘所在国家的习惯调剂好伙食。为了给战俘在生活上表达意见的机会,俘管处成立了战俘伙食委员会,战俘营的管理人员与战俘代表定期共同开会,研究改善伙食,并为战俘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烤箱等器具。伙食的改善使战俘感到满意,战俘体重普遍有所增加。
战俘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得到比较好的保障。开始时,俘管处即为俘虏每人特地定制一套大号的新棉衣、一床新毛毯、一双棉鞋,以后每年分两次按时发给战俘全新的冬夏全套制服,定期配发牙膏、牙刷、毛巾等日用品,还供应烟丝、糖果、点心等。被俘人员中有一位美联社的随军记者弗兰克·诺耳。他以在战俘管理处的亲见亲闻,经常拍摄照片或撰文反映在志愿军战俘营的生活。
他写道:……冬季每人都发到了棉袄制服,并配有护耳棉帽,对抵御严寒是最理想的,不管什么季节都提供适合季节气候的衣服、内衣、鞋子、寝具、肥皂、毛巾、牙刷和其他必需品,都是定期发放,每个人都分到了生活用金,并注射了传染病预防剂,这都是营中已建立的日常生活所必要的制度。
战俘管理处还设立了医院与伤病战俘休养所,负责战俘的医疗保健,受伤生病的俘虏均能得到及时救治与妥善的保养。
美军一等兵威廉对战俘营的医院作了这样的描写:在医院,我们的食物很好,能吃到我们要吃的东西,而且就像在美国吃的一样,包括牛肉、猪肉、鸡、土豆、甘薯、萝卜、土豆沙拉、各种卤菜。一天里不同的时间,我们有小甜饼、苹果、梨子、糖果。每天早上都有甜的热牛奶,而在晚上有糖茶,病重者还有特别食谱,如煎鸡蛋、点心、甜饼、烤土豆,全天供应,同时还有特护……医生、护士对器械、绷带都进行了严格消毒。而且你能发现,他们做事都很尽心尽力。他们干得很漂亮,而且始终面带笑容…
战俘管理处制订了俘管人员守则、警卫人员守则,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要求在管理中尊重俘虏的人格,禁止打骂,对俘虏一律称学员。
由于各国军队传统和民族风俗不同,“联合国军”俘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军官欺压士兵的现象,如白人围着火盆烤火,却把黑人赶到一边挨冻;军官克扣兵粮,多吃多占,而上兵吃不饱。为了制止这种恶劣现象,战俘管理处将战俘重新编队,军官与士兵分开,士官与兵分开,黑人与白人分开,使黑人与士兵人身自由和生活得到保障。
志愿军战俘管理处除了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俘虏们需要以外,还给战俘安排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活动。俘虏营中建立了俱乐部,备有棋类、扑克等,还有各种版本的外国书籍,供战俘随时取用。还针对不同国家的战俘开展他们各自喜好的项目,如美俘的橄榄球、英俘的足球等。夏天有游泳,冬天有滑冰、摔跤等活动。战俘管理处开辟了一个可容纳300多人的平台,这是战俘们开展拳击活动的场所。
营中还定期放电影、举办运动会、晚会,让俘虏自己排练表演节目,使俘虏营的生活轻松愉快。圣诞节是西方人重要的节日,战俘管理处尊重他们的民族传统,并努力为之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其间,给战俘们摆酒、会餐,每人发了两包香烟,还有花生、巧克力、咖啡、苹果等。俘虏们围绕圣诞老人唱歌、跳舞、念经、做祷告。
志愿军战俘管理处尽力为战俘提供方便,支持俘虏写家信,至战争结束时,共寄发战俘家信13万封,照片6万余张。此外还编印了4种反映战俘营生活的纪实性书籍、画册,在国外出版发行,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志愿军俘管处人员在工作中平等待人、热情负责,使战俘们感觉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人道主义待遇。他们亲眼所见志愿军和人民军本身生活十分艰苦,却尽最大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保证他们的健康,深受感动。
听听战俘们怎么说?
俘虏中有一部分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当过德国或日本的俘虏,他们一致认为任何国家的俘虏营都比不上志愿军的俘虏营好,称俘虏营更像休憩所、像一所学校而不像俘虏营,特别是伤病战俘,起初他们认为进医院就等于去送死,但在医院中却受到出乎意料的照顾和救治,医生护士们都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很多战俘感动得流了泪,感谢志愿军救了他们的性命,表示要永志不忘。
志愿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在国际上也产生的很大的影响。美、英官方及新闻媒体都有报道。
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发现……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中国人要讲人道得多”。
战俘管理处在保障俘虏的生活之外,还对俘虏们进行了以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为中心内容的教育。用事实使战俘明白,谁发动了战争,战争对谁有利,对谁是灾难,为什么和平是中朝两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并介绍停战谈判中朝中方面的合理主张和美方的破坏行为。经过教育,多数战俘认识到朝鲜战争的性质,认为志愿军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因而积极响应志愿军的号召,参加和平反战宣传。
有的在反战宣言上签名,有的写家信呼吁和平,甚至自动要求上前线帮助志愿军喊话,宣传志愿军的宽待俘虏政策。美国有些俘虏的家属,接到要求美国人民制止朝鲜战争的集体签名信后,即将这些信件印成传单散发。一个美俘的家属在3个星期内竟征集到近百万人的签名,并将请愿书送给杜鲁门。在英国,战俘的母亲和妻子们会聚伦敦要求和平,并向下议院请愿,使政府官员承受了强大的舆论压力。
朝中方面希望俘虏们参加和平反战运动,但对俘虏的行为坚持不强迫、不欺骗、不利诱的原则,战俘们的行动完全出于自觉自愿。战俘的和平要求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宽待俘虏政策,打破了“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污蔑和欺骗宣传,使美、英等国人民和军队相当普遍地了解了志愿军不但是正义之师,也是仁义之师,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有力地支持了军事上的胜利和配合了关于战俘问题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