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瑞达利欧的做事法则

美国著名的桥水基金老总瑞·达利欧在中国并不陌生,他的书《原则》、《原则实践》、《变化世界的秩序-周期》都一直在书店热卖。他的这些有关原则的书,虽然很多是老生常谈,但也值得一读,只不过,我觉得应该把它们称为“做事法则”,而不是原则。原则应该只有那么几条,反映一个人的基本观点,比如三观。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有原则,应该是指这些基本观点,而不是上百条做事法则。况且我觉得达利欧这个人也没什么原则,如果说有原则,那就是赚钱以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从来没听过他讲价值观,一切是为了更有效率而已。原则如果有上百条,那就是没原则。正如他自己所说:“原则是应对现实、实现你人生愿望的方法。原则可以反复应用于类似的情况,帮助你实现目标。每天,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大量必须处理的事务。假如没有原则,我们将被迫逐一考虑多种类型的事情,主动去应对,就像第一次经历这些事。相反,假如我们把每件事都看作同一类型事物的又一个表现,以妥帖的原则来应对这些类型的事物,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定,从而拥有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说,他说的“原则”就是“方法”,或“做事法则”。客观上他的这些书确实让人、尤其是年轻人在职场上和生活中有一套不错的做事法则。我们不必要在谈法则的时候谈价值观。但是要清楚这些词汇的区别。

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不是缺点。写文章的人都有这个动机,而且所有人在说话办事的时候也都是想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让别人认同。从古到今,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都是一批人的生活方式:古有宗教流派,今有媒体大V。和吃饭、繁衍一样,好为人师也是人的强烈本能。正如达利欧在一个序言里的用词:“现在,我的这一愿望空前强烈:我希望帮助你制定适合你自己的原则,把这些原则写下来,以便你轻松参考,并与其他人分享这些原则。之所以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我已经看到,这种原则性的思考方式,对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法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不过把它们上升到“原则”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加减乘除符号表达出来就更惹眼球。比如:“还没想就别做”,“现实+梦想+决心=成功”,“痛苦+反省=进步”。

达利欧的这一套方法是这样开始的:“大约40年前,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流程,那就是思考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并写下妥善处理这些现实问题的原则。我把这一做法用在以下方面:最初是投资,接着是构建我的公司——桥水的文化,然后是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好处是什么呢?他说:“这让我和其他人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追求什么,现实是如何运行的,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原则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这让我们变得更成功。这些原则大都很清晰,方便我们编成计算机代码,然后让计算机像人类大脑一样接收信息,并与我们一起做出决定。我们的事业获得了巨大推动,因为借此做法,我们能以更冷静的方式,迅速做出更多、更复杂的决定。这种原则性思考的流程,改变了我对现实的看法,进而改变了我处理现实问题的方式,使之变得更有效。”

所以这些做事法则的目的是更有效:有效率、有效果。这里也反映出达利欧这个人非常相信这个世界的事情是机械的,有着简单规律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楚的,也因此,他非常相信这些做事法则的有效性。他说:“我看到:因一系列因果关系的驱动,几乎所有事物都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果关系不断重现和演化。我看到,这些因果关系在推动着一切的发展,因此实际情况一直如此。我了解到,在宇宙大爆炸时,宇宙的所有法则和力量都被创造出来,并被不断向前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法则和力量相互作用,就像一系列协同运作的复杂机器一样:星系的结构、地球地理和生态系统的构成,我们的经济和市场、债务危机、世界秩序的变化以及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机器”,并由各种“机器”组成,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机器创造了我们的思想、梦想、情感,以及我们个性的其他方面。我开始看到,过去发生的一切和现在发生的一切,都像机器一样运行,一起进化,带来我们每天遇到的现实。”

这些想法,当然也是牛顿时代人们开始有的想法,宇宙是个机器,因果关系是确定性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此对事情有个事先准备好的法则,用就是了。达利欧也推崇自然选择,这不只是说优胜劣汰,而是了解进步来自于自然进化过程:鬣狗攻击并吞食角马的自然过程让鬣狗更快更狠,也让角马有所进步,同时也让自然系统进步。他的《原则 实践》一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愿进化的力量与你同在。

达利欧在1975年成立他的桥水基金,他开始有这些想法,虽然在媒体上发表意见时经常错,但是基金越来越好,说明这一套对他有帮助。很大原因是他的这个“如果发生了这个,那么就做这个”规则思维,比一般投资者面对市场变化惊慌失措要好得多。(他也接受了现代金融的方法,如Beta/Alpha这一套评估计量方法。)

因此,达利欧相信这些法则,也想向更多人推广这些方法,兴趣也更多转向这个工作,甚至有了使命感。这都没什么,谁喜欢就学,不喜欢就罢,没有逼迫。但是好为人师与权力搭在一起,比如,以权逼人学习,就成问题了。达利欧这些东西在书店里给大众提供做事法则当然很好,赚钱也是应该的,无可厚非,但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强行要求员工学习这一套,虽然这也讲得过去,毕竟这是私人公司,你不喜欢可以离开,但过度就会走样,因应了俗话:物极必反,或者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在一个方面极端,另一个方面就会走样。我们看看。

鬣狗攻击并吞食角马这个故事是要体现他的领导哲学。为了促进“自然的进步过程”,达利奥在几方面实施他的想法和法则。第一:实行一套“彻底透明”的制度:批评是受欢迎的,甚至是鼓励的,只要批评是直接针对对象而不是在他们背后提出的。达利奥写道:“我相信,彻底的真相和彻底的开放对于这一快速进化过程的发生至关重要,它可以防止秘密性,这种秘密性会隐藏应该做的事并阻碍公开辩论。” 第二:员工表现打分表。既然有了透明,就有透明的打分。第三点系统化,这些都要在计算机上实现。

对第一点,达利欧要做的是记录和“公审”,这有点像我们熟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会,可想而知,极端要求下必然造成虚伪,人们只好找一些不痛不痒的事交差。当然也多次造成大的矛盾冲突。第三点则花了几千万美元以及大量人力和时间,2021年才告罢。自从他开始搞这些愈演愈烈,桥水基金的表现也开始走下坡路。据说在高潮时期,桥水基金的 2000 多名员工中,只有不到 20% 的人“被分配到研究或投资引擎”,其它都在做原则相关的事情上。我觉得这很夸张。

不过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一套给他带来世界名望。他不仅是对冲基金亿万富翁,而且是托尔斯泰一样世界范围的人生导师了。

对第二点,打分表越来越复杂,包括“坚韧性”、“公开性”、“真实生活性”这些难以定义甚至让人忍俊不禁的抽象定义上。而且,既然公开,谁敢给老板打低分呢?达里奥本人可能收到诚实的反馈吗?有一次,达里奥邀请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尼尔·弗格森到西港(桥水基金总部所在地)。弗格森回忆道,达里奥提出了他的最新理论,即经济也可以被程序化——历史必然是周期性的,通过了解其节奏和轮换,人们可以准确预测哪些国家会成功或失败。弗格森不同意。 “没有办法对历史进程进行建模,”他礼貌地说,“也绝对没有办法对重债国家做出的选择进行建模。”这时达里奥开始不高兴了。他摇了摇头,腿在颤抖,站起来尖叫道:“尼尔,你他妈的那个模型在哪儿?”听众鸦雀无声,客人也只好闭嘴。 但弗格森不是说了吗:“没有模型”。

达利欧的这种模型其实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系统动力学”,那时金观涛等人编撰翻译的走向未来丛书里有一本是罗马俱乐部的关于人口预测的系统动力学。这个模型就是把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以及权重大小输到计算机进行预测。不过似乎后来这个就无声无息了。

总的来说,人类历史事件不是那么可以预测。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进程充满了偶然因素,我们都深有体会。但是达利欧不这样认为,他的书《变化世界的秩序-周期》当然持有这种必然性和可测性的观点。我们读当然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但不可认为就是必然。人的有限性和非理性也经常破坏这种必然性。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可能人的记忆和观点可以被储存起来并在将来重生。也许达利欧也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程序化以便长生不老。但我认为这样的长生不老没有意义,如果能,我们还是要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机器人,而不是以对规则。

对我个人来说,我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在摩根斯坦利工作的时候学到的,那就是“做正确的事”。至于什么是“正确”,那就看个人的价值观了。我认为这样的一条原则,远大于几百条做事法则,这些法则当然很重要,但不要在关注他们的同时,忘记真正的原则,也就是,不要只看到树木,不见森林,而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有原则的基础上,练习并掌握他的做事法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