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清状元书法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读后第一感觉,正,很正。

 

楷的要紧处在正,这其实也是行草的要紧处。

 

小时候认识的一位老人评价同辈人的毛笔字:笔画写到窝窝里了。

 

苏轼字,调子偏饮食男女,但酱油味正宗,笔画的到位感胜于米芾。黄庭坚写字,张牙舞爪,但去掉“张”和“舞”,见到整齐的牙口和柳体的支干,比赵佶的瘦筋体立得稳。

 

近人郭沫若的书法,被康生嘲笑。但比较看,郭字比康字正。

 

很多人学章草,可章草来自隶书,隶书的端正有楷书怎么写也写不出的那个巨石般之端的,受不了这端,弯道超车了,便有了章草。康生的章草,是依葫芦画瓢中画得好的而已。所以,样子好看,没有里子。

 

其实,没有篆隶的修养,汉字是写不正的。晋书之正为后世不及,原因在于,那时的书家,都是由篆或来而楷的。

 

眼正,是种修养。唐以后的书法,站在晋人肩上,即站在二手货肩上。营养不良。就是颜真卿书法之伟岸,和大篆比,也有如小鲜肉与帕瓦洛蒂站在一起。

 

但清人,有着自“二手货”得到的正。

 

其次,看到了满满的写字之态。

 

笔触自然,不花哨。

 

唐以后,笔法渐花哨。兴弄笔。唐初三杰,写得花里胡哨。起笔收官,玩细节,编故事于寻常点横转折之中。后来的颜柳,进一步入魔。“屋漏痕”“锥沙”等讲究,就是书法之“搞”,搞效果。《祭侄文稿》,那个笔扭得,写这样泣血的家书,仍是被笔法绊着,不能尽意。没法和《丧乱帖》《十七帖》比。

 

宋人,见到纠正。米芾烦柳字,很少人学颜体,米蔡苏黄的书法,走率意,作性情中书。

 

元代赵孟頫,将笔法端正成常态,好好的字好好写。

 

清代人书法,沿着赵途,没走唐路。

 

笔法有如绣的针法,很容易变成搞。扬州八怪,就是搞笔法,八大山人,也搞。指间的功夫玩上瘾了。

 

从清朝历代状元的书法看,民间的书法水平不低,笔法的训练严格且普及。大部分状元的字迹,中规中矩,且写得很准。尤其好的,不花哨,大都有写字的常样。

 

“字是用来写的”的常识,却一直是唐以降书坛最会丢失的。科举考卷的一个功劳,逼着你写字而不去秀字。

 

清状元们的字,以正为本,规矩是从;有才气而不夸张,甚至还有点压着不放;写易识的体,写易认的字,不搞;笔法简,笔触洁净,笔意平常心。

 

另外,从状元们的字,看得出来,清人的字见识,艺术性,比不上宋;境界,比晋唐差老鼻子了。但,不耍滑头,老实写来,“就这水平了”,让人读来踏实。

 

晋书的字见识水准,后世望尘莫及。但他们尽力维持着。清状元们的字,仍清楚地看到这个水准。

 

 

附清代26位状元书法帖:

 

https://mp.weixin.qq.com/s/KnwcCrfXzC2YeH56Kr9bvw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