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看那些清真寺

可以说是听着清真寺的唱经声长大。那时还是平房,离家不远一左一右各有一清真寺,毛拉或阿訇每天几次不等地唱着,清早和傍晚基本是固定的。小时候听到的是清唱,不用喇叭,清亮的声音有时高昂、有时绵长,从高高的宣礼塔飘过数排房顶,在空气里天然混响,传入耳膜时似乎带着魔力,听着听着就沉静下来。其实听不懂唱词,只觉得悠扬的歌声情深、意长,之后的很多年,不论走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不经意间那声声如歌的呼唤就在脑海里回旋。第一次在教堂里听唱诗班的吟唱时感觉似曾相识,才体会到那满腔的信仰就这样虔诚地唱了出来。

 

曾经想循着歌声去寺里看看,却被大人告知那里不允许女人进,包括女孩子。那为什么要让歌声传进我的耳朵?小小的心灵有点受伤。后来还试过,果然被挡在门口,于是自己不能进清真寺这条清规戒律如同钢刻般刻进脑子里。直到今年初读到一位女作者写的一篇游记,介绍她在新疆的清真寺里参观,我诧异极了,在网上搜相关信息,了解到一些清真寺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对公众开放。但怎么没写明男女呢?还是一视同仁?又搜到一个视频,虽然主播没露脸,但实地解说是个女声。我于是相信是真的了。

 

回到乌鲁木齐,跟家里人说要去清真寺参观,他们就跟看天外来客似的看着我,直问是不是在新疆长大的。我辩解地说看过游记与视频,而他们一致认为那是找人代笔或代声。这倒令我拿不准了,那就走吧,实地去验证一下!

 

先从南门走到二道桥吧,两站路,中间是山西巷,这段路是乌鲁木齐清真寺最集中的地段,棋布星罗般地密布了从清朝以来修建的众多大小寺院,希望以我刚刚阳转阴的身板能撑下来。从医院出来坐车到了位于南门的南关大寺,也叫喀什大寺,是同治年间跟随清军到迪化的喀什人做礼拜的地方。这座寺有过一段传奇:民国时期,这一带需要拓宽道路,当时寺院还是土木建筑,最靠近路的宣礼塔面临被拆的命运。维吾尔匠人吾木尔阿吉想了一个两全之策:他带着人在宣礼塔的塔基下挖了个槽,利用原木滚动的原理用数根木头将沉重的高塔向后移动了好几米,让开了道路,也保住了塔。到八十年代因年久失修需要重建,那时盛行阿拉伯风格,这座寺就改成阿拉伯式样,名字也依照天山第二高峰改成汗腾格里清真寺,几个漂亮的绿色、后来又变成金色镶蓝边的圆顶配着蓝色玻璃墙面,非常引入注目。以前常来这里下面一层的商店,但今天,隔着路边不知什么时候建的大铁门看过去,咦?平面的金圆顶不知什么时候又换成花岗岩的了,上面刻有本色尖拱形图案,平面的蓝边也换成一圈棱格石雕,似乎更有欧洲建筑的味道,显得大气。不过,隔着这突然冒出的铁栏杆,怎么离那么远?有点发怵走这段距离,也担心自己忍不住买一堆拿不动的东西,就站这看一眼吧,接着往前走。

 

绕过书店拐到建中路,一栋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非常抢眼地闪了出来,这便是陕西大寺了。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经过战争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是乌鲁木齐最大的一个清真寺,能容纳上千人,为四合院式建筑,沿街的侧墙不记得从哪年起变成了门面。很开心地从一家回民服饰店买了一顶新款的纱巾帽——这些天在街上盯着别人艳羡了很久,现在好了,等一下进寺里时就戴上。拐到永和正巷上的正门前,门关着,左侧的小门上贴着“推”,就推了推,里面反锁着。不甘心,来来回回地把几个大小门都推了个遍,没一个能打开。从门缝望进去,院里停有两辆小轿车,也不知怎么开进去的。回到纱巾店里打听,说是还在维修。有点失望,再回到大门前,看起来像是新刷过,朱红大漆的柱子,暗红色大门,金色吊耳铜环。喜欢这样的配色,沉静不俗。头顶上的门楼雕梁画栋、匾额斗拱,蓝绿白红黄色彩斑斓,细看上面的图案,全是花卉、花纹、树叶,不用明显的动物图文,遵循着伊斯兰教义。门楼有两层,比两边的厢房高,可能用做宣礼塔,飞起的重檐彰显出这座大寺的地位。

 

身后来了几拨游客,也像我一样地推遍了所有门,遗憾不能进去参观。我只好抱歉地解释里面还在修,好像是自己的责任。唉,谁让这里是俺的家。

 

拐回到建中路上,继续往前走,左手是河州大寺——现在的甘肃临夏人可知千里之遥的乌鲁木齐为他们保存着这一古老的名号?早先的土木结构门楼也已换成阿拉伯式的圆顶,小门半掩着。推门进去,走过一条过道,没见有人,墙边种有西红柿,火红的石榴花仍在盛开,已有小石榴挂在枝头,还有几棵无花果树在大花盆里结着许多半青半黄的果子。侧面与对面的厢房都是现代式样,礼拜殿也很现代,银灰色暗光瓷砖墙上镶有绿色马赛克的墙边,只保留了红瓦顶与翘起的房檐,中西合璧。似乎正是做礼拜的时间,门口的平台上放了不少鞋,我没敢放肆地闯进去,悄悄地退出来,到斜对面的一条街上看了看,再回到这条街时,他们做完礼拜出来了,都穿着崭新的黑色衣服,头上带着小白帽,挺隆重的样子。

 

顺着建中路接着走了没几步,左手又出现一个寺,像普通砖房,只房顶上有四个绿色拱顶小塔,窗玻璃已经没了,估计是要重修,大铁门锁着,也没牌子,不知道是什么寺。

 

再往前便到了新市路口上的东坊大寺,建于光绪初期,八十年代改修成两层的砖房,也有跟刚才一样的绿拱顶小塔。大铁门也锁着我扒着铁栏杆伸头往里瞧,里边有动静但没见人出来。

“是来旅游的吧,他们这会儿午休。”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是位跟我年龄相仿的高个男士,猛地一看以为是曾经的一位老师我有点晕乎: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居然一点没老?结结巴巴地不知该说什么,他接着说:

“我们新疆比口里晚两个小时,这会儿是午休时间。”

盯着他辨认了一番才确定是认错了,长得真像。定了定神,告诉他我不是来旅游的,只想进清真寺里看看,但不知到底开不开门,刚才有两个都给我闭门羹。他笑了,说开门的,自己就住在这边,而且不但他从小在这里长大,家里几代人都住这片,对这再熟悉不过。嗯?老新疆?正是我要找的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下有向导了:这里过去密密麻麻的土房全拆了,全部重建,街道也已扩建,还增加了一些新街名,让我不只找不着北,连天山都快找不到了。

 

老新疆兴奋地介绍这一带旧貌换新颜,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我便在他的讲解中慢慢熟悉周边已变得陌生的环境。转身能看见不远处的青海寺,棕色墙体镶着白边、绿玻璃,四角上的塔楼装饰着棕白相间的波纹,中间是浑圆饱满的绿色穹顶,一轮弯弯的新月引领着几个银色小球竖在上面,比例得当、形象呼应,整个造型赏心悦目。周边新盖的六层居民楼长得跟它一样高,都是比大寺再深一些的红棕色,带白框,看着非常协调,有点像欧洲的街道。估计设计师是想借离这不远的旧时洋货市场历史,以应和亚欧大陆桥的概念。再往南一点儿的药王庙小区旁边有宁夏人的固原寺,原在附近的吐鲁番寺已经拆迁到了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旁边,这一片还有白大寺、塔塔尔寺,周围三个方向上各有南、西、北坊寺,等等。真想全看遍,可惜,走不动了。

 

坐在街边的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老新疆忽然神秘地说:

“走,我带你看一个地方,你会喜欢的。”

是吗?那走吧。没走几步就见前方用绿色的大围布围着一个建筑,很破旧,像准备维修。他看我没什么反应,就提醒到:

“你仔细看。”

我这才意识到这是间古建筑,像是什么大殿,似乎已经废弃很多年了,周围的厢房已经没了踪影,显得破败不堪,但仔细看去,砖墙上嵌进几排铁制金漆的吉祥万字符,蓝色拱门两旁有对称的金色寿字图案,上方是雕有花草的装饰型门匾,屋檐有斗拱。

“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式清真寺。”他说。

有些发晕,可能是走累了脑子开始缺氧:清真寺怎么兼有佛与道两家的元素呢?这似乎该是个佛堂或道观吧?他只管肯定地说自己是这片生、这片长,天天就在这些街上跑,小时候就知道这是清真寺,而且以前这一片的清真寺全带有这样的万字符,八十年代重建时不是建成阿拉伯式样就是去掉了,只剩这个没重修,一直留到现在。他还强调那个万字符是一种铁钉,不单纯是为了好看和吉祥,还起着加固墙体的功能,那是我们祖先盖房的智慧。

 

他解释的时候就像沉浸在过去的记忆里,满心留恋清真寺曾经的模样,看着眼前惨兮兮的房子跟看宝贝似的。但我仍觉得晕会不会是佛堂道观后来被用作清真寺了呢?晕乎中没注意听这个寺叫什么,以致于之后查都查不到,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谷歌地图全都神奇地让这座建筑隐形,仿若我是从虚无中走过,令我疑惑发晕至今——这是后话。

“我再带你看看老坊寺你就知道了。”

老坊寺?我知道呀,怎么不记得有这个符号?随他绕过龙泉街上的民街,来到与新市路的交叉口,那座翻新过的绿色飞檐屋比以前神气多了。定睛一看,果然有!墙上有万字铁符,不过门离得远,不确定是否有寿字纹。想不起以前为啥没注意过。老坊寺跟陕西大寺是一先一后的兄弟关系,都是当年来疆的陕西回民敬奉真主的地方但不巧这个老坊寺也锁着大铁栏杆门。宽宽绰绰的院子里有沙枣树、葡萄架和一块小菜地,从旁边厢房走出位戴头巾的女子,手里端着一盆水走到葡萄架下,给菜浇水,扭头看见我,冲我摆了摆手,示意不对外开放,就转身回屋里去了。我更晕:她怎么在这里?后来一想,可能阿訇就住在里边,她是家属。

 

跟老新疆道别,头晕似乎挥之不去了,深吸一口气,接着走吧,去南疆。

 

一路到喀什。古城门口,等着看开城表演的人群把城门前的路挤得水泄不通。我就不必凑这个热闹了,从人缝中钻过去,一眼瞧见有位漂亮的年轻导游在一辆电瓶车旁吆喝:

“坐车游古城!”

哇哈,这个适合我!立马就上车,舒舒服服地坐下,头顶有棚子挡太阳。还以为步行街就只能靠两条腿呢,头不那么晕了。等满坐后,司机、导游俩美女带着一车人沿古城的街道畅游,用好听的维语腔介绍着帽子市场、丝巾市场、地毯市场、铜器市场等等,哪条街有哪些有名的小店、哪个小店有过什么故事,并不时地敲敲悦耳的小铃铛告知路上的行人:我们来啦!常有人专地在路旁采购,没听到铃声,也没听到导游边笑边叫,一车人都着乐,等顾客反应过来,也不恼,让开道跟着乘客一起乐。喀什的风情便这样在笑声中洋溢。

 

古城被一条大街分成东、西两,我们已横穿完东城,准备去西城。按规定,电瓶车不能上大街,所以乘客得先下车,走过地下通道,到马路那边再重新上另一辆电瓶车。有几位上年纪的游客上下楼梯比较吃力,要是把路口改进一下,能让电瓶车通过就好了。

 

导游陪着过完地下通道,司机已经先过去等在那边,看来她们是有两辆车,一边一辆地候着。上了车,这边是个巨大的广场,导游指着广场另一头的建筑物说:

“那就是艾提尕尔清真寺,愿意参观的,等去完剩下的老城就可以自己去。”

我眼前一亮,忙问:“女的让进吗?”

她看着我会心地笑了,说:“让进,姐,放心。”

我并不完全放心,但期盼着。逛完西城回到广场,我申请离队下车,有些忐忑地走上清真寺的台阶,听到一位工作人员在通知:

“现在是礼拜时间,暂时不能进去参观,请4点再来。”

我忙问道:“让女的进吗?”

他也笑了,连连点头:“让进,保证让进。”

我舒了口气。还差半小时,走到旁边的一排小店,租了一个充电宝,坐在树荫下喝着石榴汁等候。

 

广场真够广阔远远地只能看清对面人影的轮廓,有人骑上骆驼雕像照相,四周是各种各样的门面店铺,传承着喀什上千年的商业气息。艾提尕尔清真寺无疑是广场周边最醒目的建筑。“艾提尕尔”是阿拉伯语与波斯语的复合词,意为“节日的场所”,顾名思义,建筑规模要够宏大、殿堂要够宽敞、款式彩绘都要够讲究,才撑得起大场面。这座清真寺占地1.68万平方米,新疆最大,始建于1442年的明朝时期,从那时起,这里便成方圆千里的穆斯林教众们节日敬拜与欢庆的场所,在古尔邦节期间能达到两万人,填满广场。

 

门楼是平顶、带尖拱门,后面是浅灰色的大穹顶,上有一个拱形塔,被高高的门楼挡住了,要站在侧面或进到院里才看得见。门楼的平檐下有一溜精致的砖花,黄砖墙上镶着白色的边边框框。两边的宣礼塔为传统的深绿色圆顶,顶边整齐地排列着一行白色尖拱形图标,跟下面的拱形窗、旁边的拱形门相呼应,构成穹窿式的小圆塔,塔尖上的新月象征新生力量、未来充满希望。塔身以黄色为底,上有一圈一圈的两方连续、四方连续几何图案,黄、蓝、白、绿相间搭配,白框镶出重重叠叠的六边形,蓝色砖摆出的菱格则嵌入墙体中,另有三圈以淡蓝为底色、用石膏材料雕砌而成的白色缠枝花卉浮雕,不论整体还是细节,风格朴素简洁、高雅明快。两个塔楼与门楼的距离并不对称,左边的远一些,多两道镶白框的尖拱形凹陷做装饰,令视觉上有变化感。整体造型考究得如同木卡姆的制式,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地流动,别具一番风韵。不禁赞叹: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时间到了。登上几节弧形大台阶,门旁的石榴树结满了红色的果子,这是喀什有名的地产。进门是个接待大厅,买好票,随游客从左边进入院中,大门的对面是大礼拜堂,左右两侧是厢房,墙上的绿色木窗搭满格,跟中原风格有曲同工之妙。院子巨大,院中又有两个召唤塔分别而立,是呼唤教徒做礼拜的地方,提醒人们自省。大殿为长方形平顶,外有长廊,铺着地毯,天热时人们可以在这廊上做礼拜。按规矩,凡是进入大殿都要脱鞋,游客们纷纷脱下鞋,放在旁边的鞋架上。

 

真是个大殿,长140米的殿内林立着158根绿柱子,与殿外的几排柱子相呼应,当年由上百名匠人手工打造而成,每根不重样。没看见椅子,但地上铺着织有花卉图案的深红色纯毛地毯,给没有装饰、显得肃穆的白墙增添了气氛。与其它祭拜场所不同,清真寺讲究清规戒律,极少有装饰。西面的墙正中有一处凹进去的尖拱形壁龛,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摆着一个红漆木质的轿式宝座,有台阶,雕工精细,极其精美。这个壁龛是毛拉讲经的地方,经书摆在旁边的方形小壁龛处。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在西面,麦加的克尔白天房被称为“禁寺”,乃圣地之圣地,《古兰经》写道:在做礼拜时,“你应当把你的面转向禁寺。你们无论在哪里,都应当把你们的脸转向禁寺。”因此所有的穆斯林都要朝麦加的克尔白天房礼拜,每天五次。

 

顺着侧边的柱子往里走,大殿东面的墙上挂一巨幅羊毛挂毯,是整个礼拜堂墙面的唯一饰物。导游介绍说,挂毯上枝蔓相连的56朵石榴花对应56个民族,三朵花为一簇表示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六颗石榴取石榴籽紧密相依及六六大顺之吉祥,象征民族团结、家和兴旺。这幅深含寓意的挂毯由和田的两位老大娘花了18个月的时间手工编织而成

 

出来到院子里漫步,白杨参天、花木吐芳,还有浮着落叶的小水塘,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家族的庭院行走其中,微风送爽、万里晴空有阴凉,十分惬意。

 

这样的祥和之地,曾经由一位生活简朴、待人和善的大毛拉主持,他当选过人大代表,2014年7月30日清晨的那次礼拜后,74岁的居玛大毛拉·塔伊尔在回家途中遭恐怖分子杀害,浑身多处被砍。他的儿子买买提·居玛捧起父亲的经书,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每天在太阳升起之前、在太阳落山之前,用虔诚的信仰、深沉的大爱吟唱。悠长的歌声穿过节日的广场、平日的街巷,化去心灵的阴郁,抚慰人间的创伤,给古老的土地付予希望。

 

接着走吧。走到莎车,叶尔羌汗国王陵旁的阿尔丁清真寺门口立着牌子,上书:“温馨提示:宗教活动场所,游客请止步。”好的,理解,尊重。只站在门外拍张照,到此一游。

 

还在乌鲁木齐订票时,不得已从行程中减去了吐鲁番的苏公塔。其实已经看过很多次,但站在塔下,那些纷繁往复的纹路就是看不够。整座清真寺连塔带殿都釆用纯土砖,土得典雅,土得端庄,让蓝天衬托高塔凌空,可谓大道至简。

 

计划中本还要去阿图什,那里的阿图什大清真寺是新疆最古老的清真寺,建于公元十世纪初,民间传说是用一块牛皮剪成的绳圈出一块地而建成的。若能找到族大哥给讲解,以他非凡的口才,定会把这千年前的云烟捋得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暂且把这遗憾留作将来的机缘,在某一天,也许,可能,再走吧。

 

2023年12月10日

 
 
 
 
 
有万字符、寿字纹的清真寺
 
老坊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
 
塔身细节
 
大殿
 
壁龛
 
手工毯
 
厢房
 
院落
 
寺史
 
小石榴
 
莎车阿尔丁清真寺
 
漂亮的回族纱巾帽
 
喀什古城里的小花帽
 
古老的铜器工艺
登录后才可评论.