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J兄推荐: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5194/202111/12132.html
俺也不懂,但是觉得罗素悖论与另一个悖论有相似之处:
宇宙的边际 或者宇宙的起点
这个概念听起来就象个悖论:
宇宙如果有边际,宇宙外边是什么?叫什么?
宇宙如果有起点,那么这个起点是在哪里,什么时候产生的?
这样的悖论在俺看来,本质还是名实之辩。
“宇宙”是什么?它有没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这大概是不可检验的。
但我们的意识“相信”它外在于人,是个客观存在。因为根据我们观察,别的人死了,而宇宙依然存在。我们就自然推论,“我”死了,宇宙依然存在。
但如果“人(所有人)的意识”不存在呢?
宇宙还“存在”吗?
这个没有发生过,无法检验。
所以,多数思考者会跳过这种可能,直接选定“宇宙存在”。
这样,“宇宙”存在,就是意识中的一个印象。
这样,宇宙就成了意识的对象,意识要给它“赋能”,要限定它在意识中的存在方式。
于是,意识就开始研究宇宙的起点,终点,边际。
而起点,终点,边际这类概念,本身又是意识中的存在。
也就是说,宇宙产生前产生后的对比,存在于某处与不存在于某处的对比,可能都是意识根据自己的工作方式“强加”的。
这样,上面的悖论就成了:意识要通过自己的工作解决自己的工作之外的问题。
类似地,
根据定义,“最大的集合”本身应该没有边际,不被任何其他集合所包括。
而最大的集合作为意识中的单位,又必然在意识中有边际,成为真正的“最大的集合”的一部分。
这大概就是悖论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